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围脖”的企业家

来源 :英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309394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什么这些日程表排得满满的,一般不热衷于与互联网上的陌生人交际的企业家,却对微博产生了强烈的倾诉欲?
  
  圣诞节,思科中国区总裁林正刚回到香港休假,他也因此有时间尝试一下流行的微博(也被戏称为“围脖”)。很快,林正刚迷上了这种每条消息限定在140个字以内,随时随地可以抒发自己所见所感的方式。在家中,林正刚会把三四台电脑同时开着,其中有一台不关机一直锁定在微博上,短短两周的假期,林正刚发了220多条微博,拥有了18000多个粉丝。重回工作状态后,林正刚对微博的兴致丝毫不减,一个月不到的时间,拥有了4万多粉丝。
  另一批企业家更早的戴上了“围脖”,并且乐此不疲。进入2010年,北京迎来了两场大雪,微软中国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在他的微博中不仅分享在家中看到的雪景,而且感叹“忽然发现和E-mail+SNS一样,微波(博)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通讯方式。”
  为什么这些日程表排得满满的,一般不热衷于与互联网上的陌生人交际的企业家,却对微博产生了强烈的倾诉欲?他们想表达怎样的自我?他们在这个平台上找到了怎样的价值?
  
  织条怎样的“围脖”
  
  在微博上反映的是更加生活化的企业家,只言片语间却折射出他们鲜明的个性和生活方式。
  新华都总裁唐骏参加一个论坛,发现坐在旁边的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和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都在用手机拍照、写短信,一问才知道他们正忙着写微博,“挺好玩的,你也来玩一下”。唐骏却一口回绝。
  一次偶然的机会,唐骏在去年平安夜这天首次登陆微博。简单、方便,这两个特性一下子让唐骏喜欢上了这个空间。
  在微博上说什么,这是一个需要时间慢慢来摸索和定位的。《财经》主编何力就曾经感叹,“真希望一个是围脖的我,一个是职业的我。”最后,他将自己的微博定位在读书、会友,还有诌打油诗见笑于大家,工作上的事情尽量不谈。
  唐骏却坚持“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至于看的人是否喜欢是其次,重要的是他写的微博有着浓厚的唐氏风格。他把自己微博的读者定位在18—38岁之间,这群人从大学毕业到事业初步定型,中间20年往往是变化最大的阶段,唐骏希望自己能给他们提供一些面对社会、工作的一些体会和帮助。
  不管怎样,在微博上反映的是更加生活化的企业家,只言片语间却折射出他们鲜明的个性和生活方式。林正刚就把他在香港家中收藏的诸多玩具,像能发炮的坦克、法拉利车模、各种人偶模型等一一拍出照片,秀给粉丝们看,而这一系列的微博也是回应最为热烈的。
  INQ大中华区总裁卢健生热爱美食,他的微博上经常会出现各个特色餐馆的照片,甚至香港著名美食家蔡澜看到他的微博,说“那么好玩,我也来。”张亚勤则发现,自己讲的正而八经的道理常常反响一般,而一些生活化的评论却转发率很高。比如他对热播的电视剧《蜗居》发表看法,感到有3个离谱。1、未婚同居居然成为一种常态;2、市长的秘书竟有如此大的权力;3、两个复旦高材生竟然生活的如此艰辛,最为离谱的是以上3个离谱都不离谱。
  卢健生在总结2009年的几百条微博时,发现回复最多是一条电影英文台词:“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
  而微博短小精悍,同时可以利用等车、等飞机这些零散的时间,这也是对企业家的一大吸引力。一次,张亚勤在北京的交通晚高峰期去参加一活动,坐在车上的他忍不住,掏出手机在微博上感慨“从中关村到中国大饭店比北京到上海还久”,收到无数粉丝回应。
  张亚勤说,自己平时接触的人很多,但是圈子却很固定,微博这个平台实际上也帮助这些企业家拓展了圈子,听到另一群人看问题的视角是怎样的。
  在上微博前,林正刚并不知道姚晨这个明星,但因为姚晨是“微博女王”,目前在新浪排名第一,他也有意关注了一下她,因为想知道“一个有几十万粉丝跟着的人,在说些什么。”
  
  “围脖”的功效
  
  努力织“围脖”一段时间后,不少人却开始反思这种“短平快”的表达方式。
  “CEO是孤独的。”IBM原大中华区董事长周伟焜对《英才》记者说。这种快速的、互动性很强的人际沟通让企业家们获得一些温暖。
  恒信董事长李厚霖的一段话很有代表性,“心情不好唉声叹气时发现有无数的人来安慰你,心情大好感悟人生时又有无数人来呼应你,观点偏激时还有无数人发自真诚地匡正你。微博让我在2009年一下子感觉多了很多朋友,少了很多孤独。我还真上瘾了!”
  粉丝的回复往往是这些企业家们对微博产生黏性的强大动力。林正刚说,自己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很难接触到像学生等年轻的一批网民,微博让自己与他们有很好的互动。对他来说,微博上的一切都是新鲜的,不知道哪个话题就会触动到粉丝的神经。
  唐骏原来一直有写日记的习惯,有了微博后,就把它当成了自己的“微日记”。所以,在唐骏这里,微博这种2.0的互动平台变成了1.0的形式:他很少看微博上别人的观点,粉丝的评论也攒着准备集中“突击”浏览。他希望将自己随时随地的一些感悟用手机发到自己的微博上,过三五年再将它们整理起来。
  努力织“围脖”一段时间后,不少人却开始反思这种“短平快”的表达方式。它是否占用了太多的读书时间,它让人的思考究意是变多还是变少了?
  新东方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在新浪微博上已经有超过28万的粉丝,但自从12月7日写下一个微博后,他却暂时封笔了,他告诉《英才》记者因为觉得自己还太浅,需要修炼。
  万榕书业总经理路金波就在微博中写道,“我的确犹豫是否该关闭围脖。感觉自己无非卖弄小机灵,虚荣罢了。实际却有许多东西没学,许多事情未做。”最终,他自我妥协为每天只更新一条微博。
  张亚勤虽然较推崇微博,也经常会给周围一些企业家朋友推荐,但这位做技术出身的老总却一直不迷恋各种电子产品:几乎不看电视,手机一般处于静音状态,每天上微博不会超过15分钟。他说:“人要把技术变成自己的工具,而不是被它控制。”
其他文献
神光是达摩的弟子,他参禅已久,却始终有一块心病。他觉得达摩日日面壁,并没有教诲他什么。冬日大雪,神光立在达摩门外,等候求教。积雪已埋至神光膝盖,他仍一动不动,以示诚心。达摩不
从民间大使升格为正式的外交使节——日本新任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走过了近40年的漫长道路。  6月15日,日本内阁宣布,任命现年71岁的日本伊藤忠商事公司原社长、现任顾问丹羽宇一郎为新任驻华大使。1972年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后,这是日本政府首次任命民间人士出任驻华大使。  可是,这个“首次”在日本却引出不小非议。  让一位商人担任如此重要的外交职务,这项在日本政界前所未有的任命令许多外交部官员深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