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西孟旦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泵衰竭55例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左西孟旦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泵衰竭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组织灌注、氧代谢的影响。

方法

选取胶州市人民医院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泵衰竭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包括心电监护及氧饱和度监护、氧气疗法,双联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血管活性药物、硝酸酯类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左西孟旦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两组疗程10 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及组织灌注、氧代谢指标,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病死率。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58.18%(32/55),高于对照组的38.18%(2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1,P

其他文献
自发性肠穿孔为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的原因之一,需要外科干预治疗。除早产外,自发性肠穿孔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既往研究显示其可能与应用硫酸镁、非甾体类药物、激素、血管活性药及低灌注状态、感染、先天肠道发育异常、无创呼吸支持、延迟开奶等因素有关。在早产儿管理中,提高对自发性肠穿孔的认识,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
儿童脓毒症是严重感染所致的宿主免疫反应失调,噬血细胞综合征(HLH)是自然杀伤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过度激活导致的过度免疫活化综合征,两种疾病都可导致危及生命的多器官功能障碍,临床特征既有相似又存在差异,且脓毒症可能进展为HLH,HLH也可继发脓毒症。本文就脓毒症和HLH的临床异同关系进行综述,为临床医生提供更深入的认识。
镇静治疗是危重症患儿安全、舒适管理中的重要一环,镇静评估工具的准确选择能够帮助护理人员有效评估患儿的镇静水平,指导临床护理。本文就现存的Ramsay镇静评分、Richmond躁动-镇静量表、舒适量表等6种较常用的重症监护室儿童镇静评估量表和相关的镇静护理理念进行综述,旨在为选择一种适合危重症患儿的镇静评估量表以及规范镇静护理实践提供参考。
期刊
目的评估因严重呼吸系统疾病行有创机械通气(invasivemechanicalventilation,IMV)治疗儿童PICU住院后的神经发育和精神障碍情况。设计回顾性纵向观察性队列研究。场所德克萨斯州医疗补助计划1999至2012年的提取数据。对象德克萨斯州医疗补助计划纳入的因原发呼吸系统疾病住院,且无可能导致神经发育异常的重大慢性疾病的28d~18岁患儿。干预措施本文研究因严重呼吸系统疾病需要IMV儿童出院后ICD-9编码的精神障碍疾病诊断率和精神病药物使用率,并与入院前社会人口学和临床特征倾向性评分
目的了解心肌炎和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cardiomyopathy,DCM)患儿静脉-动脉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membraneoxygenation,ECMO)时左心减压(leftheartdecompression,LHD)与存活情况的关系。次要结果是研究LHD和心肌炎患儿存活情况的关系,并与DCM患儿进行比较。设计对一多中心注册数据库进行回顾性研究。场所国际ECMO中心向体外生命支持组织报告的数据。对象诊断为心肌炎或DCM且行ECMO治疗的≤18岁儿童。干预措施无。测量方法与
目的毛细支气管炎是冬季PICU主要住院病种,也是冬季医疗资源主要消耗因素。因毛细支气管炎而机械通气患者的诊治尚未标准化,本文旨在评估各中心治疗方式及预后是否具有差异。设计和场所英国伦敦3家三级PICUs内的回顾性队列研究(中心A、B、C)。方法对2012至2016年间因急性病毒性毛细支气管炎接受有创机械通气(invasivemechanicalventilation,IMV)治疗的462例1岁以下患儿进行分析。收集数据包括所有镇静用药,48h累积液体平衡性和气管插管位置(经口或经鼻)。主要预后指标为IMV
期刊
目的分析大血管闭塞性卒中(LVO)的院前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2月至2020年11月就诊于六安市人民医院、发病24h内且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8分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以磁共振血管成像(MRA)、CT血管成像(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判定的有无大血管闭塞为参照标准,分为有大动脉闭塞组及无大动脉闭塞组。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疾病史、生活史、用药史)、NIHSS的各单项评分、入院时的血压值,并将筛选出来的因素与一些常用的预测LVO的量表进行比较。结果纳入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DA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嘉兴市第一医院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诊治的DAS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电刺激治疗,观察组采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电刺激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比较两组吞咽功能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BDNF、VEGF分别为(7.9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