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霁翔退休:你的任性都是他的“如履薄冰”

来源 :人生与伴侣·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yao20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履薄冰”7年后,2019年4月8日,65岁的单霁翔从故宫博物院正式退休了。
   消息出得突然,网上一下子就炸了锅。躲不过媒体的追问,单霁翔兴致勃勃地回了一句“快乐退休!”“我每天都在故宫等您!”接棒他的是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两人任内,让故宫和敦煌都成为文博产业的超级IP。
   从2012年担任第六任故宫博物院院长至今,单霁翔一次又一次地给舆论制造惊喜:清点藏品、限流参观,要让文物和参观者都有尊严;“驱赶”人员、还地于宫,连外国领导人来都得下车进午门;推广文创、红遍网络,从此故宫出品有了“太好易丢”的美名……
   别看这几年人前一派欢快、热闹,“一入宫门深似海”同样是单霁翔背地里的写照。用他的话说,院长是高风险职位,“有今天没明天”。如今卸任,也算是当初对自己说的那句“安全着陆”有了交代。
   改革:故宫院长“坎”太多
   故宫的院长不好当,这在圈子里几乎是共识。历史上,遇“坎”的故宫院长不乏其人,他们任内不是失窃,就是火灾,以致“故宫院长”这四个字无形中披上了一层宿命的色彩。
   2012年年初,故宫正经历低潮期。
   失窃案、错字门、会所门等,人称“故宫十重门”。58岁的单霁翔临危受命,接到调令,从就职10年的国家文物局转调故宫博物院,任第六任院长。
   他希望自己能打破“故宫院长多坎坷”的魔咒,“只有不出事,才能做好事”。
   从接任那天起,紧张的情绪就一直如形随形跟着他。“或是因为安全问题,或是因为文物损毁,一件事没有做好,文物损坏了,你对不起民族、对不起国家,就要下台。”
   履新之初还有人跟单霁翔调侃:“新官上任得有三把火啊。”他调皮又谨慎地回答:“故宫的古建筑都是木结构的,最怕火,所以我一把火都没有。好在我名字里还有‘雨’。”
   说是不放火,其实也放了。第一项改革就是禁烟令。为了保护古建筑,杜绝一切火种,单霽翔严令禁止在故宫里吸烟。
   阻力不是一般大。院里职工中有400多烟民,他在东华门外、西华门外和神武门外设置了3个吸烟区,结果那几个地方满地烟头。他又设置了一种专门灭烟头的垃圾箱。
   禁令伊始,西华门外常出现这样的“奇景”:故宫里的师傅骑着小车来到垃圾箱旁,一边抽烟一边骂院长。后来,“师傅骑车抽烟”的画面被拍进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里。纪录片大热,这群真性情的匠人反而被单院长捧红了。
   除了禁烟、禁火之外,他还要禁车——为保护观众安全及古建筑,2013年起,故宫禁止机动车穿行开放区域,对国宾甚至外国首脑也不破例。单霁翔说:“英国白金汉宫、法国凡尔赛宫、日本皇宫,不管是谁进去,都不准开车。”
   2013年4月,法国总统奥朗德参观故宫。单霁翔提前到了午门,发现安保人员已经到位,很明显就是准备为车队开门开道的架势。
   单霁翔一着急,让人把午门关了起来。安保人员也跟他急了,单霁翔说:“这是世界文化遗产,不能破坏!”安保人员立马向上报告,等了3分钟,等来了撤走的指示。
   又过了10分钟,奥朗德的车队来了。单霁翔站在午门前迎接,奥朗德总统就此下车,一路步行参观了故宫。
   同年10月,李克强总理陪同81岁的印度前总理辛格参观故宫,有关部门向单霁翔提出能不能破例让腿脚不好的辛格坐汽车游览。单霁翔说:“奥朗德总统率先不坐车进入,这样我们的制度还是应该坚持。”
   折中之下,从钓鱼台国宾馆借了电瓶车,让辛格总理一路乘坐参观。
   自此以后,所有国宾再无例外。
   还有一些改革触犯了其他人的“利益”。
   比如,单霁翔提出必须实名制购买故宫门票,惹怒了一群“黄牛党”。过去,故宫内以“一日游”为名招揽、坑骗游客的现象屡见不鲜,有200多个“黄牛”每天在宫里“上班”拉客。他们人多势众,甚至敢围攻保安,单霁翔就曾亲自上前制止,差点跟人打起来。对方还扬言:“一旦你单霁翔走出故宫,我们就让你好看!”
   背负恐吓、威胁,单霁翔硬是把实名制这个规矩给立住了。现在,随着实名制实施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故宫博物院里各种山寨展览、黄牛售票已然没了生存空间。
   开放:“盘活”故宫不顾形象
   守护故宫,按理说四平八稳地在原来那座“冷宫”站好最后一班岗不失为一种选择,单霁翔偏不,他选择了一反常规。
   在他的逻辑中,一帮子人关起门来并不能确保万无一失,把故宫的门进一步打开,反而更有利:“当人们获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收益权的时候,文物才更安全”。
   单霁翔接手时,故宫对公众开放的区域只有30%,很多地方立着“非开放区,游客止步”的牌子,99%的藏品都沉睡在库房里,观众看到的不到1%。
   他在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库房里见过被叠到11层的紫檀、黄花梨家具;在紫禁城南城墙下,见到了沾满灰尘的1500年前的菩萨像,“还有很多室外文物、许多库房常年没有人进去清理”。
   他觉得这样对待文物特别没有“尊严感”。
   单霁翔上任后,先是建起了雕塑馆,让之前“沉睡”在库房里的雕塑重新“活”了起来:2014年故宫开放区域达到了52%,2015年达到了60%,2016年达到了76%,2019年初已经达到了80%。
   “盘活”故宫还要借助很多外力,为此,单霁翔可以不顾形象。
   看着刚刚修好的太和殿又搭起了脚手架,工程师也很无奈:政府采购的材料不适合故宫,包工队不懂文建,老工匠退休,又不能返聘。
   “修一栋坏一栋,我们没法负这个历史责任啊!”单霁翔心疼,无奈之下,只好去和领导演苦情戏。
   2015年11月的政协座谈会上,单霁翔整整“哭诉”了8分钟。一个60多岁的男人,在公众场合声泪俱下,看得所有人为故宫感慨、为单霁翔动容。
其他文献
2008年,正好十年前,也是这个季节,我在央视录《百家讲坛》之《鲍鹏山新说〈水浒〉》。一天,苗老说带我去看慕田峪长城,其实,我不爱旅游,游山玩水对我没有什么吸引力,但与苗老一起,很有吸引力,我们认识三十多年了,他总给我出其不意的知识,展示给我意料之外的技能。我们就去了。他开着他的千里马,他说这是特别好的车,我不懂车,但苗老说好,基本上都是那种哲学意义上的好,哲学意义上的好,没法在技术工艺层面上反对
黄河一万里,流经九省区,黄河大学花落谁家?   日前,山东济南提到探索筹建黄河大学。黄河自山东入海,齐鲁地,黄河奔流入海去。   近年来,对于建设一批高水平新型大学,山东省不遗余力。孔子大学、康复大学、空天信息大学、渤海科技大学,已数次引发争议。   此回争议更甚以往,因为还有河南。早在1985年,郑州就曾有过一所中外联办的黄河大学。      山东不遗余力   近期,济南新旧动能转换
有的人,或许只有等到闭上了眼睛,才会彻底休息。叶永烈就是这样。   2020年5月15日,作家叶永烈在上海病逝,享年80岁。从十几岁开始发表作品到生命的最后阶段,这个执拗的温州人一生出版了180多部著作、逾3500万字。有人怀疑叶永烈是不是有一个写作班子?不然怎么会像变戏法一样,一度一个月拿出一本新书?殊不知,如此浩繁的著作,都是他一个字一个字写(敲)出来的。   如今,他的文稿、采访录音、照
农历九月十二,是父亲的祭日。光阴荏苒,父亲去世,一转眼21年过去了。说实话,除了一些特殊的日子,我并不是经常回忆父亲,但是他老人家的形象在我脑海里并不模糊。父亲从患病到去世的近5年里,我们兄弟姐妹六个也有对他照顾不周的时候,也有吼他的时候,但总体来说,还算得上孝心兒女。回想起来,虽略有歉意,但总体还能心安。   去年是父亲去世20周年,祭日前,大姐要写点什么,纪念纪念父亲,但,当时二哥的身体出了
一场多年未见的暴风雪,把美国基础设施打回了原形,并且正在连累全球供应链,间接拉高我们的生活成本。   虽然自2月20日起,灾难中心的得州天气转暖,但暴风雪或冰雨却正跨越数州,沿着2300公里的轨迹扑向美国东北的州份。半个美国掉進了冰窟,从中可以窥见方方面面的沉疴。      “北极涡旋”漏了底   平常这个时候,位于美国西南部的得州,白天气温该在15度左右,但过去10天寒潮来袭,得州北部大
有人形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就像脑袋里有一块橡皮擦,随着时间推移,记忆被慢慢擦去,逐渐忘记自己是谁、家人是谁,就连去一趟菜市场也可能忘记回家的路。日本厚生劳动省的调查显示,2012年,日本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达462万人,2025年这一数字将超过700万。2012年,日本警察厅统计发现,因病走失的老人每年都在递增。有些老人在设法回家的途中,常因认知障碍遭遇交通意外。为解决这一问题,日本社会各界绞尽脑汁想了
见过的最美丽的珠帘,是小时候外祖母家门楣上挂的珠帘:每一颗珠子都是一种植物的籽实,质地坚硬的圆形空心珠粒,深咖色带些许白点,又或者是黑灰色,泛着一种天然的光泽,晶莹剔透,看上去很漂亮。有爱美的女孩子用这种草珠子穿成手链戴在腕间,走路时,手臂摆来摆去,带着一种天然的风情。  灯下闲翻古籍,见李白有一首《怨情》:“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寥寥数笔,写尽了一个女子的幽怨情态
老伴因车祸造成重度脑挫伤,住院半年多。治疗的结果是,命是保住了,但是,却几近植物人。   这突如其来的残酷现实,使得原本平静的家庭人人身心不宁,孩子们天南地北地往家奔。忙乱中,大女婿以军人的气魄,当机立断接我和老伴来北京。无奈中,我很不情愿地离开了我们工作近40年的第二故乡。不料这一住就是8年。   8年来,我总觉得北京是属于别人的城市,我住在别人的城市里,享受着本不应该享受的幸福。亲家母来去
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黄侃(1886-1935),字季刚,湖北蕲春人。因行止狂狷,素被称为“黄疯子”。然而他却是个大孝子。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做过清四川盐茶道的黄侃父亲黄云鹄因重病在家中去世,那年黄侃13岁。黄侃的生母是黄云鹄的侧室周孺人,而在蕲春一带,习俗相当轻视庶出子女。少年时,每天晚上吃过晚饭后,黄侃就弄头驴,让母亲横坐在上头,他牵着,在他家的那个大花园里遛,甚是孝顺。这也是为了显示他对母
2020年7月1日零时起,现以军地双重领导的预备役部队,将全面纳入军队领导指挥体系,由党中央、中央军委集中统一领导,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组成部分。   这是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跨军地改革后,又一由现行军地双重领导调整为党中央、中央军委集中统一领导的武装力量。   什么是预备役部队?   预备役部队,全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预备役部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一支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