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屈原公园景观设计的原则与方式探析

来源 :农业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cec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常德屈原公园景观的调研,对其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了关于常德屈原公园景观改造的建议。
  关键词:屈原公园;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在生活条件迅速变化的社会中,能保持与自然和祖辈遗留下来的历史遗迹密切接触,才是适合人类生活的环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及自然遗产保护的国际公约》77)城市圈内的风景资源的开发是创造最优人居环境的自然化,人类通过保护风景,来享受生活。因此风景资源具有的独特环境特征和生态功能,不仅包括客观事物(空间、植物、水体、人的活动等)、蕴涵着无形的文脉和人类漫长时间跨度内形成的历史轨迹,更重要的是风景资源内孕育着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生态能,我们对风景资源要倍加珍惜[1]。
  通过问卷的形式对屈原公园景观与绿化调查的反馈结果显示,市民对屈原公园现状比较满意,关于绿化,环境小品及人文关怀方面的意见也呈中性。屈原公园呈带型状,景观节点分段布置。现状满足城市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屈原公园景观设计原则
  将原临江公园改名为屈原公园,并在园内布置屈原雕像以及一些诗作碑刻,也赋予了整个公园历史文化背景,同时也为整个常德市增添了些许文化氛围。
  屈原公园利用沅江、护城河、九重天住宅区以及人民路分隔,不再另砌围墙,使人在城市道路上行走就有了到公园的感觉。结合到城市的发展,屈原公园应有长远规划,预留发展空间,分期按阶段实施。可以适当增添牌匾、石刻等点景,增加人文因素,激发游人在园中游览的艺术想象空间,从自然景观缓慢过渡到特色景观。
  1.1异质性原则
  屈原公园中,树种丰富,且有护城河环绕,与公园内各种元素结合,追求整体景观的多元化和多样性。根据整体带型地形环境,为追求景观整体的有机设计,与周围绿地结合起来,分段进行功能分区。
  1.2多样性原则
  屈原公园的绿化密度很高,同时也带来了动物景观的多样性,能诱惑昆虫、鸟类和小动物栖息。而城市生物的多样性包括景观多样性,这是城市人们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是维持整个城市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础。
  1.3景观连通性原则
  城市景观生态学强调维持和恢复景观格局的连续和完整性,维护城市绿色斑块,湿地自然斑块等绿色斑块之间的空间联系。这些空间联系的主要结构是景观廊道,如水系、城市公园等廊道。
  在屈原公园中开辟廊道,除了作为文化与休闲娱乐走廊的功能外,还充分利用水系作为自然景观生态廊道,把园内各绿色斑块组织起来,形成景观连通的整体。
  在开敞的水体空间中,应该慎用明渠转暗,使市民充分体验到了水的肌理,达到亲水的目的。另一方面,少用钢筋水泥、混凝土等生硬材料,还湖以自然,维护城市中的自然生境,使之成为水生、湿生以及旱生生物的栖息地,使垂直的和水平的生态过程得以延续。同时,用自然的方法也可减少工程造价。
  为了减少亲水性与维持生态系统完整性之间的矛盾,采取挺水植物、浮水植物与沉水植物搭配设计。同时,通过设计临水栈桥随水位呈错落叠置变化,可以解决湖滨水位变化与植物配置方法之间的矛盾。
  漫步于屈原公园中,从东到西,除了给人感受到一种历史文化气息外,还有种街旁小游园的感觉。 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园的造景艺术与园路的巧妙设计。
  1.4路比绿化低
  在屈原公园中,园路常是浅埋于绿地之内,隐藏于灌木之中的。在山麓边坡外,暴露的园路会留下人行道横行痕迹,极不美观。设计者往往是让园路比绿化低,但不一定是比土低。然后是汇水的问题,园路两侧距路l米左右,一般要安排很浅的明沟,降雨时是汇水集中流入的雨水口,天晴时则化为自然草地的一种起伏变化。
  1.5园路的曲折性
  自然条件好的园林用地设计园路曲折不成问题,在屈原公园中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设计了很多的富有曲折有韵味的园路。采用这种处理手法,可以使游览路线延长,增加游览中的趣味,提高绿地利用率,有时也人为地创造出一些人工景点配合园路的曲折和起伏。比如,在转折处布置山石、树木,或者处理地势升降,使园路曲之有理,路在绿地中;避免三步一弯,为曲而曲,脱离实际情况。陈从周说:”园林中曲与直是相对的,要曲中寓直,灵活应用,曲直自如。”同时,园路也可以采用变断面的型式。如转折处处理成不同宽狭;坐凳、坐椅处做成外延边界;小路旁的过路亭廊;还有园路和小广场的互相结合等。这样宽窄不一,曲直结合,可以使园路多变,更加生动,使人们在一条路上休闲、停留、人行或运动互相结合,各得其所。
  1.6风土民情
  屈原公园加入了历史文化背景之后,改建后的公园也拥有了独特的地方特色,考虑了本地人所喜爱的活动、风俗、生活习惯等地方特点来设置项目内容,使湖湘文化得到了很好的反映。此次菊花展旨在将屈原精神与深远的菊文化巧妙地融合起来,展示湖湘文化的厚重,体现常德的城市文化内涵。园内众多的诗作碑刻将屈原文化与常德当地的地方文化融合到一起,更为公园景观添上了画龙点睛的一笔。充分利用宽阔的水面,临水造景,运用美学原理和造园艺术手法,利用水体的优势和独特的景色,以植物造景为主,适当配置游憩设施和有独特风格的建筑小品,构成有韵律、连续性的优美彩带。使人们漫步在林荫下,临河垂钓,水中泛舟,充分享受大自然的气息。
  二、屈原公园景观设计的问题与建议
  2.1管理问题
  在屈原公园的调研过程中,很多市民反映公园的管理政策不完善,很多设施得不到及时的修理,给使用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路旁的垃圾桶没有得到及时地清理,影响公园的美观和市民休闲的心情。
  2.2 缺乏导向性
  不难发现,公园目前还存在一个很普遍的问题,那就是缺乏导向性,即没有在适当的位置设置指示路标,这使得整个公园的游览路线不能简单明了,也使得不熟悉公园的游客很容易在园中迷路。屈原公园是一个生态植物园,结合周围的水体营造了一种亲近宜人的景观特色,但在公园中没有一个适合各类人群的集中活动场地,不便于市民们举行自发组织的活动。公园内的娱乐健身设施布置不更合理,没有考虑到在整个公园中的服务半径,同时,公园内的商业小卖点的布置还应趋于规范化。
  城市公园是城市中环境优美的游憩空间,是城市的绿洲,它是城市居民进行文化休息以及其他活动的重要场所,对美化城市面貌和平衡城市生态环境、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均有积极作用。城市公园系统是一个复合的生态系统,我们在开发资源,建设中,如何贯穿有关景观生态理论,提高公园生态系统的整体稳定性和景观质量,这是我们应当首先考虑的[1]。景区规划建设的整个过程,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廊道、结点的组合都不可忽视或偏重哪一方面。管理好公园景观绿化是在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环,它不仅能提高城市品位,美化城市,还对市民自身素养的形成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希望屈原公园能在以后的工作中使景观与绿化更加舒适美观,管理更加到位,突出湖湘文化,打造一个和谐的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综合性城市公园。
  
  参考文献
  [1]马佳婧. 城市公园生态景观规划浅析[J]. 价值工程,2010, 29(4):150.
  
  作者简介:蒋伟(1987-),男,湖南省常德市人,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园林景观设计。
  
其他文献
合理有效实施河道泥沙,为加强水文的测验、水清预报、防汛抗旱和水资源利用,提高快速高效的决策能力及抢险、查险的技术水平。只有改变落后的水文测验方法,对河道泥沙进行合理的
摘 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园林绿化设计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其不仅能够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还能让园林具备更好的审美效果。本文主要针对植物造景在园林绿化设计中的艺术手法进行分析,并对其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的结合进行了全面的探讨。  关键词:植物造景;园林绿化;设计;艺术手法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033187  在进行植物造景的过
介绍了某难浸金精矿预处理工艺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经预处理,该金精矿的氰化浸出率仅为56%;经预处理后,氰化金浸出率可达93%.该预处理工艺具有对环境污染小,投资少,易操
摘 要:目前,在我国对林业史无前例的重视,如何以此契机不断创新营林工作方法,改变经营策略,从利用型向保护型发展改变,提高造林质量,使森林后备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得到不断的提高,从而改善生存环境。  关键词:创新;营林方法;改变;经营策略;提升;资源质量  中图分类号:S725 文献标识码:A  由于过去重工业的长期发展及林业的重采轻育,疏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环境污染日渐严重,雾霾现象频繁发生,已对人类
三峡工程在其建设中所面临的一项重大难题是库区多达一百多万的城镇移民和农村移民的搬迁安置问题,这一问题的合理解决事关百万移民的生存和发展。到2010年10月,百万移民搬迁安
在以人文本的教育理念下,建立以大学生需求为导向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现实意义.本文对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需求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对现有
摘 要:绥化市大豆、玉米、水稻、杂粮、薯类的作物总产量位居前列,还是甜菜、亚麻、烤烟三大经济作物的生产供应基地,素有北国小粮仓的美誉。为获得大豆稳产高质,本文对大豆的生长习性及需肥特点加以浅议。  关键词:大豆;生长条件;需肥特點  中图分类号:S565.1 文献标识码:A  大豆也称为黄豆、泥豆、青仁乌豆、马料豆,一年生草本。原产于我国,在我国已有5000年的历史,东北、华北、长江流域及西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