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小肠移行性复合运动的研究

来源 :中华内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mbk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移行性复合运动(MMC)与健康人相比是否有差异及IBS患者离散性丛集波(DCC)与腹痛是否有关。同时改进目前胃肠运动的监测方法。方法 采用16导水灌注测压导管对16例便秘型IBS(IBS-C)患者、18例腹泻型IBS(IBS-D)患者、18例健康对照者进行MMC的监测。结果 IBS-C[(127.5±25.5)min]及IBS-D患者[(74.5±18.7)min]MMC周期持续时间与健康对照组[(87.5±24.2)min]相比存在显著不同(P值均<0.001)。与健康对照者相比,IBS-C患者MMC Ⅲ相波幅及传播速度显著降低[(39.8±11.7)mmHg比(61.1±14.1)mmHg,P<0.001,1mmHg=0.133kPa;(1.8±0.9)cm/min比(2.6±0.8)cm/min,P<0.01];而IBS-D患者MMCⅢ相波幅[(69.7±20.5)mmHg]升高,MMC Ⅲ相传播速度[(4.1±2.5)cm/min]显著加快。IBS-C、IBS-D患者及健康对照组MMC Ⅱ相DCC发生率分别为87.5%,88.8%,83.3%,各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IBS-C及IBS-D患者MMC Ⅲ相波中断、传导障碍等异常现象发生率分别为68.8%、66.7%,且只在空肠部位观察到,而健康人中未见到该异常。结论 (1)IBS-C、IBS-D患者的MMC与健康人相比有明显差异,提示MMC运动异常是IBS重要发病机制之一,而且IBS患者空肠部位MMC Ⅲ相波的变化可能是IBS重要的胃肠道运动异常。(2)DCC与IBS患者腹痛无明显相关性。

其他文献
医海拾贝
期刊
自本世纪初,肥胖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肥胖不仅是一种损害健康的疾病,且是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其可导致代谢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在呼吸系统,肥胖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哮喘、肺血栓栓塞症、吸入性肺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肥胖低通气综合征(obesi
期刊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和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同属自身免疫性肝病,浆细胞浸润在两者中通常都很显著,而且还有其他一些重叠的组织学表现使得两者的鉴别更加困难。既往血清学检测显示,两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存在差异。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法比较了PBC和AIH肝组织的浆细胞内IgM和IgG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期刊
十月金秋枫叶醉长城巍峨迎嘉宾12009年10月9-13日,第二十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暨第十五届国际心血管药物治疗大会(GW-ICC@ICCP2009)将与众多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一起,携手金秋的北京,共同演绎一场心血管及其相关领域的学术盛宴!现向您——心血管及其相关学科的专家和学者,发出诚挚邀请和倡议:让我们共同参与,领跑健康中国!
期刊
目的 评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病7d内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事件(AT)。方法 应用ABCD2评分回顾性研究符合本研究入选标准的198例TIA临床资料,根据评分分为低危组(≤3分)和中-高危组(≥4分),分别统计TIA发病7d内AT事件的发生率、种类及危险因素,并在两组间进行卡方检验。结果 既往病史依次为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脑梗死和高脂血症,低危组TIA发病7d内AT事件发生率为6.1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首选药物,为预防该药引起的胃酸反流、溃疡活动甚至上消化道出血等副作用,有时同时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奥美拉唑(OME)等。人体的维生素B12(VitB12)主要来源于鱼、蛋及动物肝、肾等食物,在消化吸收过程中需要胃酸的参与。VitB12的缺乏会导致巨幼细胞性贫血、周围神经变性、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等严重后果。PPI的长期使用是否会影响VitB12
期刊
目的 增加心脏科医生对Fabry病患者的诊断意识。方法 入选2007年在我院诊治并初次确诊的3例不同家系的有心脏表现的Fabry病先证者,记录年龄、性别、病史、家族史、主要症状、心电图与心脏影像学表现。结果 3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为41~57岁,早年可有本病的典型症状,并有家族史。3例患者均因心脏症状就诊,心电图有ST-T改变,行心脏影像学检查提示左心室壁肥厚。3例患者白细胞α半乳糖苷酶(α-GA
目的 回顾性分析抢先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 allo-HSCT治疗的患者103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法监测CMV-DNA,并根据其结果抢先治疗CMV相关疾病,分析抢先治疗对于阻止CMV血症发展为CMV相关疾病的意义。结果 103例患者中检测出63例次(51例)CMV-DNA阳性,CMV血症发生率为49.5%,经抢先治疗19例发生CM
影像技术在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与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X线平片。X线平片能发现骨侵蚀及关节间隙变窄等长期慢性病变,但无法发现滑膜炎和骨水肿等活动性炎症改变,因此临床上仅依靠X线平片,对RA的早期诊断和疗效判定有很大的局限性。MRI通过三维成像能早期发现RA的滑膜炎症和骨髓炎症,弥补了X线平片敏感性差的缺点,因此受到风湿科医生的重视,越来越多地应用于RA的临床诊治中。
期刊
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最后阶段,随着对心血管疾病治疗方法的进展和人口寿命的延长,心衰的发生率逐年增加,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近20余年来,心衰的药物治疗策略已从短期血液动力学或药理学措施转为长期修复性策略,即强调充分应用改善心脏重构和预后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阻断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和β受体阻滞剂。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