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在城乡规划信息化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以长寿区规划局应用为例

来源 :地理信息世界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asdfghj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数字长寿地理空间框架及其应用示范建设中的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为例,阐述了基于数字城市建设成果,立足于解决规划管理业务中具体问题而开展系统建设的思路,重点展示了系统在规划档案资料管理、红线一张图管理、三维辅助规划审批等方面的应用特点和实际效果,借此展现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为政务应用提供地理空间信息支撑的思路与方式方法。
其他文献
党和政府历来重视文化建设,尤其是2011年以来,对文化发展作出多项重大决策。2011年3月,国家出台的“十二五”规划明确要求通过提高全民族素质,推进文化创新,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
地理信息共享涉及信息共享的政策、管理、标准、技术和法律等一系列问题,是地理信息系统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地理信息共享研究视角总体上包括技术视角和非技术视角,本文基于已有的理论,从非技术视角探讨了地理信息共享的理论基础。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压力的增加,灾害风险管理逐步走向世界各国,成为防灾减灾的主要方式和思想,也为我国减灾救灾工作提供了启迪和借鉴。
为了预防和减少煤矿瓦斯爆炸事故,首先对基于面向对象的煤矿瓦斯安全预警专家系统进行总体设计,其次对系统功能进行了开发实现,包括建立知识库和综合数据库,通过综合推理使得系统中的信息能够更加准确地表达出来,最后对系统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系统的预测结果与煤矿安全专家提供的结果基本一致,达到了系统设计的要求,可以在煤矿中推广使用。
随着资源环境行业对地理信息人才需求的增加,结合目前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不足,如培养目标不清晰、课程体系与行业需求不协调、学生实践能力不足和缺乏特色专业教材等,本文提出了面向资源环境行业需求的多层次复合型地理信息人才培养模式,并从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环节、开放式办学模式、特色专业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等5个方面途径来阐述这一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