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不同造影剂注射速率对64排螺旋CT扫描肝脏动脉期增强效果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行腹部CT扫描的患者60例,以病情的不同为分组依据,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及肝硬化组(30例)。再将各组以注射速率为分组依据分为2.5 mL/s组(对照组1、肝硬化组1)及3.5 mL/s组(对照组2、肝硬化组2)。选择Smartprep技术对所有患者进行造影剂跟踪,当腹主动脉CT值≥150 HU时开始扫描。将各组腹主动脉动脉期出发时间、CT值进行记录,同时分析各组成像质量。
结果当造影剂注射速率为3.5 mL/s时,对照组优良率(95.5%)与造影剂注射速率为2.5 mL/s时(9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1,P=0.638);肝硬化组优良率(94.7%)较造影剂注射速率为2.5 mL/s时(72.7%)优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3,P=0.032)。当造影剂注射速率为2.5 mL/s时,肝硬化组腹主动脉平均强化峰值[(187.25±21.00)HU]与对照组[(195.35±19.00)H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26,P=0.436);对照组平均触发时间[(21.68±1.93)s]明显短于肝硬化组[(25.13±2.13)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4,P=0.047)。当造影剂注射速率为3.5 mL/s时,对照组腹主动脉平均强化峰值[(247.82±39.00)HU]明显大于肝硬化组[(223.81±35.00)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2,P=0.037);对照组平均触发时间[(18.62±1.36)s]明显短于肝硬化组[(24.57±0.9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62,P=0.033)。
结论造影剂注射速率越大,动脉期峰值就随之增大,同时达峰时间随之缩短。当造影剂注射速率一致时,对照组平均触发时间短、平均强化峰值高。肝硬化患者需更高的造影剂注射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