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角度下对矛盾小说的赏折

来源 :语文建设·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rah_z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说成功的判定标准很大程度上在于小说的叙事艺术。不同的人生阅历,气质和文化心理结构造就了作家不同风格的叙事视角,对于生活的感受和表现的因人而异成就了不同的小说叙事视角。叙事视角不仅仅是作家写作上的技巧,更大程度上是作家对于世界本质的艺术把握。因此,从叙事视角下对矛盾小说的解读可以更好地帮我们理解其创作的主体精神和小说的整体结构
  关键词:叙事视角 矛盾 小说
  当前对于矛盾小说的研究不胜枚举,很多学者以社会历史为参照体系,对矛盾小说中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进行了热情的关注,但是对于矛盾小说的艺术性叙事角度还很少有人问津。小说的灵魂在于作家独特的叙事视角,作家的叙事视角也因个人的阅历,气质和文化心理结构的影响,对于生活的感受和表现的因人而异成就了不同的小说叙事视角。叙事视角不仅仅是作家写作上的技巧,更大程度上是作家对于世界本质的艺术把握。因此,对于矛盾小说进行叙事视角下的解读应该也是理解小说内涵和精神的新途径。
  纵览矛盾小说的内容,我们可以发现社会群体是小说的主要表现对象,是作者呕心沥血进行创作的重点所在。社会群体的表现通过有效的时间进行刻画和傳递,再现中国社会的缩影一直是矛盾小说叙事手法创作下的重点。
  通过对小说《动摇》的解读,我们可以真实地感受到当年的革命经过:政治斗争的错综复杂,反动派杀人如麻的残酷无情,革命者追求理想的天真幼稚以及时代青年爱国情感的高涨外露。作者通过时间将大革命期间发生在湖北县城的一切客观呈现给大家,我们也从中可以窥视出当时风云际会的中国。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创作过程中,作者怀着对中国社会再现的报复,最终完成了被成为三十年代百科全书——《子夜》。被成为“压缩中篇”的中篇小说《林家铺子》也蕴含着深刻的社会内容:上海“一二?八”战争带来的农村经济的颓废和社会动乱,林老板的忧患人生,小镇上奸诈的党部老爷,苦苦威逼的警察局长都和林家铺子的兴衰有着紧密的关系,看着微不足道的一副小城的画卷,同样浓缩了三十年代的中国社会的现状。
  小说《第一阶段故事》、《腐蚀》、《锻炼》创作于上世纪四十年代,作品都是真实再现中国当时的社会情况。《霜叶红似二月花》虽然没有完稿,但是同样掩盖不住作品的恢弘气势:作者运用细致入微的叙事视角刻画了普通人家的生活和心态,生活的痛苦和对美好的翘首期盼力透纸背,繁碎的家庭琐事道出了生活的世态风情,揭示了工业文明下中国社会封建宗法制的瓦解过程和新旧地主之间的激烈冲突。
  叙事视角作为一种艺术存在,我们就要关注它的时空观念。矛盾小说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小说的叙事时间和社会时间进行了遥相呼应,矛盾总是在现实的印象还在人们的冷漠之中,就立刻准化成艺术品展示给大家,使得自己的作品展现给大家的中国具有很强的现实时间性。例如在大革命发生后的几个月,直接记录这件时代大事件的《蚀》便于大家见面;同时在《幻灭》中描写的重返南昌进行南昌起义的张惟力的情节,就发生在作者进行创作的时期。广阔的空间背景是矛盾小说的又一大特点。把矛盾小说作为一个整体研究的对象来和同时代的其他作家相比,故乡的山水风情并没有占领他创作的主题。绍兴化了的朱庄和鲁镇的人们生活情景是经常出现在鲁迅小说中的意境,作者主要是为了揭露出中国的傳统封建文化对于人们精神灵魂的毒害和封建社会下人们穷困潦倒的生活;北京古城西北角的小羊圈胡同是老舍小说中割舍不掉的情结因素,作者主要是为了傳达出在封建家族中数代同堂下的生活。在矛盾的笔下,空间背景有《霜叶红似二月花》中的五四前后的江浙水乡;《子夜》中的三十年代的大上海;《腐蚀》中的抗战时期的重庆。
  作者选择的这些空间背景大都是当时的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中心,与前面所说的小说的时间观是一脉相承的,达到了对中国历史进程进行概括的艺术性高度。对于某一部具体的小说作品,作者的空间转换也是相当开阔的,作者喜欢对规模宏大的生活场景进行刻画。例如在《虹》中对梅女士的开篇描写是冲出夔门,运用三峡的宏伟景观作为描写的背景,然后运用回叙的视角导出了她在成都的少女时代的生活,随即又告诉了大家梅女士在沪洲和上海的社会生活,通过梅女士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空间下的主角的生活,从而达到了作者“为中国近十年之壮举,留一印痕”的写作意图。虽然《子夜》是三十万字的长篇巨著,可是描写的空间十分开阔,所以时间跨度就显得很短,刻画了从家庭到车间,从农村到城市的五月到七月的事件。《腐蚀》除了计划用多卷进行分开创作外,一般采用了对生活断面进行清晰真实的描写,这些艺术性的叙事审美转化了时空形态,为艺术地呈现复杂的中国社会奠定了基础,可以让矛盾将政治的,经济的,伦理的和社会意识的丰富的社会内容统统囊括进来,并且通过这些关系的描写来见证了不同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对于人物的刻画,矛盾也不同于鲁迅的从中国傳统思想文化的角度揭露对中国人精神的禁锢;和三十年代新感觉派作家用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当时人们副总的心里情绪的刻画,忽视对世纪行为的社会和历史功用。矛盾从社会政治学的角度对人们的心理结构进行剖析,笔下的人物的命运和职业都和当时的政治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矛盾早期小说《虹》中时代青年的迷途人生的经历到四十年代创作的《腐蚀》中赵惠明的堕落,无不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著名的捷克学者也从另一角度对矛盾这种独特的叙事视角做了如下的评论:“矛盾小说叙事的对象是社会整体,即便是作品中对某个人物命运的刻画也离不开整个时代的的背景,一个人的命运不仅仅是个人的写真,是整个社会或者一代人的真实刻画,主人公的处境不是一个人的处境,是一个时代的人共有的时代写真。他运用自己独特的政治社会学的角度和现实的写作手笔对中国赛和会的命运进行了入木三分的刻画。”因此,矛盾的小说叙事视角是独特的浓缩式的中国社会的写实的再现,小说的重要价值在于不是简单地模拟出表层状态,更是深度地通过人物命运的描写揭示了一定社会时期的社会本质和历史发展走向。
  在新文学的第一个十年,小说的创作还处在一个摸索前进的阶段:例如《冲击期化石》(张资平)表现出了当时社会性闷骚的变态情绪;《落叶》(郭沫若)表现出了浪漫情丝的飘扬;《一叶》(王统照)表现出对人生奥秘的探索。这些初期的小说仍旧是个人抒情达意的俗套运用,审美只是情感和意念的苍白无力的表现。面对当时复杂多姿的社会生活,作家对于小说创作表现的艺术性显得苍白无力。矛盾小说运用独特的中国社会缩影的叙事视角进行创作,给读者提供了了解社会历史和认识国情的更为广阔的平台,展示出对当时变化莫测的社会生活的艺术性把握的高度,开辟了中国小说创作的新的审美途径,标志着中国小说新的创作时代的开始。参考文献:
  [1]孙中田 霜叶红似二月花与40年代小说[J],东北师大学报,1996,05
  [2]樊丽 论茅盾《蚀》三部曲中的时代女性形象[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8
  [3]陈健 论茅盾小说的叙事方式[J],中国文学研究,1989,07
  [4]刘姗姗 论茅盾的上海都市书写[D],青岛大学,2005
  [5]刘姗姗 论茅盾的上海都市书写[D],青岛大学,2005
  [6]徐江涛茅盾文学批评特点成因探析[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02
其他文献
《牦牛革命》 唐卡 40cm ×60cm 2021年  《二十一度母》唐卡 100cm×75cm 2020年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因此被誉为中國民族绘画艺术的珍品,被称为藏族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中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品《二十一度母》以传统红唐卡的形式绘制,是红色和金线的完美搭配。藏语称“卓玛聂
青铜雕塑 39cm×30cm×27cm 2015年  这件雕塑作品的灵感来源于我的父亲。父亲是一個勤劳、朴实的人,他干活累了,喜欢坐下来抽支烟,吧嗒几口,很享受的样子,那种幸福和满足不仅挂在脸上,也弥漫到空气中……这样的印象在我的心中生根发芽不断长大,直到2015年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冲动,想通过艺术的形式把他表现出来,通过泥土、通过我的手把这样的幸福传递给观众。雕塑完成后,我把它铸造成了青铜,并为
主管单位:甘孜州雅江县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甘孜州雅江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甘孜州雅江县作家协会  唐均  TANGJUN  《雅砻江》主编。1969年9月生,汉族。四川省作协会员,四川省散文诗学会会员,甘孜州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西藏文学》《散文诗世界》《贡嘎山》《草地》《中国民族报》《四川文艺报》《甘孜日报》等刊物。  寄语  雅江山青水秀、人杰地灵,多民族聚居,一直以來不乏文人墨客吟诗作赋,
摘要:朱自清的《背影》的教育意义历来备受重视,但大多数的解读把其泛化为一般的亲情教育文本,忽视其中蕴含的“孝”的传统伦理道德,造成德育资源的流失。本文试从“孝”的角度来分析文本的教育意义,认为本文在表达父子相爱相怜之情的同时,也塑造了一个孝顺儿子的形象,这个形象体现了“孝”的一些基本内涵,在教学中可以紧扣文本挖掘这一资源,实现文本的德育价值。  关键词:《背影 》 德育爱孝   引言  《背影》是
无论什么课程教学,教学设计及反思都是必需的,只有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才能够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更多的知识,促使学生思考更多的问题,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通过反思、思考教学存在的不足以及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在后面加以改进、完善。本文以《再塑生命的人》这篇享誉世界的文章为例,详细阐述教学设计及反思的过程。  《再塑生命的人》是美国著名作家海伦·凯勒的代表作,是一篇自传性散文。了解海伦·凯勒的人都知道
沈田瑶  瑶族,1991年生于四川成都,五色风马艺术品收藏工作室创始人,于2016年初开始跟随谢季筠老师研习书法。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恩师也常常告诫我们,书法修习之法,无论初学或熟手,都要先读帖,再下笔,先学会“读”,再学会写。  南宋词人姜夔曾在《续书谱》中提到:摹书最易。唐太宗云:“卧王蒙于纸中,坐徐偃于笔下。”亦可以嗤萧子云。唯初学者,不得不摹,亦以节度其手,易于成就。皆须古人名笔
主办单位:泸州市叙永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泸州市叙永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穆岚  MULAN  《丹山》主编。现为叙永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县文广旅局党委书记、局长。曾荣获泸州市委脱贫攻坚创新奖、四川省人民政府“金熊猫”奖先进个人、四川省广播电视局“十三五”全省广播电视脱贫攻坚优秀个人及全省一线扶贫干部表彰奖等省市奖项。  寄语  2005年,在叙永这片文化滋养的热土上,一个以培养文学新人为己任的
摘要:二十一世纪以来,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网络小说异军突起。这类小说大部分以校园恋情为题材,充分表达了青年大学生的精神境界与追求。这类小说有着明显的大众文化和通俗小说痕迹,内容上存在较大争议,大部分被纳入校园亚文化范畴,但是其文本价值对当代文学艺术的贡献是无法抹掉的。本文从题材、主题和文类三方面对这类网络小说文本进行简要探究。  关键词:大学生 大学校园题材 网络小说 文本研究  引言  当前,网络文
摘要:威廉·福克纳的创作总与美国南方文明有着割舍不断的联系。而对于福克纳的这种南方情结,《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给了我们清晰明了的阐释。本文拟从福克纳的创作背景、《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的标题、主人公艾米丽小姐的爱情悲剧、黑人托比这四方面出发对福克纳难以割舍的南方情结进行解读,旨在使读者深刻地了解其作品中的思想内涵。  关键词:威廉·福克纳 南方情结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  提起20世纪的美国
摘要:“儿童早期阅读即识字”的观点传播已久,导致超前识字有害论,人为割裂了识字与阅读关系。其实,识字是儿童早期阅读第一步,与阅读结合起来吸收传统的优秀识字与阅读教学方法,就会培养出有早期阅读意识、兴趣和习惯的阅读者。  关键词:儿童阅读 识字 识字与阅读  引言  阅读是随文字产生而产生,把语言的声音信息化为视觉信息,突破时空上限制,使人类积累的经验得以保留和传播,才有如此灿烂的文化。儿童阅读的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