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涯规划背景下学校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y_2872294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在初中生涯规划背景下探讨学校劳动教育的实践策略,认为通过开展劳动养成教育,可以提升劳动内驱力;设置劳动技能课程,以落实劳动教育;形成劳动技能,来推动学生实施生涯管理;建立劳动教育评价机制,以达到提升学生劳动素养的目的。从实践中总结出这些策略,以期能对初中生涯规划背景下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有所启发。
  【关键词】初中生涯规划;劳动教育;实践研究
  一、初中生涯规划的现状
  笔者近期就初中生涯规划问题,对广州市白云区初三学生展开了一次规模较大的区域性问卷调查,从数据来看,选择报考示范性高中和普通高中的学生比例占73%,选择报读五年制高职、三年制中专技校以及提前就业的比例只占27%。选择职业教育和中考后的升学实际数据相比的偏差值为8%~10%,这反映了学生受传统教育影响,首选普通高中,这里不排除还有受家长影响而非自己做选择的学生。从调查数据来看,这8%~10%比例的学生对自我定位是不清晰的。
  从职业教育专业选择来看,学生主要集中在计算机、管理、服装设计、医药、幼儿管理等传统就业热门专业。在作出志愿选择和决策时,他们更多愿意自己做决定,占比43.72%,但受到父母、老师以及其他外部因素的影响还比较大。学生大多数把考大学作为终极目标,对职业选择是以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为考量,至于实现人生理想和自我发展则不是最主要的参考因素,甚至无足轻重。在基础教育阶段,如果学生能对自身定位清晰,就会在未来的求学和职业生涯中少走很多弯路。目前中学课程中涉及生涯规划的内容主要由心理课程承担,其他则靠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来完成。初中生在生涯规划上基本是以老师和父母的指导为主,所以在初中阶段很多学生的自我认知缺乏理性。实际上,很多成功人士的人生理想都是在中学阶段就确立的,如能尽早给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他们就会根据兴趣去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而对学生通过劳动教育以培养学生职业意识、职业兴趣等不失为一种可行的路径,因此初中阶段开展劳动教育,可以为学生更好地规划生涯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劳动教育的實践策略
  (一)开展劳动养成教育,提升劳动内驱力
  1.从日常德育管理中培养劳动意识。这里的日常管理是指:主题班会、级会、校会、研学活动、社团活动等,通过正面教育、树立典型、强化宣传等思想教育手段,反复灌输劳动光荣的意识,从而让学生把劳动观念内化成为劳动意识,使学生逐渐养成劳动内驱力。
  2.从集体活动中培养劳动习惯。这里所说的集体活动包括日常值日、清洁大扫除、研学活动、社会实践、参观学习、志愿者活动等,把劳动活动常态化,教师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让劳动成为学生自觉的习惯。当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养成后,学生会生发出自我发展的内驱力,从而为生涯规划探索打下基础。
  3.从社团活动中培养劳动情趣。学校社团不能停留在课外活动的层面上,它更应是劳动教育实践的有效手段。学生根据自身的特长与兴趣点自由选择社团组织,无论社团开展哪种技能或是才艺活动,学生参加活动都是积极的、主动的、愉悦的,这就是劳动最需要的内在动力。
  4.从志愿者中培养劳动获得感。劳动教育不仅要关注个体劳动素养的培育,以及人自身的全面发展、价值的提升和自我完善,更要关注社会和群体的发展需要。鼓励学生成为一名志愿者,学校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志愿者队伍,通过公益性劳动和志愿服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对社会作贡献时的获得感,从而提升劳动内驱力。
  (二)设置劳动技能课程,落实劳动教育
  1.让学生在劳动技能课程中获得体验。学校设置劳动技术课程,让学生参与劳动,学生通过在劳动中交往而获得劳动体验。学校要着眼学生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规划,根据地方文化特色、风俗民情等设置课程,开设学工、学农、家政、传统工艺制作等劳动教育项目,把劳动教育与地方特色产业有机结合起来。
  2.通过劳动载体,保障课程有效实施。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是学生开展劳动教育实践的基础和保障,是有效整合劳动资源、拓宽和创新劳动教育形式和载体的有力抓手。要利用研学基地、综合实践基地等校外资源,创建一批劳动教育的试验区,乡村、农田、工厂、作坊、博物馆等都可以成为劳动教育的实践基地;也可以利用校园的场馆、平面空间、立体空间进行校园劳动基础的建设,如有些学校利用空余场地开辟菜园与农作物试验田,有的学校利用楼顶等闲置空间开展无土栽培农业模式、空中花园的建设,还有的学校甚至充分利用食堂空间,让学生参与烹饪的学习等。也可以利用学校高效的网络和信息技术平台,开展创客、编程、机器人等制作,利用校园实验室进行物理、化学的应用性研究等。还可充分发动家庭打造劳动教育的主阵地,开展劳动教育要充分发挥家庭“训练场”的作用,学校要积极联系和发动家长使之配合学生劳动教育的开展。家庭劳动教育往往是从做家务劳动开始的,在家庭中擅长做家务的学生养成了热爱劳动的习惯,掌握了日常生活基本的劳动技能,形成了处理生活中基本事务的能力和对自己负责任的良好态度。
  (三)形成劳动技能,推动学生实施生涯管理
  1.学会劳动技能,做好继续升学的知识储备。面对选择继续学业深造的学生,教师在劳动教育中要加更注重知识型技能的传授,只有拥有更多技术理论来丰富知识储备,才能为初中生的生涯规划提供智力支持。初中一、二年级的学生应该着重进行生涯探索,初中三年级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劳动技能和对职业认知的情况下要注重在进行生涯管理方面下工夫。初中三年级学生在面对升学与职业选择的十字路口,要做出与自身定位相匹配的职业生涯选择,预备升入高中的学生将进一步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而选择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将应该着手学习相关的职业领域的入门技能,为从事技术性工作做准备。
  2.学习技术型技能,做好接受职业教育的技能准备。面对选择职业教育的学生,教师在劳动教育中要更多地让他们学习技能,无论是生存技能还是职业技能,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他们踏入社会的必备能力,当然,教师更要鼓励他们钻研技术、使他们懂得热爱职业,并促使他们把成为业界精英作为他们的奋斗目标。
  (四)建立劳动教育评价机制,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
  教育部2015年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要用3-5年时间,推动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形成普遍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基于此,我校正在积极推行中学生综合评价制度,把劳动评价纳入学生综合评价中,对学生劳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状况以及劳动过程中学生的技术能力、劳动成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通过评价制度来促进学生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等劳动素养的提升。
  [本文系2019年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区域培育中小学生劳动习惯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课题编号:201911967)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 https://wenku.baidu.com/view/be879ee5cfc789eb162dc853.html.
  [2]生涯规划教育的理论与实践[EB/OL].http://www.stu-career.com/html/article/1/5/1509951425512.html.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要素即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基本学习内容和学习习惯,是语文训练的基本元素。融入语文要素的小学阅读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依托于语文要素,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就是要在阅读中渗透阅读的方法,激发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等,以扎实基础,提高能力。  【关键词】语文要素;小学语文;阅读能力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最先提出了“语文要素”这个概念。“语文要素”即将《
【摘要】通过对案例式教学和问题导向式教学的全面深刻认识,研究分析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问题导向式的案例教学创新方法,目的是将问题与案例有效结合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与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增加对教材理论知识的兴趣、引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问题导向式;案例教学;创新  一、引言  本次研究将以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手段为切入点,探讨案例
【摘要】在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中,讲解和操作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新课标要求教学活动要突破教师纯讲授式的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信息技术教师除了要全面地讲解教学内容外,还要保证学生发言和上机操作的时间。但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所以,教师就要做到“精讲”才能达到有效的课堂。本文从三个方面归纳,并予以条理化,以期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所裨益。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有效课堂;精讲;优化  信息技术学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改革,这给学生提供着更好的教育。当前,德育已成为我国教育的一个重点,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但相比于城市的小学而言,农村地区的小学教育经常会忽视对学生实施德育工作,导致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孩子的道德水平比较低下。为此,本文着力研究如何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进一步推动我国小学班级德育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网络环境;小学德育;农村 
【摘要】情绪是一个正常人表达喜怒哀乐的表征,婴幼儿也有同样的需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亲情和关爱,形成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在幼儿园日常活动中,幼儿由于各种原因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愉悦的情绪可以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反之,就会影响幼儿的成长,因此关注幼儿良好的情绪体验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班;幼儿;愉悦;情绪;体验  幼儿园每年新生入学都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孩子整
[摘要]随着新课改大潮的到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一直探索着如何把小学语文情感教学融入教学实践中。在教学中,教师适当地采取情感教学法,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探究习惯的养成。本文结合《老人与海鸥》、《再见了,亲人》和《穷人》等文本的教学实践,简要地探究情感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学,探究,应用  情感教学,让语文课堂越来越丰富,也使教师和学生的文本解读焕发新的生
【摘要】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教师除了需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的文化知识外,还需要引导他们树立崇高的人格。因此,老师不仅要做好基本的教学工作,而且还要加强自身的师德建设。众所周知,师德是教育、教师职业衍生出来的内容,并基于社会道德而形成和发展的。所以,要想成为新时代的一名优秀教师,首先应深入理解师德的真正内涵,并拥有一颗爱心以及崇高的人格、渊博的知识、优秀的口才、健康的身心等。  【关键词】师德;时代;优
【摘要】语文教育不仅要实现教会学生文化知识,学会运用中国语言,更承载着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然而,在网络媒体的冲击下,洋文化、“丧文化”正侵蚀着青少年的心灵,传统文化在中学生的视角下成为枯燥的考题,失去了教育意义。针对这种现状,语文教学应当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培养青少年形成正确的学习品质和道德品质。  【关键词】中学语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传承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
【摘要】英语阅读作为小学英语教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是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但传统英语阅读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兴趣,违背了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对于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极为不利。为此,教师应将思维导图有效应用至小学英语阅读的课前导入环节、课上教学环节以及课后教学环节中。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英语;英语阅读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语篇作为语义、语用以及语音集为一体的
【摘要】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本文从引导学生观察事物时有一定的顺序,避免杂乱无章;引导学生运用巧妙而贴切的修辞,为文增色添彩;引导学生把生活情景搬到课堂中,拓展写作思路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引导;观察事物;巧用修辞;还原生活;激趣;亮文采  作文难,怕作文,已成为学生害怕学习语文的普遍现象。引导孩子们进行习作并达到一定的效果是摆在语文老师面前急需思考并解决的问题。教师应如何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