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现状及对策

来源 :现代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bche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正随着城镇化的进一步加快,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打工,留守儿童这一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特殊现象随之出现,留守儿童教育也逐渐成为农村中小学教育的一个难点,继而成为建设新农村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深入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留守儿童数量庞大的河南省柘城县部分中小学校,开展调查研究、分析论证,力求通过个案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为解决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对策
  基于教育的责任感,我们一直非常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对于我班的阚某某、刘某某同学是我负责的留守儿童,从他们的表现中我发现存在一些问题。
  一、“留守儿童”的生活及学习现状
  1、生活习惯差,身体发育不良。
  由于缺乏家长的教育和管理,没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经常不洗脸、不洗澡、不讲卫生、吃饭不按时、作息不按时、生活不规律、营养不良、抵抗疾病能力弱等情况,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2 、心理不健全,性格孤僻。
  由于缺乏父母关爱,心理健康失衡。遇到不当行为的表现得不到有效制止,极大地影响了他身心健康发展,致使他自卑自闭、寂寞空虚、逆反心理严重。孤僻敏感,爱发脾气,情绪异常,难于沟通。对老师同学甚至家人产生隔阂,不同程度上形成了人格扭曲隐患。
  3、学习功力不足,各科成绩较差 。
  由于缺乏监管或监管方法不当,他在学校反映出学习缺乏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吃苦精神,厌学情绪日趋严重。严重者发展到经常旷课、逃学。
  二、“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
  “留守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未成年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一年来的调查、探讨中,为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针对他的表现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教师以身为范,教育孩子诚实守信 。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电视中有一句广告词,“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俗话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家长和孩子监护人要以身为范教育孩子,这样才具有说服力,让孩子在一种良好品德氛围中健康成长。 诚实守信,应是教育孩子的主要内容,诚实不足归根到底是我们教师或其监护人做得不好。如果我们能真正做到言传身教,让整个社会充满和谐关爱的氛围。我相信,孩子们在这样一个充满爱心、孝心、诚心、诚信的和谐社会中,一定能健康茁壮成长。
  2、教师用爱激励孩子 。
  由于在农村,家长的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在他的心理上,对孩子的“爱”理解不够全面,认为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要干什么就干什么,一切顺着孩子,一切护着孩子,这就是爱。其实这是种不健康、不负责的爱,是一种溺爱。 真正的爱就是一种积极负责任的爱,不但要让孩子吃好、穿好,而且要教育孩子如何做人,了解孩子的思想动向,教育孩子明辨是非,有错必改。像父母一样经常与之谈心,使孩子心情愉快,学习目的明确、自强不息,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这才是一种真爱。
  3、教师指导孩子慎重交友 。
  “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这是古人警示交友的名言。孩子明辨是非能力差,加之这种特殊的监管环境,留守儿童容易感染一系列的不良社会陋习。所以,我们要引导他慎重交友,以防孩子与有恶习和品德败坏的人交朋友,被引诱变坏。特别是现在的网络文化的泛滥,对孩子的影响特别大,可见,关心孩子,孩子的交友我们不能忽视,要帮助引导孩子慎重交友,为了孩子,使之健康成长。
  4、教师引导“留守儿童”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 。
  “留守儿童”因特殊的环境,很大程度上,缺乏父爱、母爱,心理不完善、感情脆弱,再加上青少年儿童的好奇心,在爱好和兴趣方面各有所为。因此帮助他建立自信,培养健康的爱好和兴趣尤为重要。同时这也是监护人和“留守儿童”进行思想沟通和培养感情的有利机会,并弥补“留守儿童”空虚心理,起到了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道德品德和远大志向的效果。
  5、教师注重教育方法,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
  教育方法多种多样,我对孩子教育时应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对性格不同、脾气不同的孩子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教育孩子要多做换位思考、多想想,决不能简单行事,动不动就一顿暴打、臭骂,不让孩子论理。这种粗野、蛮横的方式,让孩子口服心不服,起不到教育的任何效果,甚至形成逆反心理让孩子心里演变为仇恨、冷漠的情绪与你作对。这样,长此以往,影响了孩子与监护人之间的相互沟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甚至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再有就是对孩子监护不力,一种监护器式的方式,孩子犯了错误,怕伤孩子感情,轻描淡写说两句完事,长此以往怂恿孩子的坏毛病,最后无法管教,误入歧途。这两种形式都是教育方法的不全面,教育孩子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堵又疏,才能水到渠成。
  人所共知,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义不容辞。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我们应教育孩子正视现实,理解留守儿童放下心理包袱,不自卑、不气馁,努力学习,回报社会,实现自己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人民日报,2006-06-02(3)
  [2]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来源于中小学教育资源网)
其他文献
【摘要】陶行知先生言:“教是为了不教”,魏书生老师也认为“管是为了不管”。班级管理中建立起了一套"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的制度,把学生从受教育者转化成一个自我教育者。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民主参与和自我管理能力,突出了学生的中心地位,让学生做班级的主人,大家共建一个文明守纪、团结互助、勤学上进、有强大的凝力的班集体。  【关键词】班级管理 ; 爱的传递;班级活动 ; 集体的力量  鲁迅先生曾说过:
期刊
【摘要】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方法探索,允许学生用富有个性化的方法解决新问题。  【关键词】数学教学;自主探索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改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是主动地进行观
期刊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引下,作为数学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上动脑筋、下功夫,让学生热爱数学、探索数学,进而主动地去钻研、去理解、去想象,使他们在浓厚的兴趣中认识新知,掌握技能。  【关键词】数学;教学体会; 新课程理念  在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多处提出对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要求,在这方面我进行了大胆尝试。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
期刊
【摘要】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基石,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不应该只关心孩子的吃穿住行和学习成绩,家长还应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环境,要对孩子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并给予他们鼓励和引导。  【关键词】优等生;家庭环境;心理疏导;鼓励  每个家庭的不同造就每个孩子的不同,正因为有这些不同的孩子这个世界才是色彩斑斓的。那么,优等生是怎样培育出来的呢?陆惠萍认为“好父母决定孩子的一生”。我的女儿今年16岁,永顺一中
期刊
【摘要】中西方传统的价值、思维方式和词语,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差异,会导致中英文化交流之间的意识冲突和学生英语学习上的困惑。因此,教师在小学阶段应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意识的教育和培养,在教学中注意把中西文化与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整合,让学生得体运用语言,从而避免学生在交际中出现文化错误,使他们成真正意义上的成功语言学习者。  【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意识培养;文化与教学的整合  一、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文化意
期刊
【摘要】传统英语教育注重结果而忽视了过程,教学过程注重的只是一些机械呆板的语法条款、词汇、句型和语言点,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学生个性得不到发展,语言交际运用能力低下。教学始终未能摆脱“老师教,学生记,学生背”的怪圈,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语感、观察力、思维力、创造力及德育、美育等得不到全面的发展。新课改下的英语教学不仅强调英语知识技能及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又要对学生的意志、情操、拓视野、生活经历、思
期刊
【摘要】教师的课程意识是教师在考虑教育教学问题时对于课程意义的敏感性和自觉性程度。为适应素质教育推进和新课程实施对教师专业意识的要求,教师应树立课程主体意识、课程生成意识和课程资源意识,以促使自身的教学行为发生转变,使之具有发展性与个体适应性、创新性与反思性、民主性与对话性相融合的特点。  【关键词】教师;课程意识; 教学行为  教学行为是教师从事教育专业活动时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它对教师的教学水
期刊
生命在于运动,在一个人的发展过程中,健康的生命是保证人的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的认知、情感、意志和个性等方面的发展,都需要建立在基本的身体健康之上。毛主席也曾经说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那么,健康的身体从何而来,从运动中来,运动塑造了身体,运动对强健身体有积极的作用。  在运动的过程中,教师要作为一个主动的观察者,积极地为幼儿提供建设性的帮助与指导。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为本,观察先行。”没有
期刊
多年来立体几何知识是高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由于学生空间想像能力的有限和该课程高度的抽象性,造成了学生学习有困难。从目前教学情况来看,学生学不好的原因大致有三个:一是没有建立立体感和空间概念;二是基础知识不牢固;三是表述不规范。如何让学生学好这一章,掌握基本的知识,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进一步应用这些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成了教师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围绕新课程
期刊
在英语教学中,我发现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学生在英语课上无所事事,好像学习根本就不关他们的事。教师在讲台上累的口干舌燥,学生却无动于衷。会的学生已不再愿意听课,不会的同学仍就一无所知,因为部分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从而导致他们厌学英语的情况,课外时间也曾找他们谈话,每次他们的借口都是基础不好,听不懂,所以干脆就放弃了,每次教育他们,鼓励他们,虽然基础不好,但还是要努力的去听,不懂的多问,还是会进步的。但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