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某市政工程实际情况,对其包含安全技术交底、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施工安全检查、人员的教育培训、防火管理等在内的施工安全管理要求、内容及方法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市政工程;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F29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18-0009-02
在市政工程施工中,由于受到人为与复杂外界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产生一些安全问题与隐患,影响施工正常进行。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重视并做好施工的安全管理。
1 安全技术交底
1.1 基本要求
(1)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应逐级实施,交底应涉及全体施工和管理人员。
(2)交底应明确且具体,还要有一定针对性。
(3)交底内容为可能对施工安全带来威胁的各项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建议。
(4)向负责人进行详细、准确的交底,包括施工的工序、方法与技术措施。
(5)按照一定期限向施工队伍做好书面交底工作。
1.2 主要内容
(1)项目施工主要特点与重点部位对应的安全事故预防措施。
(2)施工中必须严格遵循的安全标准及操作规程。
(3)需引起施工与管理人员高度重视的所有安全事项。
(4)对于突发事故的处理、救援和避难方法。
1.3 编制、审批与交底
(1)对于重大项目、特殊项目和危险性相对较大的项目,其安全技术交底需要由总工负责编制;编制完成后报总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批;通过后由总工实施交底。
(2)对于一般工程项目,其安全技术交底需要由总工組织有关人员负责编制;编制完成后报总工进行审批;通过后由有关人员实施交底[1]。
1.4 执行与监督
具体的交底工作应由项目承包单位的技术负责人执行,在执行的过程中,总工与监理单位的工作人员进行全程监督。
2 施工机械设备进场验收和保养维修
(1)施工机械设备在进场前对其生产许可证、质量合格证与准用证进行检查,未经检查和检查不合格的一律禁止入场和使用。
(2)机械设备安装完成后,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验收,确认合格以后才可以在施工中使用,在验收时做好相关记录。
(3)施工机械设备的日常检查:每次使用机械设备前都要逐点排查,由设备的操作人员负责执行,一般可以和设备的日常保养充分结合,当发现有重大问题时,必须立即上报,尽快展开维修处理[2]。
(4)施工机械设备的定期检查:主要由专职维修人员负责,设备的操作人员予以辅助,在规定时间内对设备性能与磨损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明确修理种类与时间。
(5)为保证设备维修及时性和有效性,可在现场成立维修队,专门负责维修任务,而对于难度较高的维修任务,需要由专门的部门负责。
(6)机械设备检查与维修实际情况必须做好记录,同时要有相关负责人的签字确认。
3 施工安全检查
3.1 基本要求
(1)现场安全生产小组按1周/次的频率对现场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做好相关检查记录,同时每月向业主及监理单位上交当月安全检查报告。
(2)如果由甲方对检查工作进行安排,则应做好陪同检查,同时准确记录检查得到的结果。形成检查报告后,提供给甲方和监理单位[3]。
(3)根据甲方提供的安全文件落实安全检查工作,做好记录和书面汇报。严格按照报监理单位的文件,进行各个阶段的安全检查工作。
3.2 检查方法
3.2.1 自 检
由各施工队的安全员按照现行规范、标准及要求,对所在施工队的实际行为进行自检和监督。
3.2.2 互 检
各施工队的施工人员应相互检查和监督,并交流经验与先进可行的做法。
3.2.3 全 检
按1月/次的频率在全工地范围内进行安全大检查,引入合理的奖惩机制,凡有反规定,要予以相关负责人以严肃处理。
3.2.4 交接检
上级主管部门应定期进行检查,对定期检查工作应积极配合,一同努力,通过这项工作的顺利完成,能确保现场施工得以顺利进行[4]。
(1)现场安全员和安全副经理应经常性的对工地进行巡视,尽可能早的发现和解决安全隐患,查处不负责任和违反规定的工作人员。
(2)每一项安全检查工作都要有详细的记录,如果查出事故隐患,则要确定负责人、处理期限和处理措施,并尽快落实资金用于全面整改。
(3)施工及安全人员需要对全面整改结果实施复查,确认合格后方可施工,如果短时间内无法整改,则要先签发通知单,然后在期限内完成整改与复查。
(4)检查完成后,要将检查结果与整改的实际情况进行归档保存[5]。
4 施工安全教育培训
4.1 教育、培训重要性
对安全生产而言,它的实施需要全体人员共同参与,参与人员应掌握丰富的安全知识,具备较高的安全意识。对所有人员进行教育、培训,是确保安全保证体系得以有效运行和实现预期安全生产目标的关键环节。现场需要在安全保证计划当中明确对员工的教育、培训基本需求,确定负责教育、培训工作的部门及人员[6]。
4.2 教育、培训目的及范围
(1)严格遵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认真执行规范程序,进一步明确安全生产必要性与重要性。
(2)和施工有直接关系的风险,以及可能造成的影响,都需要得到各层次人员高度认识。
(3)所有人员在严格执行安全第一和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与工作程序时,应明确自身职责和作用。 4.3 教育、培训主要内容
4.3.1 项目部
生产安全有关知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与规定;安全注意事项;不同工种操作要求及规程;设备、高空作业与电气安全等方面的知识;放毒知识、防尘知识、防火知识、防爆知识;各类防护用品的发放与使用标准、方法。
4.3.2 班 组
该班组的主要作业特点和相关操作规程;安全活动制度与其纪律;保护并正确使用所有安全装置及设施,其中包括个人用品;明确岗位中容易产生的事故,及其不安全因素,并提出行之有效的防范对策。
5 施工消防与防火管理
5.1 防火管理
(1)现场的负责人需要对实际防火安全工作全面负责,项目的建设单位应督促承包单位加强管理,并对消防管理进行检查。
(2)建立完善的防火检查制,若发现有火险,则应立即予以消除。如果隐患无法消除,需要安排专人在限定的时间内进行整改。
(3)如果现场发生火情,则要报相关部门,同时积极组织相关力量及时扑救。
(4)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基本原则,事故发生以后,由建设方与施工方进场勘察,根据勘察结果提出合理化建议,并予以积极落实。
(5)工程合同当中应有详细的防火安全方面的内容,积极与建设单位合作,做好防火。
(6)施组设计过程中,无论是施工技术与方法还是总平面图,都要满足消防要求。
5.2 防火检查
(1)经理部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进行专项检查,同时辅以不定期抽检。
(2)施工现场一般不设置宿舍,办公区的临时用房中,不允许使用电炉,在检查过程中若发现了以上问题,则除没收外,还应予以100元的罚款。
(3)在规定的时间内检查灭火器,如果检查发现灭火器超过使用期限,应立即更换,保证灭火器始终处在可以正常使用的状态[7]。
5.3 明火使用审批制
5.3.1 一级审批制
禁止使用明火的区域包括:易燃易爆物料存放处;受压设备;登高焊接与割除作业过程中;密封室内。在使用明火以前,要先填写申请表,然后召集相关人员进行仔细检查,報负责人审核通过后复审,确认通过后即可使用明火。
5.3.2 二级审批制
在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的非禁火区,如果需要进行焊割,则要由相关负责人提前4d提交许可证,同时附上相应的安全措施与方案,副经理开始召集安全人员、负责人及焊工开始现场检查工作,在严格落实各项防火安全措施的基础上,副经理、安全员及焊工在申请单上进行签名确认,报安全部门进行审批,确认批准以后即可使用明火。
5.3.3 三级审批制
在不固定且没有明显安全隐患的场所使用明火时,使用者要根据实际情况先填写申请单,在使用前三天上报,经监护人确认后,报负责人进行审查,在批准以后方可使用明火。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其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且系统的工作,不仅需要做好安全技术交底,而且还应综合把握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施工安全检查、人员的教育培训、防火管理等。通过有效的安全管理,既能将安全事故发生率降至最低,又能保证施工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陈兆堂.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之我见[J].福建建材,2014(1):95~96.
[2]孟 转,马 芬.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之我见[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5):95~96.
[3]何泉浪,陈 勇,黄劲淼.市政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4):192.
[4]刘庆锋.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之我见[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4(10):22~23.
[5]吴波平.浅谈对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一些思考[J].城市建筑,2013(12):130.
[6]贺军建.市政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2):20~21.
[7]金 薇.浅谈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J].改革与开放,2011,36(12):99.
收稿日期:2018-5-20
作者简介:杨 倩(1976-),女,汉族,云南玉溪人,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市政工程监理工作。
关键词:市政工程;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F29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18-0009-02
在市政工程施工中,由于受到人为与复杂外界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产生一些安全问题与隐患,影响施工正常进行。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重视并做好施工的安全管理。
1 安全技术交底
1.1 基本要求
(1)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应逐级实施,交底应涉及全体施工和管理人员。
(2)交底应明确且具体,还要有一定针对性。
(3)交底内容为可能对施工安全带来威胁的各项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建议。
(4)向负责人进行详细、准确的交底,包括施工的工序、方法与技术措施。
(5)按照一定期限向施工队伍做好书面交底工作。
1.2 主要内容
(1)项目施工主要特点与重点部位对应的安全事故预防措施。
(2)施工中必须严格遵循的安全标准及操作规程。
(3)需引起施工与管理人员高度重视的所有安全事项。
(4)对于突发事故的处理、救援和避难方法。
1.3 编制、审批与交底
(1)对于重大项目、特殊项目和危险性相对较大的项目,其安全技术交底需要由总工负责编制;编制完成后报总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批;通过后由总工实施交底。
(2)对于一般工程项目,其安全技术交底需要由总工組织有关人员负责编制;编制完成后报总工进行审批;通过后由有关人员实施交底[1]。
1.4 执行与监督
具体的交底工作应由项目承包单位的技术负责人执行,在执行的过程中,总工与监理单位的工作人员进行全程监督。
2 施工机械设备进场验收和保养维修
(1)施工机械设备在进场前对其生产许可证、质量合格证与准用证进行检查,未经检查和检查不合格的一律禁止入场和使用。
(2)机械设备安装完成后,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验收,确认合格以后才可以在施工中使用,在验收时做好相关记录。
(3)施工机械设备的日常检查:每次使用机械设备前都要逐点排查,由设备的操作人员负责执行,一般可以和设备的日常保养充分结合,当发现有重大问题时,必须立即上报,尽快展开维修处理[2]。
(4)施工机械设备的定期检查:主要由专职维修人员负责,设备的操作人员予以辅助,在规定时间内对设备性能与磨损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明确修理种类与时间。
(5)为保证设备维修及时性和有效性,可在现场成立维修队,专门负责维修任务,而对于难度较高的维修任务,需要由专门的部门负责。
(6)机械设备检查与维修实际情况必须做好记录,同时要有相关负责人的签字确认。
3 施工安全检查
3.1 基本要求
(1)现场安全生产小组按1周/次的频率对现场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做好相关检查记录,同时每月向业主及监理单位上交当月安全检查报告。
(2)如果由甲方对检查工作进行安排,则应做好陪同检查,同时准确记录检查得到的结果。形成检查报告后,提供给甲方和监理单位[3]。
(3)根据甲方提供的安全文件落实安全检查工作,做好记录和书面汇报。严格按照报监理单位的文件,进行各个阶段的安全检查工作。
3.2 检查方法
3.2.1 自 检
由各施工队的安全员按照现行规范、标准及要求,对所在施工队的实际行为进行自检和监督。
3.2.2 互 检
各施工队的施工人员应相互检查和监督,并交流经验与先进可行的做法。
3.2.3 全 检
按1月/次的频率在全工地范围内进行安全大检查,引入合理的奖惩机制,凡有反规定,要予以相关负责人以严肃处理。
3.2.4 交接检
上级主管部门应定期进行检查,对定期检查工作应积极配合,一同努力,通过这项工作的顺利完成,能确保现场施工得以顺利进行[4]。
(1)现场安全员和安全副经理应经常性的对工地进行巡视,尽可能早的发现和解决安全隐患,查处不负责任和违反规定的工作人员。
(2)每一项安全检查工作都要有详细的记录,如果查出事故隐患,则要确定负责人、处理期限和处理措施,并尽快落实资金用于全面整改。
(3)施工及安全人员需要对全面整改结果实施复查,确认合格后方可施工,如果短时间内无法整改,则要先签发通知单,然后在期限内完成整改与复查。
(4)检查完成后,要将检查结果与整改的实际情况进行归档保存[5]。
4 施工安全教育培训
4.1 教育、培训重要性
对安全生产而言,它的实施需要全体人员共同参与,参与人员应掌握丰富的安全知识,具备较高的安全意识。对所有人员进行教育、培训,是确保安全保证体系得以有效运行和实现预期安全生产目标的关键环节。现场需要在安全保证计划当中明确对员工的教育、培训基本需求,确定负责教育、培训工作的部门及人员[6]。
4.2 教育、培训目的及范围
(1)严格遵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认真执行规范程序,进一步明确安全生产必要性与重要性。
(2)和施工有直接关系的风险,以及可能造成的影响,都需要得到各层次人员高度认识。
(3)所有人员在严格执行安全第一和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与工作程序时,应明确自身职责和作用。 4.3 教育、培训主要内容
4.3.1 项目部
生产安全有关知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与规定;安全注意事项;不同工种操作要求及规程;设备、高空作业与电气安全等方面的知识;放毒知识、防尘知识、防火知识、防爆知识;各类防护用品的发放与使用标准、方法。
4.3.2 班 组
该班组的主要作业特点和相关操作规程;安全活动制度与其纪律;保护并正确使用所有安全装置及设施,其中包括个人用品;明确岗位中容易产生的事故,及其不安全因素,并提出行之有效的防范对策。
5 施工消防与防火管理
5.1 防火管理
(1)现场的负责人需要对实际防火安全工作全面负责,项目的建设单位应督促承包单位加强管理,并对消防管理进行检查。
(2)建立完善的防火检查制,若发现有火险,则应立即予以消除。如果隐患无法消除,需要安排专人在限定的时间内进行整改。
(3)如果现场发生火情,则要报相关部门,同时积极组织相关力量及时扑救。
(4)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基本原则,事故发生以后,由建设方与施工方进场勘察,根据勘察结果提出合理化建议,并予以积极落实。
(5)工程合同当中应有详细的防火安全方面的内容,积极与建设单位合作,做好防火。
(6)施组设计过程中,无论是施工技术与方法还是总平面图,都要满足消防要求。
5.2 防火检查
(1)经理部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进行专项检查,同时辅以不定期抽检。
(2)施工现场一般不设置宿舍,办公区的临时用房中,不允许使用电炉,在检查过程中若发现了以上问题,则除没收外,还应予以100元的罚款。
(3)在规定的时间内检查灭火器,如果检查发现灭火器超过使用期限,应立即更换,保证灭火器始终处在可以正常使用的状态[7]。
5.3 明火使用审批制
5.3.1 一级审批制
禁止使用明火的区域包括:易燃易爆物料存放处;受压设备;登高焊接与割除作业过程中;密封室内。在使用明火以前,要先填写申请表,然后召集相关人员进行仔细检查,報负责人审核通过后复审,确认通过后即可使用明火。
5.3.2 二级审批制
在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的非禁火区,如果需要进行焊割,则要由相关负责人提前4d提交许可证,同时附上相应的安全措施与方案,副经理开始召集安全人员、负责人及焊工开始现场检查工作,在严格落实各项防火安全措施的基础上,副经理、安全员及焊工在申请单上进行签名确认,报安全部门进行审批,确认批准以后即可使用明火。
5.3.3 三级审批制
在不固定且没有明显安全隐患的场所使用明火时,使用者要根据实际情况先填写申请单,在使用前三天上报,经监护人确认后,报负责人进行审查,在批准以后方可使用明火。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其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且系统的工作,不仅需要做好安全技术交底,而且还应综合把握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施工安全检查、人员的教育培训、防火管理等。通过有效的安全管理,既能将安全事故发生率降至最低,又能保证施工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陈兆堂.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之我见[J].福建建材,2014(1):95~96.
[2]孟 转,马 芬.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之我见[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5):95~96.
[3]何泉浪,陈 勇,黄劲淼.市政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4):192.
[4]刘庆锋.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之我见[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4(10):22~23.
[5]吴波平.浅谈对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一些思考[J].城市建筑,2013(12):130.
[6]贺军建.市政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2):20~21.
[7]金 薇.浅谈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J].改革与开放,2011,36(12):99.
收稿日期:2018-5-20
作者简介:杨 倩(1976-),女,汉族,云南玉溪人,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市政工程监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