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开展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chuanqi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非常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倡导探究性学习。那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呢?笔者就此谈一点拙见,敬请同仁斧正。
  
  一、探究性学习的关键
  
  1.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我在教学中经常对学生们说:“要相信自己,要有自己的主见。”“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问题是复杂的,答案是多种多样的,分析要深入要让学生学会纵向、横向的联想和思考。
  2.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教育学生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规律,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深刻性,使学生逐步具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探究精神。例如,我在分析《雨霖铃》里“兰舟催发”一句时,便追问学生,为什么要“催”?“催”的结果是什么?作者的含义是什么?学生通过思考就有了作者仕途失意、现实残酷等深刻的认识。
  3.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
  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是探究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例如,以计时问答、抢时回答、即兴演讲、辩论、“三分钟新闻透析”等形式来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并辅以看谁说得对、说得快、说得好的手段来激励学生。
  4.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探究性学习必须要有清晰的思路,严密的逻辑。因此,我们要不失时机地给学生讲明事物内在的逻辑联系及重要意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培养严密清晰的表达思路。在教学中,教师合理的教学环节、严谨的分析讲述、层次分明的思路的梳理和规范的板书,甚至无序句子的排列训练,都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有效途径。通过反复强调、强化训练,能够逐步增强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5.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
  思维不仅是人们对事物分类、归纳和选择的过程,也是人们判断事物是非善恶的结果。因此,在探究性学习中,要注意摆脱教材的束缚,提倡百家争鸣;打破标准答案的桎梏,坚持言之有理;挣脱教师的约束,引用源头活水;突破思维定式的制约,激发浮想联翩。让学生的思想在自由空间里驰骋,促进创新思维品质的形成。
  
  二、探究性学习的途径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启发式教学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的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强调学生要有主动的、积极的、能动的学习状态,强调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创造。
  中学语文教师在导入新课时,或介绍写作背景,或表演朗读,或巧妙设疑,由此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这时,一句隽永精警的名言,一则简短而寓意深刻的寓言,一首流传千古的古诗,甚至一片随风而落的秋叶……都能成为中学语文教师手中的道具。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声、形、色等手段多方面、多角度地吸引学生,穿插读、议、讲,在有疑处点拨解答,于无疑处设疑深究,使学生做到对课文有理解,对生活有感悟,在字里行间读出作品的喜怒哀乐,悲苦酸甜,加深学生对生活的认识。
  2.创设情境,激活学生自主探究的思维
  认知需要是学生学习中最稳定和最重要的动力。在学习一个新的知识点时,教师要创设认知需要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新的学习背景中,让他们感觉学习是解决新的问题的需要,产生一种积极发现问题,积极探究的心理取向,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诱发探究的意识,激活探究思维。
  在现今语文课本中,常常有一些感人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常常又有着不同于常人的壮举。可以让学生利用本身固有的思维方式与故事中人物的事迹进行比较,探究矛盾根源。例如,在语文课文《勇气》中,法国妇女以一家人的性命为代价,两次毫不犹豫地挽救了美国士兵。对此,教师可以先启发学生体验那种危险时刻的感觉。为什么法国妇女有如此伟大的壮举?是什么精神支撑着她?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探究。
  3.巧拨妙引,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探究性学习提倡让学生自主探究,并不是放任自流。教师要巧妙点拨,相机诱导,在教学中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1)围绕矛盾处质疑。(2)扣住情境点换位。(3)捕捉“空白”点延伸。(4)抓住模糊点探究。
  总之,教学中,无论是什么方式的探究学习,都必须以学生扎扎实实的独立学习为基础。探究学习不是以尖子生为主,中下等学生做听众的学习方式,而是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的过程,人人既是老师,又是学生。另外,教学中,只要有利于合作学习的,应当有多种选择:内容简单的题目,可以同桌合作;难度大的问题,可以四人小组讨论;学习内容不一样时,应当选择有相同学习内容的伙伴合作。
  (责任编辑 刘宇帆)
  
其他文献
实践性教学是公共教育学不可缺少的内容,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关键途径。目前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公共教育学实践性教育教学体系还比较薄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实践性教学
在跳远教学中,针对初学者所采取的一种适当“放宽”政策的方法和手段,即“有效起跳区”教学,不仅减少了初学者的心理负担,提高了起跳的成功率,而且对调动学生学习的信心和积
语境协调原则是人类言语交际的基本原则之一,它要求说话者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话语意义和话语表达方式.为成功的实现交际目的,领导者应该顺应语境,选择正确的言语策略.文章将
目的探讨急性甲醇中毒患者F-VEP的P100波形的变化.方法对15例(30 眼)甲醇中毒患者进行 F-VEP检查.观察初诊、复诊中P100峰时与振幅和视力变化的关系.结果13例(26眼)2次均未引
目的:探讨儿童弱视综合治疗疗效。方法:不同类型弱视共124例230眼,根据弱视的类型、程度及注视性质,采用先行病因治疗后,再根据病情运用遮盖、压抑、红光闪烁、后像或光刷、精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想象是创新的基础,也是创新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也没有人类社会的进步.著名作家雨果曾说过:今天的空想,就是明天的现实.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想象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它是人类创造性活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21世纪我国正需要大量的创新型人才,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下面结合我个人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粗略的做法及体会.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