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沥青路面的水损害是目前路面的主要危害之一。导致沥青路面水损害的原因复杂,影响因素多,因此仅从一个方面或较少几个方面出发采取治理措施是不足以防止沥青路面水损害发生的。防治沥青路面水损害,就应全面考虑各方面因素,正确分析原因,才能有效防治沥青路面水损害质量问题,鉴于此情况,本文将会详细分析沥青路面水损害及其防治措施。
关键词:沥青路面;水损害;防治措施
1 导言
水是路面产生破坏的重要因素之一,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损害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影响因素很多。为了保证沥青路面施工质量,降低水损害,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才能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周期,降低养护费用;提高路面行车的舒适性,保证交通安全畅通。基于此情况,本作者在此针对沥青路面水损害及其防治措施进行相关分析及研究。
2 沥青路面水损害原因
2.1 路面出现较多的坑槽
路面坑槽能够储存较多的积水,如果不及时清除,积水会逐渐渗透到沥青下层的混凝土集料中,导致沥青粘性降低,出现剥离现象。尤其是在降水多发期,如果路面坑槽较多,很难保证积水清理的及时性。目前很多施工单位会采取加厚沥青混合料的方法,并提高其密度,从而增加渗水难度,为积水清理争取更多的时间。这种方法在车流量较小的路面应用效果良好,但是对于一些车流量较大的路面,在车辆的反复碾压过程中,会加快积水渗透的速度,再经过后期太阳的曝晒,非常容易出现沥青表层脱离的情况。而沥青脱离混凝土集料,路面在车辆的压力作用下会逐渐松散,从而出现更多的坑槽,因此,路面坑槽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会形成恶性循环,造成沥青路面的严重水损害。
2.2 沥青路面渗水严重
沥青路面渗水一般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路面结构渗水。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质量不达标,导致沥青分子结构之间的空隙较大,并且在车辆的压力作用下,会出现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时间一长,就会加速对水的吸收能力,使路面长期处于渗水状态;或者是路面工程刚建成时沥青材料不够均匀和施工过程中存在局部的轻微离析,这样就使得沥青层面和下部的混凝土层面出现一定的缝隙,积水随着缝隙渗入,对路面造成水损害;沥青面层有裂缝。沥青路面经过长期的车辆碾压,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裂缝,但是由于沥青材料的特殊性,裂缝如果较小肉眼很难发现,必须要采用专业的检查设备。
3 沥青路面水损害的防治措施
3.1 沥青面层各层次尽量采用空隙率小的沥青混合料类型
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所用矿料的各種料径颗粒级配连续、相互嵌挤严密,压实后空隙率小。尤其是Ⅰ型密实式沥青混凝土,压实后空隙率很小,一般在5%以下,泌水性好,可有效阻止雨水浸渗。现行沥青路面设计及施工技术规范中均明确规定,在沥青面层中应至少有1层是Ⅰ型密实式沥青混凝土。另外,为改善路面的抗滑和抗辙槽等性能,近年来,在我国成功应用的抗滑表层和多碎石沥青面层,在空隙率较小的情况下,同样具有较好的泌水性。笔者认为,在满足沥青路面表层抗滑和抗辙槽要求的前提下,各沥青层要尽量采用空隙率小的沥青混合料类型,以防止雨水通过沥青面层空隙向路面结构内大量浸渗而造成破坏。
3.2 严格控制路面空隙率
沥青混凝土路面空隙率过大是发生透水病害的主要外部条件,而引起路面空隙率过大的原因主要有级配不合理、压实度不够、沥青混合料的离析等,根据不同的原因应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3.3 处治半刚性基层裂缝及其引起的路面反射裂缝
半刚性基层产生裂缝后,易辐射到沥青面层,引起反射裂缝。在沥青面层与半刚性基层之间加铺路面防裂层,可有效防治这一现象。由于路面防裂层的虚变系数较大,可以吸收和消化半刚性基层的上传应力和应变,从而避免或减少半刚性基层的反射裂缝。
3.4 改善沥青与矿料之间的粘附性
为了减轻沥青路面的水损害,改善与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与耐久性,需要增加沥青与矿料之间的粘附性。经验证明,我国目前所使用的表面层石料与沥青的粘附性都比较差,不能满足技术要求,必须采取抗剥落措施,以改善矿料与沥青之间的粘附性。目前我国常用的抗剥离措施主要是添加抗剥落剂。
3.5 加强路面各层之间的连接
现在许多工程的施工顺序安排不当,在沥青面层铺筑过程中或铺筑后,开挖中央分隔带、埋置管道、埋设路缘石,挖出的土污染了沥青面层,即使清扫也扫不干净,有的甚至不洒粘层油,土影响了上下层的黏结和协同作用。在施工时,完成一层结构前,一定要将表面浮土清理干净,适度湿润,洒水不要过多,浸水过多部分要及时剔除。基层与基层间的连接,建议喷洒1:0.5的水泥浆。在稳定料基层上进行结构层施工时,要将表面松散颗粒和浮土清扫干净,基层与面层结合处在喷洒透层后,加做防水层或喷洒粘层;面层之间洒粘层油进行层面粘连。
3.6 设计完善的排水系统
由于路基路面排水设计不够完善,对路面排水设施不够重视,造成路面破损状况较为普遍。因此在公路路面设计时,应进一步完善路面排水设计,在路面结构层中设置防水层、路表设置上封层、面层内部设置下封层,在中央分隔带处设置纵横向排水渗沟,在土路肩处采用碎石填料进行填筑,在挖方路段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排水设计,减少水在路面的停留时间,以减少其对路面的破坏。
4 结语
随着近几年道路建设的突飞猛进,沥青路面作为高等级路面被广泛采用,然而,沥青路面极易出现早期损害现象,而也是破坏力最大的一种病害。因此有效的分析并制订措施防治水损害,具有重要意义。希望通过上文的分析,让相关工作人员从中得到有效的启发,在往后的工作中更好落实沥青路面施工质量,为广大人民群众打造一个安全舒适的交通环境。
参考文献:
[1]李自立.沥青路面水损害及其防治措施[J].低碳世界,2017,03:241-242.
[2]范志强.沥青路面水损害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交通标准化,2012,03:100-102.
[3]许君良,赵小龙.沥青路面水损害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技术与市场,2016,02:67+70.
(本文作者单位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 陕西 西安 710075)
关键词:沥青路面;水损害;防治措施
1 导言
水是路面产生破坏的重要因素之一,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损害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影响因素很多。为了保证沥青路面施工质量,降低水损害,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才能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周期,降低养护费用;提高路面行车的舒适性,保证交通安全畅通。基于此情况,本作者在此针对沥青路面水损害及其防治措施进行相关分析及研究。
2 沥青路面水损害原因
2.1 路面出现较多的坑槽
路面坑槽能够储存较多的积水,如果不及时清除,积水会逐渐渗透到沥青下层的混凝土集料中,导致沥青粘性降低,出现剥离现象。尤其是在降水多发期,如果路面坑槽较多,很难保证积水清理的及时性。目前很多施工单位会采取加厚沥青混合料的方法,并提高其密度,从而增加渗水难度,为积水清理争取更多的时间。这种方法在车流量较小的路面应用效果良好,但是对于一些车流量较大的路面,在车辆的反复碾压过程中,会加快积水渗透的速度,再经过后期太阳的曝晒,非常容易出现沥青表层脱离的情况。而沥青脱离混凝土集料,路面在车辆的压力作用下会逐渐松散,从而出现更多的坑槽,因此,路面坑槽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会形成恶性循环,造成沥青路面的严重水损害。
2.2 沥青路面渗水严重
沥青路面渗水一般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路面结构渗水。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质量不达标,导致沥青分子结构之间的空隙较大,并且在车辆的压力作用下,会出现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时间一长,就会加速对水的吸收能力,使路面长期处于渗水状态;或者是路面工程刚建成时沥青材料不够均匀和施工过程中存在局部的轻微离析,这样就使得沥青层面和下部的混凝土层面出现一定的缝隙,积水随着缝隙渗入,对路面造成水损害;沥青面层有裂缝。沥青路面经过长期的车辆碾压,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裂缝,但是由于沥青材料的特殊性,裂缝如果较小肉眼很难发现,必须要采用专业的检查设备。
3 沥青路面水损害的防治措施
3.1 沥青面层各层次尽量采用空隙率小的沥青混合料类型
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所用矿料的各種料径颗粒级配连续、相互嵌挤严密,压实后空隙率小。尤其是Ⅰ型密实式沥青混凝土,压实后空隙率很小,一般在5%以下,泌水性好,可有效阻止雨水浸渗。现行沥青路面设计及施工技术规范中均明确规定,在沥青面层中应至少有1层是Ⅰ型密实式沥青混凝土。另外,为改善路面的抗滑和抗辙槽等性能,近年来,在我国成功应用的抗滑表层和多碎石沥青面层,在空隙率较小的情况下,同样具有较好的泌水性。笔者认为,在满足沥青路面表层抗滑和抗辙槽要求的前提下,各沥青层要尽量采用空隙率小的沥青混合料类型,以防止雨水通过沥青面层空隙向路面结构内大量浸渗而造成破坏。
3.2 严格控制路面空隙率
沥青混凝土路面空隙率过大是发生透水病害的主要外部条件,而引起路面空隙率过大的原因主要有级配不合理、压实度不够、沥青混合料的离析等,根据不同的原因应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3.3 处治半刚性基层裂缝及其引起的路面反射裂缝
半刚性基层产生裂缝后,易辐射到沥青面层,引起反射裂缝。在沥青面层与半刚性基层之间加铺路面防裂层,可有效防治这一现象。由于路面防裂层的虚变系数较大,可以吸收和消化半刚性基层的上传应力和应变,从而避免或减少半刚性基层的反射裂缝。
3.4 改善沥青与矿料之间的粘附性
为了减轻沥青路面的水损害,改善与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与耐久性,需要增加沥青与矿料之间的粘附性。经验证明,我国目前所使用的表面层石料与沥青的粘附性都比较差,不能满足技术要求,必须采取抗剥落措施,以改善矿料与沥青之间的粘附性。目前我国常用的抗剥离措施主要是添加抗剥落剂。
3.5 加强路面各层之间的连接
现在许多工程的施工顺序安排不当,在沥青面层铺筑过程中或铺筑后,开挖中央分隔带、埋置管道、埋设路缘石,挖出的土污染了沥青面层,即使清扫也扫不干净,有的甚至不洒粘层油,土影响了上下层的黏结和协同作用。在施工时,完成一层结构前,一定要将表面浮土清理干净,适度湿润,洒水不要过多,浸水过多部分要及时剔除。基层与基层间的连接,建议喷洒1:0.5的水泥浆。在稳定料基层上进行结构层施工时,要将表面松散颗粒和浮土清扫干净,基层与面层结合处在喷洒透层后,加做防水层或喷洒粘层;面层之间洒粘层油进行层面粘连。
3.6 设计完善的排水系统
由于路基路面排水设计不够完善,对路面排水设施不够重视,造成路面破损状况较为普遍。因此在公路路面设计时,应进一步完善路面排水设计,在路面结构层中设置防水层、路表设置上封层、面层内部设置下封层,在中央分隔带处设置纵横向排水渗沟,在土路肩处采用碎石填料进行填筑,在挖方路段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排水设计,减少水在路面的停留时间,以减少其对路面的破坏。
4 结语
随着近几年道路建设的突飞猛进,沥青路面作为高等级路面被广泛采用,然而,沥青路面极易出现早期损害现象,而也是破坏力最大的一种病害。因此有效的分析并制订措施防治水损害,具有重要意义。希望通过上文的分析,让相关工作人员从中得到有效的启发,在往后的工作中更好落实沥青路面施工质量,为广大人民群众打造一个安全舒适的交通环境。
参考文献:
[1]李自立.沥青路面水损害及其防治措施[J].低碳世界,2017,03:241-242.
[2]范志强.沥青路面水损害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交通标准化,2012,03:100-102.
[3]许君良,赵小龙.沥青路面水损害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技术与市场,2016,02:67+70.
(本文作者单位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 陕西 西安 71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