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初中生汉字的书写水平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bra_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汉字书写水平是学生重要的语文技能之一,也是人们顺利进行生活交往、工作交往和学术交流的必要条件。《中國青年报》日前的一项调查显示,83%的人承认自己有提笔忘字的经历。同时,74.2%人表示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手写机会不多。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7—9年级)关于“识字与写字”新增加了第四条“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殊不知,没有了基本的汉语之根,所谓的分数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我们需及时反省,悬崖勒马,从提升初中生的汉字书写开始,扎扎实实地搞好初中语文教学。
  关键词:汉字书写 习惯 教学
  汉字作为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叶圣陶曾说:“学生初学写字就注意督促,从早把底子打好,是事半功倍的法门。老师可以少为学生写字操许多心,而学生一开始就养成写字的好习惯,也将终身受用不尽。”这虽说是针对初学者来说的,但对于初中生来说同样重要,特别是现在中学生受到网络时代的冲击,无论思想上还是行动上都对汉字的书写怀有某种偏见,认为字写得好坏无关紧要,早已把古训“字是门面”抛掷九霄云外,导致大部分初中生未能养成正确书写的习惯,书写质量也不敢苟同,根本谈不上具备汉字书写的基本素养,让教师们感到某种无奈和忧虑。
  一、培养书写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要)唤起兴味。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所以‘学’和‘乐’是不分离的。”就写字来说,相当多的初中生根本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可以这么说:学生对书写的态度“好之者”就少,“乐之者”更是少之又少。看来提高初中生的书写素养不仅是必要而且是非常有必要的,希望语文教师肩负起这一责任。如何提高初中生的书写兴趣至关重要,教学中笔者是通过引领、品读和师范等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书写兴趣的,实施效果非常好。
  二、规范书写姿势
  我们一般要求学生身子坐得要正,胸部距离书本一尺左右。教学中我们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写字时坐得非常随意,有的竟然是趴着、贴着桌面写字,这样不仅是对学生身体的摧残,而且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视力,笔者认为,绝大多数的初中生眼睛近视,虽说大都因为无节制的长时间看电视、玩电脑,以及过于随意读书的习惯,但与书写姿势不正确也有很大关联。因此,平时教学中对学生书写的姿势定要严格要求,这是让学生终身受用不尽的财富。
  那么如何提高中学生的书写能力呢?应从下面几点做起:
  一、学校、教师、学生都应高度重视书写能力
  最近几年有些省首次出台高考自命题说明:“为强调汉字书写的规范,现代汉字的字形放在写作中考查,提高书写的要求:每三个错别字扣1分调为每两个错别字扣1分,最多扣3分。”还有些省份规定一个字扣一分,不封顶。这些足以说明书写的重要性,学校和教师应从社会责任感出发高度重视和引导中学生书写问题。而作为一个中学生,肩负着中华民族传承汉字的重任,所以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努力写好字。
  二、设立书写课,聘请专业老师
  书写教学不是嘴上重视、会上强调就能提高的,必须体现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像我们的语文、数学、英语一样,不但出现在课程表上,而且真正地落到实处,真正上课,常年上课。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老师至关重要。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可我们现在的学校,真正懂得书写的寥寥无几,老师本身的字就难以恭维,怎么能把学生“领进门”?学生“门”都进不去,又何谈“修行”呢?所以学校应该有专业的书法老师,从专业的角度来教学生,让学生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提高书写能力。
  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书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要把字写好,必须长期坚持,不怕吃苦。中学生最初练字时会感觉很累、很枯燥,这样的感觉会使很多人半途而废,这就需要老师不断增强学生的信心,激发兴趣。教师阅完作业要给予适当的评价,要对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恰当的表扬,这样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写字的积极性,不断激发兴趣、树立信心。教师评价是助推器,是润滑剂,能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书写对于学生而言极其重要,提高他们的书写能力,是每位教师首先要考虑、重视的问题。学校、家庭、社会也应负起监督、督促的重任,使学生对写字有极大的兴趣,能够持之以恒、长期练习,使每个人都能写出一手漂亮、规范的汉字,使有着五千年灿烂历史的汉字传承下去,传播到各地,让全人类都领略到它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陈振濂 书法教育学[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1992。
  [2]熊沛军 师范类大学生汉字书写能力的现状及教学对策[J].肇庆学院学报,2011,(4)。
  [3]邢燕铭 明镜高悬照古今——书法艺术教学改革谈[J].教书育人,2001,(18)。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地进步,人类也在不断地向前。在工业高速发展的时期,我们迈出最大幅度的步伐,向着高科技的未来前进。但是在前进的路上,我们忽略了最重要的环境。我们知道,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在地球母亲的怀抱里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财富。环境是我们生存的基础,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我们的发展就不能继续。但是环境往往又是我们最容易忽略的,我们只是顾着前进的脚步,却忘了停下脚步看看我
期刊
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  身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深深地体会到,孩子是多么需要老师给予的爱呀!爱,可以拯救一个有身体缺陷的孩子;爱,可以造就一个健全的人格;爱,是我对教育事业的承诺。我将不断创新,不断探索,让我的每一个孩子获得最大的快乐和进步,因为爱才是教师最美的语言。  爱不仅仅是一种心灵上的慰藉,也蕴涵着一种神圣的责任。而这种负责任的爱才能超越
期刊
摘 要:创造性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中作用凸显,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如何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感触颇多。作者结合自身所感所悟,特作以下探析,以期为学生的创造性进献微薄之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 塑造 调动 挖掘 打造 创造性  创造性是指促使一种新思维和新事物的产生,是人类一种较高级别的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主要动力。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表明:“人与动物的主要区别之一,就是人类能够创造而动
期刊
摘 要:信息技术课程担负着“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等重要责任。如何教好这门课,如何通过信息技术课堂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使他们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意识诸方面得到一定的培
期刊
摘 要:本文的研究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了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第二部分探讨了如何去培养小学数学教学当中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思维能力、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 教育 培养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它不仅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学生数学知识的习得与全面发展基础,是数学教育的实质性价值。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思维训
期刊
最近,有一些调查表明: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自杀率呈上升趋势;在回答“遇到困难怎么办”时,97%的中小学生想到的是找家长或教师,而不是自己想办法解决;有46%的孩子在家庭和学校表现出脆弱倾向等等。上面这些真实的事例和数据表明,现在不少孩子身上存在害怕困难、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差等特点。近年来,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对儿童进行挫折教育的呼声也日益强烈。心理学家、教育家、家长、教师等纷纷呼吁:
期刊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活动过程,如教师教得得心应手,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教学效果就会很好。我认为,地理教学运用电教手段,有利于克服一般教学中的困难,提高教学质量。  一、有利于学生认知发展过程的实现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将教育目标中的认知领域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地理教学采用电化教学手段有利于实现上述六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具体做法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借助电教媒体向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建立兴趣是学生主动进入创新学习状态的前提,而创新思维则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使学习更有成效。如何将二者巧妙结合,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快乐,对教师是至关重要的。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的三大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问题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引起学生兴趣和思维的变通。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思维处于兴奋状
期刊
摘 要: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它具有艺术化的审美特征。在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要把“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作为初中语文的教学目标之一,因此,必须探讨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的方法,让学生对课文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所反映的艺术境界进行感受、体验、领悟、理解,引导学生进行美的创造。它主要包括:1.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及鉴赏力;3.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教师的“教”
期刊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者都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话是很有道理的。“须教有疑”,提问就是通过巧妙的激疑设问,使学生心中产生疑惑,引起积极的思考;而思考,是学习深入的源头、启迪知识的钥匙、沟通智慧之路的桥梁。  在实际教学中,有部分教师由于没有抓准提问的契机,或者不懂提问的艺术,出现了不少提问的误区。有的提问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相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