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态分析在帕金森病识别、鉴别诊断与评估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神经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970603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帕金森病是一种具有特征性运动症状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由于其疾病负担日益加重,在全球范围内都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其诊断、鉴别诊断、病情及疗效评估等较多依赖医务人员的临床经验及患者方的主观感受,缺乏客观定量的评判标准。步态分析通过采集步行周期中的时间-空间参数,能将步态异常量化,为帕金森病的早期识别、病情进展的准确发现、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等提供了新的思路。未来随着步态分析技术的进一步完善与成熟,该方法或许将成为帕金森病诊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其他文献
炎症性肠病(IBD)多见于中青年,他们面临分娩及优生优育的问题,因此评估IBD患者的生育力是指导患者妊娠和生育的重要环节。本文阐述了IBD患者生育力的常用评估指标及其生育力的变化。建议必要时对IBD患者在妊娠前进行女性和男性生育能力的评估,尤其需要对疾病活动性以及用药情况作出评估。有条件时可行包括消化科、外科、妇产科、生殖科、男科等在内的多学科团队会诊,以增加妊娠成功率,减少妊娠并发症和妊娠丢失率
下肢静脉曲张是临床常见的外周血管疾病,中医针灸疗法对本病的临床效果显著。根据不同针具形式、用途和刺激方式,包括火针疗法、毫针疗法、刺络放血疗法及皮肤针疗法等,对近年来应用针灸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文献进行综述,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探讨本病病因病机与针灸疗法的作用机理,通过调节人体血液流变学、内皮细胞功能等方式,改善病灶局部血液循环,降低炎症反应,恢复下肢静脉功能。同时,对临床诊疗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展望,以中医学“治未病”思想为引导,加强针对性治疗方案,凸显中医针灸疗法辨证论治的个体化诊疗特色。
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分析并总结近年音乐结合针刺疗法在治疗中风后遗症中的应用研究进展。现有文献普遍指出音乐与针刺疗法相结合,对于中风并发症的治疗与康复能够取得更为积极的治疗效果,但现存研究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以及对长期疗效的进一步随访观察。部分研究缺乏专业音乐治疗师的指导,故难以做到严格的质量控制;在辨证选曲方面,诸多研究缺乏统一标准,选曲理论依据较为模糊,故可期在将来的研究中进一步探讨。
期刊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在脑卒中恢复期间,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机体康复。临床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针刺疗法的使用较为普遍,头针疗法的应用在其中得到不同方式的尝试。收集近几年头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文献,对比、分析不同流派头针的优缺点以及头针联合体针、舌针、其他疗法的临床优势,总结其临床使用价值及一般使用规律,以期指导今后临床治疗。
目的评价单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或“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其他疗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自建库截至2020年6月25日的文献。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文献质量,用Rev 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文献19篇,总样本量1874例。(1)总有效率比较:“醒脑开窍”针刺法高于常规针刺法(P<0.001);“醒脑开窍”针刺法与吞咽治疗仪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91);“
不宁腿综合征(RLS)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成年人患病率为1%~15%。RLS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相关的基因治疗目前尚不完全清楚,研究结果显示RLS可能与某些风险基因的多态性相关。全基因组关联研究迄今为止共揭示了该病的7个风险位点,包括MEIS1、BTBD9、MAP2K5/SKOR1、PTPRD、TOX3、NOS1和2p14的基因间区。文中对近年来RLS风险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对于育龄期人群,生育力、妊娠和哺乳是生育相关的重要内容。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因疾病活动、药物、手术、心理等因素的影响,生育力较健康人群有所下降。因此,需要在诊疗过程中,对IBD患者进行生育力评估,在治疗中重视生育力保护,控制对生育力的影响因素,同时对于生育力低下的患者,需要适当结合生育辅助技术。生育力保护涉及内科、外科、妇科、产科、生殖科等多学科范畴,需要多学科密切合作。
目的探讨经第2骶椎骶髂螺钉(second sacral alar-iliac, S2AI)固定治疗伴严重骨盆倾斜的成人神经肌源性脊柱侧后凸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共11例接受S2AI固定技术治疗伴严重骨盆倾斜的成人神经肌源性脊柱侧凸患者的病历资料,男6例,女5例;年龄为(39.6±12.7)岁(范围18~55岁)。脊髓灰质
多系统萎缩可出现形式不同的睡眠障碍,包括失眠、快动眼期睡眠行为异常、睡眠呼吸紊乱、睡眠期周期性肢体运动及日间嗜睡等。文中将围绕多系统萎缩睡眠障碍的概念与分类、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做一综述,旨在加深临床医师对该类疾病的认识,有利于早期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