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酰亚胺封装涂层中水的传输行为以及涂层对水阻滞能力的劣化机制研究

来源 :表面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iang_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揭示可植入电子器件(IEDs)封装用聚酰亚胺材料中水的传输行为及阻滞性能劣化机制,为寻求该封装材料的阻滞性能和寿命的评价方法、提高IEDs的保护能力提供基础试验数据和理论参考.方法 选择模拟体液为研究介质,采用称重试验、电化学阻抗谱(EIS)、形貌表征和孔隙率测定等技术手段,研究水在聚酰亚胺涂层中的传输行为及涂层阻滞性能的劣化机制,同时探讨生物大分子对涂层中水传输行为的影响.结果 涂层中水的传输行为包括4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水在涂层表面的润湿过程,此阶段吸水率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第二阶段为Fick扩散阶段,此阶段水的扩散系数仅为5.6×10–15 cm/s;第三阶段,吸水率突增,此阶段有结合水形成;第四阶段,吸水达到饱和,水以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状态存在.涂层阻滞性能劣化是由于涂层在基体上的附着力较小,仅为1.78 MPa,当水等侵蚀性粒子进入涂层时,会导致涂层起泡,阻滞性能劣化.此外,由于涂层平均孔径小于体液中生物大分子的尺寸,吸附在涂层表面的大分子对水在涂层中的传输起到阻滞作用.结论 聚酰亚胺涂层中水的传输速度较慢,而且体液中的大分子会进一步阻止水的进入,故聚酰亚胺是较为理想的体内封装材料,通过提升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力,可以提高涂层的使役寿命.
其他文献
目的 利用微波烧结技术实现在堇青石表面快速制备整体分子吸附层.方法 在13X分子筛粉体中添加具有较强微波吸收能力的碳化硅(SiC)粉末介质,通过浸渍粘结,在堇青石蜂窝陶瓷表面形成13X-SiC复合涂层,利用微波烧结快速制备整体式分子吸附层.根据微波加热机理设计微波烧结时间,通过宏观观察、称量法和热循环试验判定堵孔率、负载率、涂层与基底的结合能力.采用SEM和XRD分析复合涂层的微观形貌与组织结构,采用氮吸附法表征复合涂层的气体吸附能力.结果 微波烧结2.1 min可在堇青石蜂窝陶瓷表面获得灰黑色吸附涂层,
二代测序技术(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高通量和低成本的特点使之在生命科学及医学领域,尤其是肿瘤研究中应用广泛.肿瘤具有高度异质性,其中致病突变可能以极低比例存在.因此,超低频突变的精准检测在肿瘤早诊、疗效监测、预后评估、用药指导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NGS测序实验设计复杂且环节多,会导致假阳性突变的产生,从而影响超低频突变检测的准确性.本文就肿瘤中超低频突变检测的重要性,并围绕影响超低频突变检测的因素及相应对策进行综述,同时对肿瘤中超低频突变检测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目的 改善S136D模具钢的表面粗糙度.方法 提出一种双激光抛光方式,采用两种不同的激光光束对S136D模具钢表面进行抛光实验.先采用较高能量的连续激光对材料表面进行抛光处理,使其表面粗糙度大幅度降低,再使用脉冲激光对S136D模具钢表面进行第二次抛光处理,进一步降低表面粗糙度.结果 采用连续激光抛光,可将表面粗糙度由7.973μm降低至0.872μm,摩擦系数由初始表面的0.650降低至0.609.采用双激光抛光,粗糙度进一步降低至0.67μm,总降低率达91.6%,摩擦系数为0.590,耐摩擦性能进一
针对岸桥起升减速箱的退化状态评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在线改进符号序列熵(O_ISSE)与逻辑回归的退化状态在线评估方法.首先引入阈值因子,保留信号变化方向与幅值的“粗粒化”信息,降低原算法对于冲击成分的“敏感性”,提出改进后的符号序列熵(ISSE).采用滑动窗Weibull拟合的方法有效滤除ISSE特征序列中的波动影响,形成O_ISSE.最后,训练并建立逻辑回归模型,在线计算得到未知样本的健康因子H值,实现未知样本的状态识别.采用上港某码头在线监测的起升机构减速箱全寿命数据进行实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提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