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响亮”起来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mtt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学中,笔者采取如下措施:让“响亮”成为日常习惯、读书规矩,将早读课内容纳入学期教学计划,声情并茂的领诵,让“响亮”成为语文课堂的本色。通过这些措施,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以及效果得到极大的提升。
  关键词:语文教学;诵读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0-083-1实行新课程改革已有一段时间了,但是一直困惑我的一个问题依然存在,那就是语文课堂缺少琅琅的读书声,取而代之的是学生密密麻麻写满笔记的课本。难道学生都已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不是,学生在书上写的不是读书的心得,而是从老师那儿“搬运”过来的“条条”。有句俗语说的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迎着新课程改革带来的这股春风,如何让语文课堂“响亮起来”成为我们语文教育工作必须要认真面对并加以解决的问题。
  一、让“响亮”成为日常习惯,读书规矩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强调了“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并明确要求“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优美的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可见,语文教学注重积累,而熟读成诵是积累的一种好办法,通过诵读美文,积累精华语言,积累写作方式,对写作能力的提高也很有帮助。
  “无规矩不成方圆”,诵读是一件需要全身心投入的事情,形式和内容都不能忽略。朱熹曾经强调“整顿几案,正身体”,读书要有“四到”:眼到、口到、手到、神到。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有口无心地“念经”,保证诵读的效果。
  二、让“响亮”从早读开始
  1.将早读课内容纳入学期教学计划。将每天早读的内容与达到的目的作为备课内容的一部分,针对课本难易程度有计划有内容有步骤地指导学生早读,使每天早读课与课堂教学目标有机结合。预习性的课文诵读,重在正字正音,为教学扫清障碍。复习性的课文诵读,重在有针对性地进行语调、语气、节奏、轻重等的指导,通过有感情地诵读,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作品的再创作。
  2.声情并茂的领诵。美国心理学家梅拉列斯在研究中发现,学生接受信息的总效果是7%文字加上38%语调和55%面部表情。可见,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会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产生丰富的情感想象,与作者共鸣,与作品中的人物产生共鸣。因此,教师要重视范读,并在范读中做到:“设身处地,激昂处要激昂,委婉处要委婉……尽情地发挥当时的情感,朗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在早读中,笔者自己就常常范读,有时配乐朗读,有时有意培养一些学生成为有特色的领诵者,为他们的进一步发展打好基础。使用这种范读或领诵的方法,直接把正确和积极的“读书声”传递给大家,让学生不仅喜欢朗读,也能朗读得很棒。
  三、让“响亮”成为语文课堂的本色
  课堂是语文教学的阅读场,课文就是师生的具体阅读对象,教师怎样才能准确生动地传达出作者的“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使学生获得广泛的美感体验呢?记得萧蕴说:“读、吟、诵乃至唱,是学习语言、体味意境不可缺少的过程。”那么“响亮”的诵读,将以语文特有的方式,把教学推入一个新的境界——通过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读,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通过读,强化记忆,培养语言思维能力;通过读,最终提高感悟语言的能力。同时,通过读,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思想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我是这样指导朗读的(以《背影》为例)。
  1.对照文本听诵,感知文意。配上沉静、抒情的音乐,教师深情范读,以求扫清字词障碍,整体把握感情基调,了解文中四次提及背影,三次流泪,感悟作者笔端流露的浓郁父爱。同时,教师的范读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让他们感受到朗读能给美文增添一种魅力。
  2.声情并茂吟诵,积极点评。《背影》以最平淡朴实的语言承载了最深刻缠绵的情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充满爱意的画面,如文章五、六、七段甚是感人。我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用他认为最美的朗读再现画面,再说说他喜欢或受感动的理由。再让其他学生从文章情感、节奏语气等方面点评,我作最后补充。
  3.全神投入地朗读,感悟真爱。先提醒学生注意朗读技巧,再配上音乐,并要求响亮地、全神贯注地、声情并茂地朗读全文,此间有许多学生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4.贮蓄诵读的激情,唤醒灵感。在诵读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从“仿写”到“创作”的两步练习法,引导学生从把握文章的外在表达形式开始,进而把握语言的内在意蕴。如《背影》全文诵读后,我引导道:“其实世间何止父爱,所有的亲情之爱都是感人的,也许你承受着却没有发觉,也许你失去了才觉得珍惜。请你仔细品味着记忆中的珍宝,说说在你家庭里,你所感受的至爱亲情。”由于教学中对文章的多次诵读,学生心中的热情和灵感被“声音”唤起,纷纷举起了手。
  当“响亮”成为语文课的特色,我发现学生对诵读的热情更加高涨,对语文课也更加喜爱。作为教师,当然也更加欣慰。
  “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要播撒语言的灵性到学生的心里,先得教师心里有主张。我认为“文字本是肉做的”,有体温,有生命,有动感。传达文字生命动感,需诵读,使文气相通;养学生浩然之气,需诵读。所以笔者主张要正确认识语文学习的特点,让语文课“响亮”起来!
其他文献
1892年美国牙医谢菲尔由作画用的小颜料受到启发,发明了第一支牙膏。如今,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牙膏已经成为极其普通的日常生活用品,为保护口腔卫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是您知道如何选择牙膏吗?含氟牙膏究竟能不能用?牙膏真的应该像广告那样挤满牙刷吗?本期人物专访,我们就请口腔医学专家来谈谈牙膏的选择和使用。    俗话说,“牙痛不是病,痛起来要命。”牙齿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器官,它是构成咀嚼器官的主要
摘要:在现在众多科目的教学中,初中数学一直都是重点中的重点,尤其是在初中数学命题这方面,更加需要我们教师多加研究和改善,我们目前在这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缺失,所以这篇文章将针对新课程初中数学命题的思考进行浅谈,希望可以帮助到更多的教师。  关键词:初中数学;命题思考;问题现状;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6-089-1  新课程改革
摘要:随着学前教育课程的不断改革,课程活动的开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其中阅读活动的开展是幼儿汲取知识的一大载体,通过阅读活动的有效开展,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探索能力。我们以科学图画书为载体,在阅读课程中寓变于形,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挖掘科学图画书的独特之处,从而有效地引导幼儿开展科学阅读,让幼儿在阅读中不断成长。  关键词:学前教育;课程改革;阅读兴趣;科学阅读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
摘 要:物理概念的抽象及学生认知缺陷是阻碍学生学习物理概念的原因。突破障碍,有效建构物理概念的最有效途径是“自主探究”。教师可以通过“巧设概念情境,开启自主探究动力”,“搭建活动平台,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建设智慧校园,大数据提供自主探究资料”等方式方法或手段指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以达到预期效果。  关键词:建构;物理概念;自主探究;“墙中洞”实验;大数据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
是药三分毒,这句话想必大家不会陌生。世上没有百分之百安全的药物,它们在发挥疗效的同时,也可能变身“刺客”,“行刺”体内器官。其中又以肝脏、肾脏的受伤最为常见,因为肝肾恰好是人体解毒、排毒的重要器官,也是多数药物在人体内的必经之路,堪称人体的“化毒神器”。这就是常说的药物的肝肾毒性,也称药物性肝(肾)损伤。  相对年轻人,老人往往患病种类更多,所需药物的种类也更多,但老人肝肾功能下降,“解毒”能力减
摘要:在现代篮球比赛中,篮球比赛的攻防节奏越来越快,攻防次数越来越多,因此想要掌握比赛的主动权就要控制更多的篮板球。具备良好的篮板球意识是获得篮板球的保障,是主动拼抢篮板球的前提,对拼抢篮板球起着支配的作用。因此,在初中篮球训练中,我们要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学生的篮板球意识。  关键词:初中学生;篮板球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1-1
摘要: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已不能满足当前的教学要求。在僵化的教学环境中开展教学工作,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根据新课改的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要及时做出有效应对,从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做起,改进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完成教学目标,实现高中语文的高效教学。  关键词:高中语文;高效教学;策略探析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摘要: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相较于以往有了较大的转变,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所需。中职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开设的课程大多偏向于专业学习,学生薄弱的文化基础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语文教学的开展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成长很有帮助,教师需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从而发挥语文教学的真正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中职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对策
摘要:复述是把文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它不同于背诵原文,也不是介绍课文大意。它要求学生在理解、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既要把自己理解了的内部思想转变为外部言语,又要对展开的外部语言进行一系列的加工、整理。抓住关键词句、把握层次结构,把课文的内容、语言、情感进行内化、重组和表达的过程。本文阐述了复述的两大类方法。  关键词:故事内在脉络;复述;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儿子患乙肝多年,最近觉得全身不适,不想吃西药,于是根据邻居提供的方子抓了几副中药。方子为:仙灵脾15克,仙茅10克,板蓝根20克,山豆根、茵陈各12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每天1剂。治疗3~6个月为1疗程。  辽宁朝阳于亮    国家药典委员会白晓菊副研究员点评:  中医认为,乙型肝炎的病因有二,内因为正气虚损,外因为湿热疫毒入侵。其病机错综复杂,首先由于湿热疫毒之邪所独具有的致病特点,如湿性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