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心得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cheal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上教师岗位的我, 在一线教学岗位已经摸爬滚打了将近十年。在这十年里, 我不断探索, 不断学习, 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从2005 年9 月开始, 我开始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初中语文教学生涯。之后的这几年里,我虚心学习, 不断进取, 希望自己能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在这期间, 我特别注重阅读教学。但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而言, 如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体现语文的人性与个性, 一直以来都是我在探究的问题, 在教学中, 我也有自己的一些体会, 现将它写出来同大家分享。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这一新理念要求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要重视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我们绝不能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地位。
  基于这种教学理念, 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我的阅读教学。
  一、快乐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常常对自己所感兴趣的事能自觉投入, 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王富仁先生说: “我认为在语文的教学任务中, 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很大程度上来说可以在语文实践中培养,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材的实际, 想出更多的办法, 运用更多的课堂教学手段, 并尽可能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手段,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给学生创设一种趣味横生的教学情境, 使他们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 没有负担的阅读, 使之进入一种“乐读爱读” 的境地, 自觉地投入到阅读中去, 让学生真正把学习语文当作一种快乐的事。这样, 只要坚持, 久而久之, 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帮助他们形成一种快乐阅读的情感,进而阅读兴趣也就自然而然地培养了。所谓教育在无痕中。
  二、我是阅读的主人——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引导者
  “我是阅读的主人。” 我经常这样告诉孩子们。阅读的本质就是“读”,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 阅读教学自然以学生自己阅读为主, 我只是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书读百遍, 其义自现”。通过读, 学生能自己发现问题, 并借助工具书和自己已有的知识、能力解决问题。因为阅读是循序渐进的, 我相信只要坚持阅读, 善于思考, 就会达到读有所感, 读有所思, 读有所悟。能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 从而提高阅读分析、理解的能力。而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是种主动接受, 是自我消化和吸收, 学生感受到了作品的特色, 体会到作家的情感, 既有兴趣又往往印象深刻, 记忆牢固。在此基础上, 我抓住重点、难点,予以点拨, 少而精, 这样就避免了文无难易, 不分详略轻重, 一讲到底的做法。这样的阅读教学过程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三、不动笔墨不读书——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都说有好习惯就有好人生。因此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说是提高学生阅读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们知道, 学生的阅读本身具有一种自我生成的内在机制。在阅读过程中, 学生与学生、文本与生活之间实现着多维度的融通, 并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认识偏见得以克服, 产生新的视野; 随着阅读的深入, 往往会产生出更加深邃的、新颖的、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思维火花。但这样思维常常只是混合、精疏、零碎而飘忽的, 还不能算是阅读者自己的东西, 必须经过自己的重新筛选、组织, “用自己语言叙述——那种知识, 思想方可算是你的了”。否则, 一切书籍的阅读、一切思考、一切感想, 都有可能成为过眼云烟。因此, 我鼓励学生们随时记录下“智慧的火花”, 写下阅读内容的提要、体会、报告等等。我还定时在阅读的内容、感想等方面与学生进行及时的交流、切磋, 注重他们的情感体验。这样, 学生的阅读, 不但能及时得到教师的帮助、指点,而且他们能及时体验发现的快乐, 创造的快乐。充分感受到阅读积累对于自身提高的作用, 从而长久地保持阅读兴趣, 形成良好的习惯。
  总之, 新课标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应更多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使他们产生主动阅读的内驱力, 逐步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 更多地激励他们主动思考, 引导他们关注自身及他人的生存, 思考生命的价值, 培养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性。并通过与文本、同学之间的交流, 汲取一切有利于他们自身发展的知识、信息, 不断地实现心灵的转变和行为方式的变化, 以促进自身的发展。只有这样, 我们的阅读教学才能呈现其生命的活力, 在语文教学中撑起独属于它的那片蓝天——促进语文基础知识的巩固, 同时有利于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
其他文献
【摘要】“实习支教与置换教师”作为解决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新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英语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这一长期制约农村教育的根本问题。本人从自身支教经验出发,试探一些走出贫困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困境的途径。    2006年2月26日,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随后各省市相继出台了相关意见或实施方案,规定“城镇中小学教师和高校新聘青年教师支教期限应不少于1年
本文主要以佛教心理学对人生的启迪进行分析。佛教心理学是心灵的科学;佛教对人生乃至对一切有情的"喜怒哀乐"的根源在哪里?这个问题早在2500多年前,释迦牟尼佛就已经给出了答案
《世说新语》持有两种德性标准,礼法标准反映了社会成员对承担及履行义务的思索,反礼法标准反映了个人对心智自由发展的要求。与两种标准对应,《世说新语》分别赞扬了个人人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