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u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是当前最普遍的教学模式,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是我们每位教师都非常关注的事情。结合笔者的教学,本文简要的提出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措施。
  【关键字】课堂教学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在实际教学中,不管老师讲的多么生动、多么认真、多么辛苦 ,只要学生没有取得应有的收获和提高,就谈不上教学的有效性。在此,结合本人的教学情况,提出几点建议:
  一.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是有效教学的基础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重联系学生实际,创设情境,借助学生头脑中已经积累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新的知识。例如:当讲到参照物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经验,比如坐公交车时,当自己的车动时,发现旁边的路灯在后退;又比如在商场的电梯上时,看同一台阶的人和电梯下面的人的运动状态不同,根据这些生活经验通过适当的点拨和引导,就可以上升为科学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因而,有效的科学教学应以学生固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依托,将科学学习中的新问题通过类似的情景展现在课堂,让学生借助固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来学习科学问题,同时又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再将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二、科学课堂要重视实验对学生的兴趣引导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科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应建立以实验为主线的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主动的投入到科学学习中去。
  首先,在教学中应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欢乐、宽松的学习环境中主动学生。例如,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时,课本要求将二氧化碳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要变浑浊。而有的学生发现当持续通入时,浑浊的石灰水又变澄清了。有学生提出为什么二氧化碳的量增大时,浑浊的石灰水又变澄清了?根据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我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一起思考。当然,还可以继续引导学生探讨溶洞的形成等,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等。这样实验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而且养成学生主动参与的习惯。
   其次,在课堂以实验为主线的的教学形式中,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和探究的空间。一是留有充足的探究时间。课堂上教师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钻研,学生只有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才能有所领悟,有所发现。二是提供适当探究空间,留给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口表达的空间,教师不能一言堂。如在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中,部分小组的学生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即打开水夹后,观察到进入集气瓶中的水远远小于集气瓶容积的1/5,有些集气瓶中甚至没有水进入,从而导致实验失败。许多同学感到茫然、困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当学生求助于我时,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原因,而是让学生暂停实验,召集他们共同讨论交流。很快,学生就从反应后集气瓶中压强变化情况明白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各种可能原因,并提出了多种解决办法,如保持装置气密性完好;红磷要过量;要等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才能打开止水夹;不能用木炭来代替红磷进行测定等。
  三、明确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
   反思过去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和教学方法,发现这种关系的基本特征就是讲解。这一关系包括讲解主体(教师)和耐心的倾听客体(学生)。尽管我们并不认为讲解必然导致“灌输”,但是在“知识中心论”的课程价值观的导引之下,在应试教育的压迫之下,现行的讲解式教育又的确难以摆脱“灌输”的窠臼。在这种情况之下,学生的主体性遭到忽视不可避免。教师教,学生被教;教师无所不知,学生一无所知;教师思考,学生被考虑;教师讲,学生听----温顺地听;教师制定纪律,学生遵守纪律;教师做出选择并将选择强加于学生,学生惟命是从;教师做出行动,学生则幻想通过教师的行动而行动;教师选择学习内容,学生(没人征求其意见)适应学习内容;教师是学习过程的主体,而学生只纯粹是客体。
   要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比如提出“先教后学、学而论教”的教学方法:
  “先学”指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提出思考题,规定自学内容;确定自学时间;完成自测题目。 “后教”指在自学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教师对学生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进行通俗有效的解释。
  当然,在 “先学”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及其他因素的不同,需要我们去指导,去帮助,学生有个转换适应的过程,不能太过急躁。同时要对学生的潜能有客观的认识,要相信学生具有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与适当的帮助。在预习阶段,要求全体同学根据老师的提示,课前自学教材。要求学生预习时要做到:(1)了解本课的知识体系;(2)知道本课基本要点,了解基本知识和原理的主要内容;(3)提出本节内容中难点和疑惑点;(4)通过生生互动,解决一些学生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通过让学生参与对教材的阅读分析,给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参与问题的讨论与研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质疑,并且组织学生讨论、研究等等,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要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做到的还有很多,比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教学方法要灵活、教学过程要有情感性、教育手段要有策略性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的努力。
  
  
其他文献
物理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然而当今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教学观念陈旧,课堂教学多数是教师讲、学生听,热衷于重复机械操练为主的题海战术,以致学生发现不了问题,更不会提出问题,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初中物理教学改革,就是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即创新能力。
期刊
《内 容 摘 要》在信息技术课程实际教学中,我们也深刻意识到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自学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此,本文就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课教学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谈谈自己在信息技术课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关 键 词] 信息技术课信息素质课程整合素质教育    在现阶段,我国教育正处于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转轨的时期,一些常规科目的性质、教学内容、
摘要: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初中教学中的难点也是重点,在物理实验课上很多当堂没能理解的知识,需要课后进行复习巩固时才能进一步理解掌握。如果在复习课上能够实现物理实验中情境的再现,对学生物理思维的培养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实验复习中对实验中所反映的现象、规律等情景的再现,对学生学习物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情景再现    物理学科对初中生来说,是理性非常强的学科,不容易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