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中历史教学中年表资源的运用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rtaoba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历史是人类社会活动的记载,是人类发展演变的痕迹。每一历史事件都有其发生的背景、年代,这是我们总结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时代变化本质最重要的依据。所以,在高中历史学科中,用年表法的方式来比较历史事件之间的差异成为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历史年表具有条理性强的特点,学生易于学习和思考。本课题将理论探讨与教学实际联系起来,来道一道年表在历史教学中的开发和运用。
  【关键词】历史教学 年表资源 开发与运用
  一、年表资源的含义和表现特征
  年表资源是把各种历史事件按其先后顺序进行有序排列而形成的参考资料,旨在达到教学三维目标。最常见的是“时事”年表,包括时间轴度和事件轴度,这个在高中教科书后就有体现。年表清晰地反映了历史的发展进程,其记录形式多种多样,其中大事年表就有三种:综合年表,对比年表、阶段年表。课改开始后,新教材的编写方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不同于以往的据史事发生前后成本,而是突出重点,以专题为框架。有些史事因其时间跨度大,不乏历史基础薄弱的学生混淆事件的年代。所以,在专题编写模式下,要解决信息量大、时间跨度长的问题,教师可引入历史年表来开展教学。
  历史知识纷繁复杂,历史资料更是多如牛毛,要全部学习是不可能的。近几年高考越来越倾向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因此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应注重研读高考题型,以此为切入点,把隐含的知识通过年表的方式展现出来。那么在制作年表资料时,教师要注意遵循三个原则:首先是针对性。年表的设置要服从教学目标,比如梳理知识、整体把握历史进程,一般是编制阶段年表,而要展现史事细节、传达历史情感则一般编制大事年表;其次,适度性。学习史事需要再现过程,因此教师要适度地开发教材,引导学生读透年表精髓,进而引发抽象性思维,塑造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最后,代表性。年表内容的选择,应该囊括那些能够体现历史发展规律的并符合教学目标的史事。
  二、年表资源渗透历史教学的细节研究
  1.年表资源是教学课题的枝叶,是史事生命力的体现
  我们平时看电影时,如果剧情吸引人,再加上演员演技好,那票房自然就高了。历史课亦然,如果课题设计得妙,再加上老师讲解到位,那么学生自然兴致高。那么在设计教学课题时,教师就要思考如何让这棵树枝繁叶茂,让其生动起来,具有生命力,这就表现出年表资源的独特作用了。比如教师在教授课题《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时,涉及到的历史人物就有20多个,古今中外的历史伟人中对其所在的朝代或国家的贡献、作为都不一样,各种事迹繁琐,学生容易混淆。教师可以利用年表资源来展现每一位历史伟人的所作所为,有重点地、突出地展示历史伟人的功与过,让学生在学习历史课程的过程中,观察分析这些历史的“枝叶”,从中体会并比较历史人物,做到正确地、客观地评价历史伟人,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
  2.年表资源俨然知识网络,是史事内在联系的载体
  在专题框架下,涉及到的史事时间跨度长短不一,学生对各个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内在联系的认知就无法形成,那么对于历史史事的发展特征、所体现的历史规律就无从谈起了。所以,通过把专题内的各个事件整合为知识网络结构,不仅保证了历史的系统性,也体现了历史的发展脉络,有利于学生识记历史史实,同时也使辩证思维能力得到锻炼。笔者听一位教师的《辛亥革命》,印象深刻。从武昌起义、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临时约法》的颁布、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等,执教者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自己列举大事年表,梳理知识。再通过教师引入历史人物对当时事件态度的历史资料,使学生“倾听历史背后的声音”,学生容易理清各个人物、事件的对应关系,也感悟到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3.年表资源“穿越历史”,表达丰富的历史情感
  历史就如同我们现在的生活一样,丰富多彩,但是历史长河,生生不息,人的智慧再大也不可能完整地记载和传达,特别是历史教材,只能以非常有限的篇幅来还原历史面貌,导致偏重于概念或理论的体现。若是教师照本宣科,很容易导致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失去了“历史”背后所承载的感召力、生命力。所以,不乏学生不喜欢上历史课,但是他们却喜欢读历史课外书,究其原因就是课外书籍具备了生动的历史情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妨通过年表资源的整理,引导学生进行重点历史事件的学习探究,寻找视角,见微知著,让学生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中,体味历史事件中所涉及人物的情感纠葛,进而从中感悟到历史所承载的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坚强的意志和承受挫折能力等。
  三、结语
  高中历史教学是集教材、教师、教学水平、学生等要素为一体的系统工程,而历史学科的过去性、阶级性、多样性等导致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局面。利用年表法来整理归纳历史事件,清晰地呈现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年表素材进行对比、分析、归纳甚至逻辑推理,不仅识记了基础史实,更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年表资源有规律地传递着历史科学知识信息,老师授课以此为平台,能够调动学习兴趣,引发思维火花,最终实现新课程所倡导的三维目标。年表法是历史教学中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灵活运用于历史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理解所学,为将来的人生奠基。
  【参考文献】
  [1] 陈振华. 大事年表教学:分级解读历史概念[J]. 教育科学论坛,2013(09).
  [2] 安芳妮. 论历史图片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D]. 山东师范法学,2011(04).
  [3] 虞森. 论历史年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 教苑荟萃,2010(35).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塘桥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目前,学生的心理障碍越来越成为困扰学校家庭的一大问题。如何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作为学校教师,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觉得作为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通过方式各异不同方式的心理教育,启发、帮助、指导学生克服与消除各种心理障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使他们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下面就几种比较典型的学生心理障碍谈谈对其采取的教育方法。  一、
【内容摘要】让学生学会使用表示同意,不同意和建议的语言。情境导入,激发倾听与表达的愿望。引导倾听,搭建表达的平台。分类板书,留下表达的抓手。提供范例,做足展示的准备。小组合作,体验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听说训练 创设情境 有效表达  参加教师培训,学习了很多优秀的课例,尤其是在一堂“说的能力教学示范课”中,授课老师设计了情境,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勇敢表达,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本
在阐述本话题之前,我们必须弄清楚什么是“班班通”。中央电教馆认为,“班班通”是“指学校每个班级里具备与外界进行不同层次的信息沟通、信息化资源获取与利用、终端信息显示的软硬件环境,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日常教学的有效整合,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就“班班通”的本质来说是教育信息化的一种表现形式,“班班通”的实施为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学科有机结合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教学
【内容摘要】古诗词鉴赏教学作为中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研讨,反复品味,让学生畅游诗词海洋,感受古典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博大精深,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陶冶学生高尚的思想情操,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初中 语文 古诗词 鉴赏教学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殿堂中璀璨的明珠,它语言精炼,辞采华美、蕴含丰富、感
【内容摘要】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导入环节正是整堂课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提高各种能力的重要环节。一个精练、直观、新颖、有趣的导入,可以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进入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导入 类型  著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事业不断的发展,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逐渐重视。针对于初中物理,采取开放性问题教学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对于物理知识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思维、创造力的开发,从而更好的保证物理课堂教学效果。但是开放性问题教学的实践,是一个复杂且繁琐的过程,教师除了要具备一定的先进理念,同时还要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保证课堂教学的规范性。对此本文就初中物理开放性问题设计原则展开分析,希望对于
【内容摘要】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应灵活教学,培养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和探索问题的方法途径,促使学生主动的去学习知识,进而通过学习知识来增强自我技能和素养的深化。尤其,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更应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因此,作为初中英语教师,应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观念,变过去的“教什么”为引导学生“学什么”,从根本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强化学生的技能,真正意义的凸显初中英语教学的本质。  【关键
【内容摘要】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深入到学校教育的各方面,并发挥积极作用。针对现在的高考形式,学校转变观念,为学生创造缓解紧张心理、调节情绪,增进友谊、促进和谐人际关系阳光体育活动。  【关键词】阳光体育 高三 趣味活动  高考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是十二载寒窗苦读学子的人生重要转折点之一(尤其是农家子弟),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因此,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是每一个部门(学校)和教师的责
【内容摘要】本文从语文中考中的一道题引出对孔乙己的“清高”是“故作清高”还是“自命清高”的辨析,其另辟蹊径地解读文本,换个视角来理解文本的方法使人深受启发。  【关键词】孔乙己 故作清高 自命清高 辨析  关于孔乙己“站着喝酒却穿长衫”这一处描写,大多教师在教学中都能引导学生得出“能体现出孔乙己经济拮据却还要摆出读书人的架子”这一结论,但若要再细究一下:孔乙己“摆出读书人的架子”是因“故作清高”还
自古以来,花木兰的身影出现在众多的诗篇、歌词、戏曲、电视、电影作品中,她的巾帼英雄的形象为后世敬仰。翻阅史料或是前人的著作点评,“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六句,四排比两对偶,通过一连串动作,表现她荣归后喜不自禁的心情。  其中,“云鬓”和“花黄”,在以往的相关著作中,出现频率并不高,甚至可以说是一带而过。实际教学时,也被很多老师忽略不计了。私认为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