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分子物理线上/线下混合课程建设实践

来源 :高分子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scoh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线上/线下混合课程教学模式将新兴信息技术引入传统教学模式中,是“互联网+”时代大势所趋,新冠疫情影响下大规模线上教学的开展又为其奠定了广泛基础.本文从教学资源准备、教学设计及组织、教学管理模式几个方面介绍了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高分子物理”线上/线下混合课程的建设实践情况,以期为高分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提升提供一些经验.
其他文献
本文阐明了 自主学习能力在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并论述了数学学科的四大特点.提出在疫情停课不停学时期,大学生只有充分增强学习的自主性,才能克服“数学难”的困难,从而提高数学成绩.相应的例子又具体说明了数学学习必须以自主学习为基础.
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高校高等数学教学所面临的几个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衡阳师范学院高等数学教学实际,从七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加强高等数学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研究《常微分方程》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课程思政理念的应用.基于课程原有的知识体系,从哲学层面思考课程内容和研究方法,通过分析课程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进行教学、微分方程建模教学、课程发展史和重要科学家生平事迹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科学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和家国情怀,激励学生刻苦钻研、勇攀科学高峰.
塑料的应用已涉及人类生活和现代工业的方方面面,因大量使用塑料产品引起的废旧塑料“白色污染”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回顾了塑料的来源、发展及其存在的重要性.在阐释塑料降解(降解塑料)的基本科学术语及概念的基础上,对涉一次性使用塑料制品的相关表述进行了澄清.提出“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的表述是准确的、科学的;而改述为“禁止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是不科学、不专业的.探讨了“白色污染”概念的由来与废旧塑料的回收处理方式,认为“白色污染”既与塑料的“轻”“薄”特色有关,也与塑料价廉有关,更与
本文选取数列极限的定义这一部分内容,基于“以学为中心”教学理念介绍如何设计数列极限定义的教学过程,从九个环节进行设计旨在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数列极限的本质和内涵,达到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目标.
交联剂是制备水凝胶不可或缺的成分,其组成和结构影响了水凝胶的性能及应用.生物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是作为组织工程支架、药物载体等生物医用材料所必需具备的性能.利用生物可降解性物质作为交联剂来制备化学凝胶,赋予了水凝胶上述性能,满足其作为生物医用材料的要求,拓宽水凝胶应用领域.本文主要总结了近年来多糖类(壳聚糖类、海藻酸类)、氨基酸类、酯类等天然和合成生物可降解高分子交联剂的合成及其在水凝胶制备中的应用,并展望了今后生物可降解交联剂的发展方向.
本文总结了数学专业课程中所涉及到的几种基本的思想和方法:公理化方法、标准形思想、生成函数法、对偶与互反.
利用多异氰酸酯涂覆与射流等离子体放电相结合的方法对玉米秸秆/HDPE复合材料进行协同表面处理,并使用湿固化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对处理后的试样进行胶接.对协同表面处理后的胶接试样进行耐水老化试验,以探究协同表面处理的玉米秸秆/HDPE复合材的胶接耐水性能.结果表明,经协同处理后,玉米秸秆/HDPE复合材的表面性质发生了明显改变,相比单一的偶联剂涂覆处理,协同表面处理的胶接接头抵御环境水分子破坏的能力明显增加,表现出更好的耐水性能.
《工程力学》课程是材料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然而高分子专业学生普遍反映无法把该课程融入到高分子专业知识中,导致无法达到该课程的预期培养目标.本文从学生自身原因、教材及授课教师等两个方面分析此问题.而后,从教学设计角度出发,引入工程力学知识与高分子专业知识的融合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到该课程与专业知识的关联性.通过教学设计,让学生意识到该课程与高分子专业知识间的有机融合,期望对高分子专业所开设《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针对我校高分子基础实验教学中遇到缺乏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有效评价和考核、课堂上的安全教育受限、一些实验项目在本科专业进行规模化实验教学开展困难等问题,我们探索以线上线下和“虚-实”组合教学法改革高分子基础实验的教学方式.通过优化线上教学资源和模式,建立线上预习考核机制,实现对学生学习的有效考查和科学评价.通过线上辅助线下,虚拟补充实体,增加自主设计实验,强化线上安全教育,使高分子基础实验教学突破了原有限制,提高了课程的专业性、连接性和趣味性及学生综合实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