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办好重庆技工教育,促进重庆经济发展,在国家大发展战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重庆市技工教育现状的分析,探索发展思路,让技工教育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重庆;技工教育;现状;探索
一、前言
技工教育作为教育与经济间的桥梁与纽带,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着技能和智力支持,通过技工教育培养的技能人才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有力支撑。重庆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接点上,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同时,重庆作为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对技能人才的市场需求在不断攀升,对技能人才的质量要求在不断提高。
二、重庆技工教育的几点现状
近年来,中央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出台了职业教育相应的法规和政策,大力扶持技能人才的培养。重庆的职业学校累计向社会输送技能人才110余万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6%以上,每年开展各类技能培训200万人次。全市的职业院校中有:技师学院11所、高级技工学校3所、技工学校40所,共计54所技工院校,包含了建筑、商务、电子、旅游、汽车、农业、卫生、化工等专业领域。
重庆市的技工教育虽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但跟《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发展目标以及技工教育发达地方相比,仍存在几点现实问题。
(一)认识不够,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社会上对技工教育的认识有偏见,认为读技工院校的学生都是学习差、没教养、有问题的孩子。由于受到封建传统“学而优则仕”的影响,大多数父母希望子女能上高中、念大学,毕业后能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而不是到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从事技术工作。市内大多数技工院校的上级主管部门对技工教育不够重视,不能很好认识技工教育对城市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重要推动作用,使得部分技工院校成为没人疼、招人嫌、被遗忘的地方。
(二)定位模糊,盲目扩张变成“虚胖”
部分技工院校只强调技能,只满足于考证,并没有真正从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去考虑,缺少与人才市场的联动,不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缺乏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为导向去开展技工教育。由于技工院校自身定位不准确,盲目扩建新校区、开设新专业,使得学校看似更大更漂亮,配套也更新更齐全,学生却寥寥无几,在扩大师资后,却招不进学生,使得部分学校一直处于“虚胖”状态。
(三)资源有限,得“重点”者得“天下”
对于全市的技工院校来说,“国家重点”以及“市级重点”就像高等院校中的“985工程”和“211工程”,一旦入选了“重点”,学校相当于有了名正言顺的“身份”,在教育经费、招生就业、师资建设等方面获得的政策和财政支持,是“非重点”学校根本无法比拟的。
然而,由于各种资源有限,政府不可能对全市的技工院校进行大力的支持,而得“重点”的技工院校在办学条件、管理水平、教育教学改革及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等方面占领了技工教育的“天下”,这样就更加弱化了技工教育市场的竞争和技工院校的绩效意识。
(四)一心为奖,技能比赛为哪般
每年上至国家下到学校,各种类型的技能比赛数不胜数,部分市内技工院校为了荣誉,一心只为得奖,把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在参赛准备上,新生刚入学就被选拔成为“比赛苗子”进行强化训练,学校甚至不惜重金聘请专业指导教师,购买比赛专用设备来培养“比赛机器”。
对于各方面资源都缺的技工院校来说,技能比赛不是公平的,更像是豪华的舞台一样,有资本才能参加比赛,才能走上领奖台。而对于未被選拔的学生来说,“比赛苗子”在学校有更多的特权,“苗子们”可以不上课、不出操,还可以优先使用实训设备,这很大程度挫伤了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新形势下重庆技工教育的发展探索
新形势下,要紧跟职业教育发展步伐,厘清思路,不断探索,发挥技工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一)提高认识,变被动为主动
国家为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提出了新思路,绘制了新蓝图。各技工院校要提高对如何办好技工教育的认识,树立目标责任意识、社会服务意识和抢抓机遇意识,主动出击,成为助推城市经济建设的主力军,而不是被动的“等”“靠”“要”。政府以及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要率先提高技工教育与地方经济建设重要关系的认识,推行经济教育一体化,研究、协调和支撑技工教育发展,让社会认可技工教育,支持技工教育,为技工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氛围。
(二)合理布局,改虚胖为强健
重庆的技工院校应以五大功能分区为指导,根据各功能区产业布局、经济发展状况以及职教园区等,找准定位,合理规划新校迁建、专业增设、人才培养、课程改革、技能创新等发展方向,制定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计划。比如在城市发展新区中,技工院校就应该结合实际,努力抓好加工、制造、装配、调试等专业方面的建设,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三)优化资源,让竞争铸精品
相应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重点技工院校项目建设的监督和管理,确保重点技工院校能起到骨干示范性作用,让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同时应积极引导重点示范技工院校与非重点技工院校建立帮带关系,实现各技工院校间的资源共享、经验交流、技能互助、共同提升,在市内各技工院校间营造一种公平竞争、互帮互惠、共铸精品的氛围。
(四)以赛促学,名誉与实效双丰收
技能比拼,比的是师生对技能的掌握程度,拼的是师生对技能的工匠精神。作为技能比赛的主管部门应指导和监督主办方制定统一的评分标准、技能要求和比赛设备等,严惩破坏技能比赛的违法违规行为,让技能比赛更加科学、规范、专业,促进各技工院校对技能技术的学习和交流。各技工院校应在校内建立良好的技能比赛机制,让人人学技能、比技能,公平筛选大赛要赛的参赛选手。
四、结束语
当前新形势下,重庆技工院校必须顺势而为,创新思路,提升理念,加快培养市场需要、技术实用、素质过硬的技能人才,为重庆的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卢联珍.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1(3).
[2]周曙.重庆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3).
作者简介:
段文林,男,重庆酉阳人,重庆市城市建设技工学校教师。
关键词:重庆;技工教育;现状;探索
一、前言
技工教育作为教育与经济间的桥梁与纽带,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着技能和智力支持,通过技工教育培养的技能人才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有力支撑。重庆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接点上,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同时,重庆作为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对技能人才的市场需求在不断攀升,对技能人才的质量要求在不断提高。
二、重庆技工教育的几点现状
近年来,中央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出台了职业教育相应的法规和政策,大力扶持技能人才的培养。重庆的职业学校累计向社会输送技能人才110余万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6%以上,每年开展各类技能培训200万人次。全市的职业院校中有:技师学院11所、高级技工学校3所、技工学校40所,共计54所技工院校,包含了建筑、商务、电子、旅游、汽车、农业、卫生、化工等专业领域。
重庆市的技工教育虽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但跟《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发展目标以及技工教育发达地方相比,仍存在几点现实问题。
(一)认识不够,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社会上对技工教育的认识有偏见,认为读技工院校的学生都是学习差、没教养、有问题的孩子。由于受到封建传统“学而优则仕”的影响,大多数父母希望子女能上高中、念大学,毕业后能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而不是到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从事技术工作。市内大多数技工院校的上级主管部门对技工教育不够重视,不能很好认识技工教育对城市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重要推动作用,使得部分技工院校成为没人疼、招人嫌、被遗忘的地方。
(二)定位模糊,盲目扩张变成“虚胖”
部分技工院校只强调技能,只满足于考证,并没有真正从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去考虑,缺少与人才市场的联动,不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缺乏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为导向去开展技工教育。由于技工院校自身定位不准确,盲目扩建新校区、开设新专业,使得学校看似更大更漂亮,配套也更新更齐全,学生却寥寥无几,在扩大师资后,却招不进学生,使得部分学校一直处于“虚胖”状态。
(三)资源有限,得“重点”者得“天下”
对于全市的技工院校来说,“国家重点”以及“市级重点”就像高等院校中的“985工程”和“211工程”,一旦入选了“重点”,学校相当于有了名正言顺的“身份”,在教育经费、招生就业、师资建设等方面获得的政策和财政支持,是“非重点”学校根本无法比拟的。
然而,由于各种资源有限,政府不可能对全市的技工院校进行大力的支持,而得“重点”的技工院校在办学条件、管理水平、教育教学改革及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等方面占领了技工教育的“天下”,这样就更加弱化了技工教育市场的竞争和技工院校的绩效意识。
(四)一心为奖,技能比赛为哪般
每年上至国家下到学校,各种类型的技能比赛数不胜数,部分市内技工院校为了荣誉,一心只为得奖,把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在参赛准备上,新生刚入学就被选拔成为“比赛苗子”进行强化训练,学校甚至不惜重金聘请专业指导教师,购买比赛专用设备来培养“比赛机器”。
对于各方面资源都缺的技工院校来说,技能比赛不是公平的,更像是豪华的舞台一样,有资本才能参加比赛,才能走上领奖台。而对于未被選拔的学生来说,“比赛苗子”在学校有更多的特权,“苗子们”可以不上课、不出操,还可以优先使用实训设备,这很大程度挫伤了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新形势下重庆技工教育的发展探索
新形势下,要紧跟职业教育发展步伐,厘清思路,不断探索,发挥技工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一)提高认识,变被动为主动
国家为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提出了新思路,绘制了新蓝图。各技工院校要提高对如何办好技工教育的认识,树立目标责任意识、社会服务意识和抢抓机遇意识,主动出击,成为助推城市经济建设的主力军,而不是被动的“等”“靠”“要”。政府以及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要率先提高技工教育与地方经济建设重要关系的认识,推行经济教育一体化,研究、协调和支撑技工教育发展,让社会认可技工教育,支持技工教育,为技工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氛围。
(二)合理布局,改虚胖为强健
重庆的技工院校应以五大功能分区为指导,根据各功能区产业布局、经济发展状况以及职教园区等,找准定位,合理规划新校迁建、专业增设、人才培养、课程改革、技能创新等发展方向,制定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计划。比如在城市发展新区中,技工院校就应该结合实际,努力抓好加工、制造、装配、调试等专业方面的建设,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三)优化资源,让竞争铸精品
相应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重点技工院校项目建设的监督和管理,确保重点技工院校能起到骨干示范性作用,让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同时应积极引导重点示范技工院校与非重点技工院校建立帮带关系,实现各技工院校间的资源共享、经验交流、技能互助、共同提升,在市内各技工院校间营造一种公平竞争、互帮互惠、共铸精品的氛围。
(四)以赛促学,名誉与实效双丰收
技能比拼,比的是师生对技能的掌握程度,拼的是师生对技能的工匠精神。作为技能比赛的主管部门应指导和监督主办方制定统一的评分标准、技能要求和比赛设备等,严惩破坏技能比赛的违法违规行为,让技能比赛更加科学、规范、专业,促进各技工院校对技能技术的学习和交流。各技工院校应在校内建立良好的技能比赛机制,让人人学技能、比技能,公平筛选大赛要赛的参赛选手。
四、结束语
当前新形势下,重庆技工院校必须顺势而为,创新思路,提升理念,加快培养市场需要、技术实用、素质过硬的技能人才,为重庆的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卢联珍.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1(3).
[2]周曙.重庆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3).
作者简介:
段文林,男,重庆酉阳人,重庆市城市建设技工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