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思维在英语写作中的负迁移及其对策

来源 :校园英语·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oduo521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负迁移理论和综合英语教学实践,分析了汉英思维差异并从篇章,句法和词汇三个方面分析了汉语思维在英语写作中的负迁移作用,并针对这些错误之处提出要从提高学生汉英差异的意识和加强输入等方面改善学生英语写作水平。
  【关键词】负迁移 汉英思维差异 英语写作 语言输入
  一、中介语与负迁移
  有关负迁移理论的研究最早出现在20世纪的50年代和60年代。在1972年瑟林克尔(Selinker)最早提出中介语这一概念,即“第二语言和外语学习者在学习中产生的一种过渡性语言。”它自成体系,又在不断变化,向目的语(target language)靠近。中介语越靠近目的语体系,则学习者的外语水平越高;反之,中介语越接近母语,则学习者的外语水平越低。目前我国英语学习学生的英语体系就是典型的中介语体系。错误分析理论指出,语言学习中,学习者的错误由不同的过程产生,其中包括借用母语的模式即语言迁移(language transfer)。语言迁移又分为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和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负迁移也叫做干扰(interference)即套用母语模式或规则而产生的错误或不适合的目的语出现。
  二、汉英思维差异
  由于各个民族有不同的历史背景,文化习俗和语言,他们的思维习惯就会有很明显的本民族思维方式特征。许多学者都对汉英文化差异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从他们的研究成果中我们可以看到汉英的思维差异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汉语是具象思维,英语是抽象思维
  2.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
  3.在语篇结构上,汉语的思维模式是螺旋形的,而英语的思维模式是直线型的。萨丕尔—沃尔夫(Sapir-Wholf)提出的著名的“语言决定论”指出,语言对人们的思维具有直接的决定性的影响。由于语言和环境以及文化背景的巨大差异,人们的思维方式就有巨大的差异;反过来,思维方式的差异就会作用于语言学习,影响人们的外语习得。由于英汉两种思维习惯上的巨大差异,学生的英语写作中难免会受到来自母语汉语的负迁移的影响,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错误。
  三、汉语思维在英语写作中的负迁移
  写作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认知过程,思维创造过程和思维转换过程。从目的语学习者的写作中可以反映出他们的目的语思维能力, 而写作中出现的各种类型的错误也可以反映出母语思维对语言学习的影响。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平时在写英语作文时往往摆脱不了汉语思维的影响,写出的文章不论在语篇组织还是遣词造句中都有明显的汉语痕迹。
  1.语篇组织层面。汉语的螺旋形思维模式决定了汉语写作中往往采用的是迂回阐述,引出观法,或者含而不露,不明确提出观点。而英语的直线型思维决定了英语写作中往往先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说明观点。在英语专业四级作文“Will Tourism Bring Harm to Environment”的写作练习中,很多学生在第一段引入部分中先谈“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国家富强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人会选择外出旅游……”这样的表达方式在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看来,也许会产生离题或绕题太远的感觉。
  2.句子结构层面。在句子结构层面,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意合即意义的连接主要靠句子内部的逻辑关系;形合即句子的意义主要靠语法手段。所以在汉语的句子中,讲究的是形散而意不散,意义上的连接不是通过关系词来实现,而是通过逻辑关系实现,所以汉语中常常出现并列结构,句式犹如竹竿,一个短句一个短句相连,像一节一节的竹节节节相连。在英语的句子中,讲究形合,强调句子的形式和结构的完整性,多用主从结构,定语从句,分词短语,介词短语等表示句子的主从关系,很多时候用关系词来表达意义的连接。因此,英语的句子结构更像一棵大树,结构完整,层次分明,主从明确。
  其次,在句子结构方面,汉语和英语还有一个很明显的区别,即句子的重心的前后问题。英语和汉语的句子的逻辑重心一般都落在结论,推断,结果和事实上,但是重心在句子中的位置区别很大,具体说就是英前汉后。汉语句子一般在句首首先说明外部环境条件,交代好时间地点,原因条件等等,最后才说重要信息,所以汉语常用短句或简单句放在句子开始,逻辑重心落在句子尾部。而英语句子中一般在句首直截了当交代主要信息,其他次要信息多以短语形式置于句末。而很多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由于母语的负迁移,忽略了英语的重心前置的特点,写出这样的句子:After super, my mom and I went out for a walk. 而符合英语思维习惯的表达应该是: I went out for a walk with my mom after super.
  另外,在句子结构方面,英语和汉语还有主语存在和隐形的区别。在英语中,主谓结构的句子占绝大多数。英语句子非常注重主语,而且几乎都有主语。而在汉语中,一些句子的主语通常可以省略,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主语必须省略,否则句子不通顺。所以与英语相比,汉语主语省略句多,无主句多。如果学生用汉语的思维模式来写英语句子,很多时候也会忽略主语,写出句法错误的无主句,比如:He is eighty years old. Because of his paralytic stroke, has been confined to his room for years. 这个句子中,原本该有的主语he被忽略了。只有添上主语,在句子结构上才是完整的,正确的,符合英语表达的习惯。
  3.词汇层面。首先,英语是通过形式来表达意义的语言,所以在英语中名词,动词都有时态或数的变化。而在汉语中,名词或动词本身都不会因为时态或数发生改变。这是英语学习初级阶段需要最先解决的问题,也是语法中最初级的东西。然而在英语作文中,仍然经常能发现这一类的问题,这说明了汉语思维对英语学习的负迁移还是巨大的。类似的问题还有,在汉语中很多名词和动词是同一个词,而在英语中只有在合适的地方用了正确的形式才是符合规范的。比如“经济”这个词,在汉语“经济发展”和“当地经济”中,“经济”分别是做形容词和名词的,而在英语相应的短语中,就要用到它的不同形式“economical development”和“local economy”来表达。这个层面上的错误也是由汉语的负迁移带来的。   其次,汉语是具象思维,是动态的语言,多用动词;而英语是抽象思维,是静态的,语言中较多的使用比较抽象的名词和介词。汉语思维对写作上的负迁移在词汇的这个方面就体现为不擅长用抽象名词作主语,不擅长用介词来简洁静态的表达思想。
  另外,在词汇层面,汉语负迁移还体现在忽略词语的内涵意义。内涵意义是一个词或短语由于指称而具有的超出概念意义以外的交际价值,它是概念意义以外的意义,往往与客观事物的本性和特点相联系。有的词虽然在不同的语言中他们的概念意义相近或相同,但其内涵意义却相差很远。另外还有一些事物或现象,在两种文化当中都存在或类似,字面意义又很接近,但实际却相差甚远。
  四、克服汉语思维在英语写作中负迁移的对策
  语言学家Lado在《语言教学:科学的方法》中指出:“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能教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从这些话中可以看出,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用文化语言观去知道英语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文化习得意识,增强学生对于文化差异的敏锐性和科学的理解性,减少母语文化的干扰,防止和避免外语学习中母语文化的负迁移。比如在词汇教学中,除了词汇的概念意义之外,还要涉及到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和词源典故,以加强学生对词汇内涵意义的掌握,这样才能在写作过程中准确用词,提高写作水平。
  根据Krashen的监控模式学说,有意识地学到的语言知识能起到监控和编辑的作用,用来检查和修正语言的输出。背诵是一种有意识的语言输入活动,通过有意识地输入,学生可以逐步积累写作过程中需要的语言知识和篇章建构技巧,并对写作输出过程进行监控和修正,从而尽可能的摆脱母语的干扰,更好的运用目的语。另外,背诵输入可以加强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和巩固,将显性的语言知识转化成隐性的语言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感,这些对于学生摆脱汉语负迁移,更熟练的运用目标语都用积极的促进作用。
  写译结合。通过这个方法,引导学生对两种语言进行对比,加强学生对英汉两种语言在思维模式,语言层面上包括句法结构,选词等方面的差异的理解,使学生熟悉两种语言的区别,减少汉语思维的负迁移,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另一种语言输入方法阅读也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对英语思维模式的适应和熟悉,积累和掌握地道的英语表达方法。因此老师可以鼓励和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使学生可以用积累的语言知识写作,从而提高语言输出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怀文.背诵和掌握外语[J].大学英语,1998(3).
  [2]王大伟.输出新论[J].外语界,1997(4).
  [3]王福祥,吴汉樱.文化与语言[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4]张绍全.大学生英语写作常见错误评析[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1.
其他文献
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交际活动越来越频繁,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掌握跨文化交际知识十分重要。跨文化交际内容复杂,具有实践性强和应用性强的特点。案例分析教学法通过精选案例、
【摘要】随着对教学风格的关注度的提高,学者们对其的研究也逐步增多。本文从教学风格的定义及意义,国外学者们对教学风格的研究成果方面对教学风格的各项研究做了一个综述,并结合了教学风格当前的发展状况和笔者自身实践,提出自己的看法,希望对教学风格方面的研究有一个更深层次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借鉴性。  【关键词】研究综述 教学风格 研究成果  一、教学风格定义  国外学者在教学风格的研究上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在世界上有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与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也不断增加。英语人才成为我国社会迫切需要的人才,因此,高校要认识到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合理利用互动式教学,培养全方位发展的应用型英语人才。本文主要分析了互动教学的重要特点和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互动教学 高校英语 特点 作用  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在国际交流过程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教育部门
【摘要】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是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很多教师却忽略了作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在作业的布置和批改的方式方法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就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在作业布置和作业批改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探讨英语作业布置与批改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大学英语 作业布置 作业批改 方式方法  目前,大学英语教师往往把大量的时间都投入到研究教学大纲
【摘要】现如今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现象普遍出现,影响正常教学,这引起了教师们的注意。为此,本文对该现象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见解,期待能改善该现象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堂 课堂沉默 成因分析  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现象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这也是让大学英语教师们感到挫败和棘手的一大难题。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优质英语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是交际工具,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决策者,教师的决策引导了课堂事件发生的方向和形式。英国教育学家艾格森斯顿指出,“在课堂上,教师无时无刻不在制定决策,甚至可以说,制定决策是教师的中心任务。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的核心环节,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关键教学步骤,英语课堂上教师的决策引领教学的方向。本文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英语教师课堂决策能力的构成、英语课堂教师决策的分类和教师决策的
【摘要】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全国高校英语人才(非英语专业)培养的标杆。四六级考试改革势必推动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本文剖析了阅读项目的改革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大学英语四六级改革 大学英语 阅读教学  纵观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几十年来的变革,可以看到国家对于大学生英语能力培养的目标在不断地改进与提高。与此同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在四六级考试这一试金石的作用下,我国大学生英语能力也在
【摘要】随着教育的发展,各阶段的教学方式也在发生着相应的改变,变得越来越完善越来越成熟。而大学英语的教学方式已经从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任务型教学方式,但是在我国由于大学英语教学环境缺乏英语氛围,国外的任务型教学法并不能完全适合我国大学英语学习者,因此,我们需要找出符合我们自身教学形式的教学方法。本文就我国大学英语任务型教学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展开讨论,探讨任务型教学方式对于合作学习的应用。  【关键词
有了文学,摄影才有了生命和灵魂。是文学让摄影真正完成了从技术到艺术的飞越过程。摄影文学的最高境界,不是摄影,也不是文学,而是两者共同呈示的艺术精神。虽然摄影、电影、电视
【摘要】英语阅读理解是英语学习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了解阅读理解题型与答题技巧,平时注重加强西方文化背景知识了解积累和学会在阅读中学习巩固基础知识等技巧探讨如何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关键词】英语阅读理解 阅读习惯 阅读技巧 西方文化背景  阅读是外语学习者接触目标语言最直接最便利的途径之一,是提高自身语言水平的重要手段。近些年高考、英语四、六级等语言水平测试出现一些改革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