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步式邀请型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8303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与社会学科要求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从不同角度,综合多种知识,探究社会问题,提高自己参与社会实践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四步式邀请型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基于历史与社会学科的这些要求而设计的。现在我结合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四步式邀请型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本文所提到的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模式主要依据1968年美国威廉姆和贝帝的邀请教育(lnvitational Education)理论而提出的。邀请教育是指一种基于知觉心理学、自我概念理论的人本主义教育观的教育理论,尊重、信任、乐观、有意性构成了它最核心的理念。它认为学校教育应整合所有教育资源使之有效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学校的所有教育因素都具有亲和性(邀请性),使每个教师和学生都能在教育活动中感到自尊、自信和有价值。最终把课堂变成对每个人都最具吸引力的地方。
  
  邀请型课堂教学模式应该遵循的四条基本原则
  
  1 尊重学情,以学定教
  四步式邀请型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学会摒弃预先的课堂教学设定,尊重学生应有的主体地位,准确把握好学生需求、学力水平。必须从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思路、学习状态等三个方面设计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设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 开放课堂,充分信任
  学生是一种有能力可开发的资源。教师必须树立科学现代的教育观、学生观,走出狭隘的陈腐的“师道尊严”,与开放的时代合拍。主动、大胆地创设开发式课堂环境,强化每一位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角色意识。
  3 追求乐观,注重激励
  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邀请型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对学生取得的每一点细小成绩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激励其不断追求新的成就,使学生在赞扬声中健康成长,在鼓励之中不断前进。
  4 面向全体,有意邀请
  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适应各个学生的教育需要,特别是那些所谓的学困生。在实践中平等地对待班级每一位学生。与此同时,教师要充分运用同学间的合作与互助,发挥集体教育的力量,使学习困难学生得到其他同学的帮助和指导。
  
  四步式邀请型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模式操作步骤
  
  第一步:邀请情景,激发情感。邀请情景、激发情感是邀请型课堂教学模式展开的序幕,它要解决的是这出戏该如何开场。具体策略是:
  1 创设师生默契的邀请型课堂氛围
  教学有法却无定法,千方法万方法,师生达成共识的方法就是好方法。要达成默契,就必须师生在共同目标的指引下,经过相当一段时期的磨合才能形成,形成之后也不是一成不变,而是不断前进,不断发展,达成更高程度的默契。
  2 变引生入套为主动生成
  传统的教学定向往往是老师设好一个圈套“引诱”学生钻进去,缺少民主和学生自主。邀请型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投入情感、智慧、思维和精力,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
  3 手段运用要多元
  教师要善于运用生活展现、实物演示、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表演体会、语言描绘等手段,创设“入境始于亲”的学习氛围,唤起学生参与的欲望,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产生良好的教学心态和学习心态。心理准备充分,做到“课伊始,趣亦生”,这是学习新课的重要一步。
  如在教学“改革开放的年代”时,我首先与学生共同吟唱了一首《走进新时代》,然后由教师引出:是谁承前启后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新时代”是指什么时代?“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从哪些方面可以体现出来?请举例。由此导人新课。课上,师生一起吟唱歌曲,借助旋律引导学生回归现实,引出课题,从而创造了“邀请时刻”。
  第二步:引导发现,自选质疑。叶圣陶先生说:“要理解得透,必须多质疑,读过一遍再读第二遍第三遍,自己提出些问题来自己解答,是有效办法之一。”在课堂上,学生要在教师的参与、引导、启发、点拨下,对教学的重点进行质疑,提出新的问题,并由自己试着解决问题,以便培养学生自学质疑问难的能力。
  如我在教学《人口警钟长鸣》时,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通过质疑了解学生掌握课文的情况,然后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为深入学习作准备。
  第三步:讨论点拨,互动生成。讨论是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最佳交流方式,形式多样。但其重点必须是每节课最基本、最主要的知识和学生的学习难点,尤其是课堂即时产生的具有争议的问题。在讨论中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加强巡视,站在教材的最高点统帅讨论的全过程,以防止讨论时间的空耗,不断促进教学活动的深入。
  第四步:成果展示、实现自我。在课堂学习活动结束之时。教师应该安排一个学生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环节。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巩固新知。强化学习主体意识,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形成反馈,以便为下一阶段打下基础。一般来说,让学生观察同伴成功的作业过程,能够促进观察者的“自我有效感”,当“自我有效感”较低的学生观察到同水平学生成功的作业时,会增强他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同时,对于那些成功的学生来说,在获得成功的过程中,“自我有效感”会不断增强。那种我们所期待的邀请型的互动课堂就不是什么梦想了。在教学中我会组织学生通过以下方式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帮助他们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树立他们学习的自信。
  学习成果的展现方法有许多种。下面列举几种:
  例1:直接展现成果
  八年级上册综合探究四《过年:感悟我们身边的传统》运用了直接展现成果的方式进行教学,邀请多位学生分别上讲台演讲,向全班同学报告各种节日的来源、变化发展,以及在各种节日中人们吃喝什么?举办哪些活动等情况。在展示过程中,教师发现关键性错误,给予了及时以点评纠错,让学生在展现中表现自己。
  例2:表演型展现成果
  八年级第二单元《汉谟拉比法典》的教学,我先给学生播放《汉谟拉比法‘典》录像,然后引导学生自学教材,根据教材模拟表演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时代的法庭,由同学分别扮演法官、奴隶主、自由民、奴隶等不同角色。
  例3:竞答型展现成果
  竟答型展现成果常用于复习课,充分利用了中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在进行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的时候,我把某一单元的知识编成以填空、选择为主的提纲分发给同学们,然后在课堂中将全班组成九个左右的复习小组,先请他们分组认真自学复习、研究复习提纲,接着进行三轮知识竞答:设必答题(设问应有层次,有难易)、抢答题(每组必答,对加分,错扣分,抢答对加双倍分,错扣双倍分)、质疑题(由组与组之间提出质疑,被问组回答,答对双方加分,答不上问方加分,由其他组抢答,答对加双倍分)。
其他文献
信息化教育为我们展示了未来教育的美好前景,然而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会自然而然地创造教育奇迹,它可能促进教育革新,也可能强化传统教育,因为任何技术的社会作用都取决于它的使用者。我国的教育信息化经历了“校校通”工程、教育资源库建设、教师信息化教育培训、新课程标准培训、各种新型教学模式的推广,历经曲折后逐渐达成共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归根到底要靠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任何教育改革的实验或理想,离开了教学一线教
日本学者小原国芳说:“必须用惩罚来充实教育。惩罚不是杀人,而是救人,是使人新生,使人复活。”而历史上许多教育惩罚的实例都说明了教育惩罚的积极意义:少年鲁迅因为上学迟到被老师惩罚后,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之所在,于是在桌面刻了一个“早”字警示自己。生活中的这件小事,让鲁迅先生长大后也记忆犹新,可见对鲁迅先生的人生影响之大。台湾忠信高级工商学校对学生要求十分严格,学生犯了错误必定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全校
Princeton Ocean Model is used to study the response of Jervis Bay, NSW, Australia, to the local wind and remote shelf coastal trapped wave (CTW) forcings in sum
学校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学校群体成员的活动方式、精神面貌与文化素养。学校文化具有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引领人们形成高雅的气质、潇洒的风度与崇高的追求的作用,校长会因此具有绅士风度,教师会因此具有学者气派,学生会因此具有君子性情。  学校文化具有传承性、独特性与人文性。首先,传承性文化指的是学校具有深厚的历史发展背景和丰富的人文底蕴。学校文化的传承方式是通过对学校历史文化的梳理,是批判和
在特殊时期,为执行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文件精神,各高校大力推动线上教学。基于广西区内四所高校,文章通过调查数据统计对线上教学做出分析,指出线上教学在教师、学习主体
悬挂式单轨的轨道梁既是承重结构,又兼作车辆的走行和导向轨道。为保证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车辆系统对轨道梁在列车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有严格的要求。由于轨道梁为底部开
目的对比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近期以及远期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间于该院接受治疗的60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取开腹手术,观察组采取腹
人们提了多年的大学取消行政级别、企业取消行政级别的呼声再度鹊起。为中国教育的健康发展计、为企业的长远发展计,取消行政级别实在是善莫大焉。给学校、企业戴上行政级别的帽子,犹如给它们套上了或部级或局级或处级的“笼头”,不仅把我中华育人之圣殿、财富之来源弄得官气十足、暮气沉沉、人际复杂,而且其谬误其毒害之广之深更是难以想像。   君不见,因为中国国有企业既有级别又享受着行政机关所不可能拥有的实惠、方便和
现代航空正朝着机电与信息一体、控制与网络综合的方向发展,为了强化航空基础理论,锻炼工程应用能力,开展了飞行器系统综合仿真实验课程的教学模式设计与探索。从教学内容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