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来源 :广东教育·职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lixiao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在日常英语教学中应如何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文化导入,以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导入
  
  美国语言学家Sapir在《Language》一书中指出:“语言有一个环境,它不能脱离文化,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传统和信念。”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语言的使用反映一个社会的文化,脱离一个国家的社会文化,是难以掌握其语言的。由于各个国家历史发展、居住环境和价值观念的不同,其文化也存在着一些差异,了解这些差异、丰富文化背景知识是学习语言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高中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掌握语法知识有助于正确理解语句结构,而熟悉有关文化知识则有助于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好英语,扩大他们的视野,还有助于他们理解本民族的文化。”我国教育部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增加了一项“文化”的目标要求,提到“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那么在英语教学中该如何进行文化导入呢?笔者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介绍如何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介绍英语国家文化背景,把语言与文化同步传授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在词汇教学中导入文化
  
  1.结合词语的文化内涵导入文化。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是文化信息的浓缩。英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词语的含义并揭示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学生在掌握词语概念的基础上,挖掘词语内部的文化因素。比如,dog(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遭人鄙视的下贱动物,与其相关的词几乎都带有贬义,“狗仗人势” “狗眼看人低” “狗腿子”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等说法不一而足。但在英国人看来,狗既可以帮助人看门或打猎,也可作为人的伴侣和宠物,是忠诚的象征,所以很多时候以狗来比喻人是褒义的,例如,“lucky dog”是“幸运儿”的意思;“dog tired”形容人特别累;“Love me, love my dog”是“爱屋及乌”之意。
  又比如,形容一个人非常健壮时,中国人说“健壮如牛”,英语中却说“as strong as a horse”;形容一个人饭量大,中国人常说“像猪一样能吃”,英语中则说“eat like a horse”;形容一个人吃苦耐劳,汉语里常用“像老黄牛一样,任劳任怨”,英语中则说“work like a horse”。从以上关于动物的习语中,可联想到语言的形成与一个国家的社会形态是密不可分的,中国是农耕民族,以牛为主要的劳动力,故出现“壮如牛”的说法。而西方国家是以游牧为主的,马在他们的生活中格外重要,故出现“壮如马”的说法。
  2.结合词语的历史典故导入文化。
  英语中有很多家喻户晓的历史典故,国内学生一般不了解,需要教师给予讲解。例如,英语单词“Sandwich”(三明治、夹心面包)据说得名于Sandwich第四代伯爵John Montague Sandwich (1718-1792),因为他热衷于玩牌而连续24小时不离开赌场,为了赌博,他宁愿放弃美味佳肴,只吃简单的牛肉夹心面包。后来,人们就把他常吃的这种面包称为Sandwich。这样的讲解,学生觉得很有趣,因此能较快掌握这个单词。
  又比如,西方人常用Crocodile tears(鳄鱼的眼泪)来喻指虚假的眼泪、伪装的同情,并引申指那些一面伤害别人,一面装出悲天悯人的阴险狡诈之徒。这是因为在西方传说中,鳄鱼捕到猎物时,会一边贪婪地吞噬,一边假惺惺地流泪。再比如cat’s paw(受人利用者,傀儡),出自17世纪法国著名的寓言作家拉·封丹的《猴子与猫》,讲的是狡猾的猴子哄骗头脑简单的猫替它从炉火中取出烤熟的栗子,猫应命去做,结果爪子被火烧伤了,取出的栗子却被猴子吃光了。英语中常用“cat’s paw”来比喻“被人利用而自己并无所得的人”。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导入相关的历史典故,不但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在交际会话教学中导入文化
  
  中职英语教材每单元都编排了一项交际会话,涉及的话题很广,如天气、就餐、求医等。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领会中西文化的异同,向学生介绍英美国家人喜欢谈论的话题和禁忌话题。比如,学习有关天气方面的会话时,可向学生讲解:英国作为欧洲的一个岛国,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常年潮湿、多雾,首都伦敦是有名的“雾都”,常常阴雨连绵。英国人出门时无论天气如何,总忘不了随身带把伞。另一方面,英国人认为谈论天气不涉及个人隐私,人人都可发表意见,不致引起误会。所以,英国人见面常用谈论天气的句子,如“Lovely day, isn’t it?”等作为问候语。
  又比如,当人家称赞一个人的外语说得很好时,中国人往往回答:“哪里,哪里,说得不好”,或者说“不敢当,还差得很远!”而英美人则会用“Thank you.”或“It’s very nice of you to say so.”等来回答。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针对不同的交际环境讲授不同的用语差异,使学生在交际中避免失误。
  
  三、在课文教学中导入文化
  
  我国现行的英语教材中有不少反映英语国家民族文化的课文,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应以此为素材,挖掘出更多的文化内涵,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并注意对历史方面的课文进行适当的文化方面的补充扩展。比如,在教课文《Abraham Lincoln》的时候,可给学生讲解美国下层劳动人民追求自由的特征,使他们了解独立和自由是美国人价值观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又如,在讲解课文《February in the U.S.》中那句“The month of February has been named ‘Black History Month’”时,可向学生介绍“Black History Month(黑人历史月)”的来源,并讨论一下美国种族问题的根源以及黑人运动斗争史,再联系在美国洛杉矶发生的种族骚乱,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美国种族歧视的严重性。
  教学实践证明,在学习课文的同时,适时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促进英语教学。
  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文化在英语教学中不可低估的作用,把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学习文化背景的过程中掌握语言技能,促进了英语教学。
  (作者单位:韶关市曲江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语言研究出版社,1999.
  [3]陈申.语言文化教学策略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
  [4]莫兰.文化教学实践的观念[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见习编辑 陈敏
其他文献
Flash课程是中职学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主流课程。本文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历,探析如何进行Flash教学,使得学生真正掌握Flash动画制作的知识和技巧,体会学习Flash动画的乐趣。
梯级水电站优化调度对于增加系统发电量,降低耗水率,充分利用流域水能资源,提高整个梯级水电站群的经济效益和运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建立"一库多级"梯级水电站群短期优化调度
本文探析从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开始,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追求语文教学的实用创新,进而构建有激情与活力的中职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