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应用辨误(十四)

来源 :语文世界(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09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是“物件”怎能“爱不释手”?
  最近在互联网上见到不少错用“爱不释手”的句子,如:
  ①是什么魅力使他的音乐让许多人爱不释手呢?
  ②对某人作品非常喜欢,每见好句则爱不释手,玩味思索,恨不为自己所出,故遣词造句间多有化用。
  ③某地区成功的阅读教学经验受到与会者的一致肯定,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对此爱不释手。
  南朝·梁·萧统《陶渊明集序》:“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时。”后多用“爱不释手”表示喜爱某种东西,拿在手里舍不得放下,形容极其喜爱。例如明·张宇初《俞紫芝草书千文跋》:“数年往来京师,或见一二,令人爱不释手。”秦牧《艺海拾贝·菊花与金鱼》:“我国邮局曾发行过一套菊花邮票和一套金鱼邮票,这两套小彩画都是令人看了爱不释手的。”王朔《刘慧芳》:“慧芳欣赏了一遍这些矿石和油品,逐一拿在手上把玩,爱不释手,像个孩子似的啧叹不已。”
  既然是喜爱得舍不得放手,可见喜爱的对象一般是某种具体的物件。理解和使用“爱不释手”这条成语,既要重视一个“爱”字,更要扣准“释手”二字。开头所引诸例中的“音乐”“好句”以及“教学经验”都不是具体的物件,无论喜爱到什么程度都不能说“爱不释手”。例①改为“百听不厌”比较贴切。例②改为“如获至宝”,可能更符合作者的原意。至于例③,恐怕不是简单地换一个成语就能解决问题的,因为“经验”既然受到“一致肯定”,为什么只有“有经验”的教师才特别喜爱,缺乏经验的教师反而不感兴趣呢?话根本没说清楚,看来需要重新改写。
  生活水平怎能“飞黄腾达”?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也飞黄腾达了。”这里的“飞黄腾达”用错了。
  “飞黄腾达”语出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飞黄,传说中的神马;腾踏,跳跃上升。形容神马腾空奔驰。后用“飞黄腾达”比喻官职、地位迅速上升。例如《醒世恒言》卷二十:“且不要论别处,只这苏州城里有无数高才绝学,朝吟暮读,受尽了灯窗之苦,尚不能勾(同‘够’)飞黄腾达。”鲁迅《准风月谈·文床秋梦》:“先前,还可以希望招驸马,一下子就飞黄腾达,现在皇帝没有了,即使满脸涂着雪花膏,也永远遇不到公主的青睐。”金庸《袁崇焕评传》:“他本来是一个七品知县,自天启二年到七年夏天,短短的五年半之间,几乎年年升官,中间还跳级,直升到‘巡抚辽东、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实在算是飞黄腾达。”
  以上书证充分说明,“飞黄腾达”只用来比喻官职、地位迅速提高,与“平步青云”“扶摇直上”(“扶摇直上”的使用范围现在有所扩大,也可用于价值、价格的迅速提高)等成语意思相近,但是生活水平、学习成绩的迅速提高都是不能用的。
其他文献
企业实施偶然性必然性剖析解决问题的实践,对推进企业在实际工作中深化HSE体系运行,持续改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带动了企业量化考核,为企业解决三边局面带来的困难,提供了强有
多媒体技术的诞生给学校教育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它让教师教学的可能变得更多,提高了教师教学的效率,让课程教学变得更加有趣。既然多媒体对教育有着独特的影响,那么如何运
新媒体传播平台的特殊性及表达手段的新颖性,使得涉诉信访原本承载的司法监督、权利救济、社会维稳等功能并未随之放大,反而滋生出一系列问题。在明晰涉诉信访功能异化深层次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数种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为载体,制备出碘伏产品,对其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文章从问题角度、语用学角度和语域学角度探讨了中国东北方言翻译成英语后的等值问题,得出相对动态等值的结论。
【教材分析】通俗易懂的科普说明文《神奇的克隆》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一篇课文,该课文的学习可让学生了解最新科技之一——克隆的知识。在阅读学习中,学生能够知道克隆的含义、克隆方式、克隆技术造福人类之处及其诱人的前景。这篇文章语言儿童化,通俗易懂的科普文章写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和运用能力,训练和指导学生在掌握说明文写法之后能进行说明文写作。这样的选材贴近生活,也具有发展的前瞻性,能培养科学的精神、
【摘 要】  在语文课堂中,教学评价语是贯穿整堂课的一部分。而教师的评价语很多时候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方向,调动着课堂氛围,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准确、合理、 得体的评价语, 犹如润滑剂, 可以调动学生的激情,启发学生的思维。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巧妙使用教学评价,提升自己的技巧与策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从而提高课堂效率,点亮语文课堂。  【关键词】  教学评价语 语文课堂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