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严峻挑战及对策

来源 :安家(校外教育)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rui4108432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催生了许多新兴媒介载体,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区别于传统媒体——自媒体的出现。随着自媒体的不断更新与发展,以B站、微博、微信、QQ、抖音为代表的社交平台的兴起,使人们能将自己所搜集的信息制作成视频进行上传,从而打破了传统媒体依赖各自采访渠道和传播方式的局限性,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内容的制作成本,进一步拓展了信息来源的途径,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自媒体平台的迅速发展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其中一个就是大数据的运用。
  与此同时,新时代的自媒体平台也呈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如大数据算法推荐越来越精准化,这就将人们主动筛选信息转变为人们坐等信息推荐,极大地改善了用户体验,增强了自媒体平台的用户黏性。与传统媒体相比,自媒体具有便民化、互动性高等特点,这也就意味着看似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能在公众的广泛参与下,导致事态扩大化,从而引起新闻传播中的“蝴蝶效应”,产生难以估量的结果。
  一.自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挑战
  正是是因为自媒体平台呈现出了新的发展特点和趋势,对信息的推送和传播更加精准和迅速等都让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面临严峻挑战。
  (一)自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教学环境更加复杂和多元化
  传统教学环境整体较为单一,教学对象所接触信息的途径和方式也比较少,除去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外,课外获取知识较少。与传统教学相比,自媒体伴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以自身的特点对教学双方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教学主体在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过程中不再是单向传授知识,教学对象除了可以在课堂上获得知识以外,还能利用自媒体从课堂意外去获得更多的知识。以课堂为主的教学场所进行传授的意识形态教育多是科学理论为根本指导,思想导向性明确且清晰,反观自媒体平台所承载的平台在进行传播的时候,信息会存在参差不齐的状况。高校大学生作为运用自媒体的群体之一,在体验自媒体带来众多有利之处的同时,参差不齐的信息也会误导大学生,尤其是正处在塑造正确三观的时期。因此,使得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教学环境更加复杂和多元化。
  (二)降低了大学生对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的信任度
  互联网的迅捷发展,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促使以自媒体为平台的媒介方式的多样,使得高校大学生接触信息更加便捷,但是对自媒体所传播的内容多种多样,内容的不可控性,结合目前的国际形势,国外的文化思想的传入,与本土思想观念也会产生较大的冲突。 甚至会动摇大学生对主流价值取向的信任度,高校在进行意识形态教育过程中,对知识是通过讲授完成的。与大学生自主获得信息的途径有所不同,尤其是针对刚刚步入校园的大一新生来说,很容易被这样的信息所干扰,从而影响自己对事情的观点和判断。并且,自媒体时代形成了新的内容传播方式,以它特有的方式去潜移默化的去对个体施加影响,在此背景下,对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内容有很大的影响。
  (三)挤占了高校意识形态教育者的话语空间
  高校大学生的大学必修课程中,思政课程是其必修学科。更多的是课堂讲授为主,学习也是以课堂为主,但是课外时间对思政相关的内容接触就很少。自媒体的门槛低、操作简单、交流信息强势、传播速度快等特点给信息的传播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但同时也使得各种不同思潮的泛滥,对主流价值取向产生了腐蚀,各种良莠不齐的自媒体所传播的参差不齐的信息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的权威性与良性发展都带来了巨大冲击和影响,使高校教育者的作为教育主体的优势地位下降,削弱了高校教育者话语的权威性,降低了高校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信任度从而产生质疑,同时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讲授素养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面对自媒体的影响,必须要对此作出在的内容、形式和载体方面的改变,以此来应对自媒体网络带来的不良后果。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一方面可以促使高校教育主体根据时代的发展拓展自己的讲授方式,更新知识的储备,保持与时俱进;另一方面,自媒体的迅捷发展也使得高校意识形態教育者转变教学方式有一定的困难。
  二.自媒体时代应对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挑战的对策
  习近平强调: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自媒体时代历史虚无主义的兴起,对高校大学生影响越加深刻。因此,为了应对当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严峻挑战,必须对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应对举措。
  (一)拓展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方式和载体
  首先立足于大学思政课程,加强大学生的唯物史观教育,坚定他们的价值观立场才是最根本的事情。唯物史观在初创之时,就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为历史科学,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人类发展至今最具解释力的科学历史观。没有唯物史观的指导,历史研究就不能把握历史的真理,历史学就不能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因而,要想扫除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就必须让大学生认识到历史虚无主义的唯心主义本质和碎片化的叙事方式,要加强对大学生唯物史观的教育,让他们学会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并学会用这些基本观点去分析历史事件和评价历史事件。这一点就需要我们不断去拓展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方式和载体,除去传统教学外,不断拓展课外知识,紧密结合时政,运用所学知识加以分析和应用,帮助他们形成用唯物史观的观点看待事物的理性自觉意识。
  (二)进一步去优化高校意识形态教育过程
  在自媒体大环境下,要想提升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时效性,就必须有符合当下自媒体环境的教育内容,使意识形态教育的效果不被自媒体大环境所消解。因此,高校教师在进行意识形态教育时要根据教育内容去因势利导,做到教育内容虚拟化与现实化的相结合。让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既能在线下课堂进行,也能与自媒体相结合,使得自媒体信息与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相结合,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找到现实事例。同时,高校教师不能完全割裂传统课堂与自媒体虚拟世界的联系,否则,会让学生在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间产生较为强烈的反差对比。因此,需要在线下课堂中去结合更多的实际,不断缩小现实世界与自媒体虚拟世界中的差别对比,保证言行的一致,更能加强他们对内容的信服度。   适当转换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教育方式,传统的线下课堂教学,讲座和宣讲都是属于单向传输,这样的方式也越来越不受当代大学生的欢迎,当下的大学生诞生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代,他们的探索心里和实践想法是非常丰富的。因此,可以向其他方面拓展教育方式,鼓励他们更多的去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去感受,这样所产生的效果也会更为明显。
  充分利用好校园自媒体的阵地作用,当代大学生在大学校园度过的时间很长,在这段时间内,利用校园广播,公众号进行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宣传,在内容被优化的基础上,将其转变为易接受的生活化语言通过广播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结合不同形式和丰富多彩的教育内容,去赢得学生的喜欢,同时也能慢慢去赢得校园意識形态教育的话语权。
  3 建立和完善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考评体制
   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评价不能仅仅重视结果性评价,更应该重视过程性评价。因此,在意识形态教育过程中,必须要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将考核内容具体可操作化,将意识形态教育的“线上学习”过程与“线下学习”过程都纳入考核评价体制中,加强对意识形态教育评价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制约和约束。重视学生在网络自媒体上的学习过程,要适当减轻对大学生期末理论成绩的考核比重,将一部分评价内容转化为网络学习过程和课堂学习过程的评价反馈。这样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考核体系,能够比较全面去了解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效果与反馈。
  参考文献
  [1]吕 杰.自媒体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03).
  [2]赵 翔,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8.6.
  [3]仇志伟,自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8.5.
  [4]陈玉琳. 自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2.
  [5]黄世虎.当前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江苏高教,2012( 5) : 132.
  [6]陈志勇.自媒体环境下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 12) : 79.
  [7][英]汤姆·斯丹迪奇.社交媒体简史:从莎草纸到互联网[M].林华,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9.
  武汉工商学院 公共课部(思政教研室) 432000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