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有副作用,还能吃吗?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agyu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药的说明书上之所以标注副作用这么多,是说明这些药物在上市使用之前经过了严格的试验检验。
  是药三分毒”,似乎很多家长都会理解为“凡是药都会对身体造成很大伤害”,特别在我们打开一个药物的说明书,发现里面有很多此药物的副作用,有的家长就甚是担心:“这个药副作用怎么这么多,能吃吗?或者说,能不能开一个副作用小一点的呢?”
  其实不然,偏性对证,就不是毒,不对证就是毒(偏性产生的伤害)。权衡利弊,我们会发现其实一些药的本身对病症产生的价值会远远高过其对身体造成的副反应。

关于对抗流感(甲流、乙流)的药物——达菲的副作用


  近期,流感的病人特别多,通过流感快速诊断检测。一旦明确诊断,就要给孩子服用达菲。达菲是针对流感的特效药,临床效果非常显著。
  有的家长阅读说明书后,很紧张地向我咨询:“这个药这么多的副作用,能不能不吃?”达菲的说明书确实罗列非常多的副反应,比如皮肤的、消化系统的、心脏的等等,甚至有报道精神症状的。
  但是,达菲在对流感的治疗上效果非常确切,能非常快地降温、缓解全身症状如精神萎靡、全身酸痛,效率非常高。其副反应看来也主要为胃肠反应如恶心、呕吐,相对比较少(几率只有9~10%)。权衡它的正作用和副作用以及给孩子带来的利益来看,诊断流感使用达菲还是非常有价值的。

关于雾化中的激素药物的副作用


  激素类药物也是家长顾虑比较多的药物。因激素类药物副作用比较多,口服或者静脉使用激素,医生一般是非常谨慎的。
  在冬季,呼吸道感染较多,咳喘的孩子多,雾化使用也比较多。雾化药物中一般含有激素成分,有些家长对这个顾虑重重,甚至非常抵触。
  这个顾虑实际上是不需要的。这种局部给药方式只作用于呼吸道,药量本身就非常小,通过呼吸道黏膜吸收弥散到全身的量就更低,所以对全身的副反应是微乎其微的,家长不必对雾化药物中的激素使用担心。

关于退热药物的副作用


  药物的选择,尤其处方药的选择要遵医嘱,医生会权衡用药的利弊。一般情况下,非处方药的选择阅读说明书即可。
  退热剂本身是OTC药,不论是美林还是泰诺林,都是不需要医生的处方就可以使用的。一般非处方药是临床使用安全度比较高的药。即使安全度非常高,也不是绝对没有副反应的。比如有的孩子服用退热剂会有恶心呕吐等胃肠症状,但说明书提到的头痛、头晕等是很少见的。
  两类退热药的使用说明上都有:连续使用不能超过3天。于是有的时候孩子发烧时间比较长,比如4~5天,让继续服用退热剂时,家长就会担心说明书说不能超过3天。这一条值得提醒家长:不是说使用时间不能超过3天,而是提示家长如果发热3天不退,不要再自行服用退热剂,需要看医生,并不是这种药仅仅只能吃3天的意思。
  其实,任何一种药物都有副作用,不论西药还是中药。西药的说明书上之所以标注副作用这么多,是说明这些药物在上市使用之前经过了严格的试验检验,这些试验包括动物试验和临床试验(患者接受的),试验显示该药物在一个剂量范围内使用是安全的,但同时也有一些不良反应,其中有相对常见的、需要医生交代给患者并需患者关注的,也还有一些很少发生的,甚至罕见的副反应,因此显得格外多。
  因此,药物的选择使用,不是选择没有副作用的(因为根本没有),而是选择给患者带来最多益处而最少副作用的药物。
其他文献
琪琪小时候体质差,经常生病,一点小感冒就要去医院打点滴。经过一年多的调理,琪琪今年基本没生过病。现在是秋冬时节,食材大量上市,正是调养身体的时候,想提高孩子免疫力的家长可以试试我们的办法。    利用秋季食材提高免疫力    秋天水果、蔬菜大量上市,气候宜人,孩子的食欲也比较好,所以要抓紧这个黄金时期,为提高免疫力打下基础。    山药薏米红枣粥  这三种食物原料都是在秋季上市,新鲜的食材效果更好
这是由果汁雪糕球疊成的“金字塔”。塔身的最高层有一个雪糕球,往下第二层看起来有几个?再下到第三层呢?  试试摆一摆,算一算。
编者按:马斯洛说:“挫折未必总是坏的,关键在于对待挫折的态度。”的确,生活中的挫折叫人难受,但也是一种礼物。挫折可以磨炼孩子的意志,使其奋发向上,也可以使其消极,甚至一蹶不振。  在孩子遇到挫折时,父母该做什么呢?是陪伴、是鼓励、是引导,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愈挫愈奋,茁壮成长。      4岁的Jenny突然大发脾气,Jenny的妈妈和老师都已经注意到,每当他在家里或在学校里遭受到了挫折,他都会有如
1 有一天,蚯蚓出去散步,路上遇见了小猪。蚯蚓忍不住说:“天哪!你好胖哦。”猪不高兴地说:“可我吃吃睡睡,多开心啊。”  2 小猪和蚯蚓分手后,她一直想着蚯蚓的话,心里挺烦的。
爸爸、妈妈和孩子依偎在沙发里,一起捧着一本图文并茂的书,微笑着阅读,橘黄色的台灯光从背后暖暖地照着他们。这是多么温馨的一幕啊。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美好经历。  那么,我们通常是怎么给孩子讲故事的呢?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我们又遇到了哪些困惑呢?在这一期的沙龙里,闲情和各位爸爸妈妈就讲故事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你给孩子讲什么样的故事    问题:  你给孩子讲故事前,有没有对故事进行过筛选呢?
單脚立
然然两岁多一点时,有天我带她出去散步。下楼梯时,我一手拎着垃圾,一手拎着小家伙的水杯,没走几步,她就要我抱。  “妈妈双手都要拿东西,怎么才能抱你呢?你帮我想个办法吧!”我两手一摊。小家伙琢磨片刻,给出了她的办法:“我拿水杯,你抱我。”  多么两全其美的办法,而且是孩子自己想出来的。结果那天是:被抱的理直气壮,抱人的心悦诚服。  然然坐公交车时,每次都要求负责投币。刚开始,小家伙总要好几次才能投进
我变成了小老头
经常听到大人夸奖自己家的宝宝:“我们家孩子从小到大可听话了,让他做什么都照做。”  在传统家庭教育观念中,“乖不乖”是评价孩子懂不懂事的基本标准。似乎乖巧听话的孩子将来必定有出息,逆反不听话的孩子则一定会误入歧途。所以一旦发现孩子不听话,父母就会烦躁焦虑,千方百计地想把孩子训练得听话一些。  没错,乖孩子对大人的生活干扰最少,能够大大减轻父母的工作量;但在漫长的成长历程中,乖孩子的竞争力,可能并不
【情景案例】  网友问:现在的家庭观念和以前比,已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但是家庭教育研究远远没有跟上。以前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有其定位,现在家长和孩子应该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李季教授回应:为人父母,不要以“家长”自居,我们只是孩子的父亲和母亲。“家长”是“你说了算”的封建专制角色观念“家长”是社会、学校对我们的尊称,“家长”的权威要得到儿女心悦诚服的认可才有家长可言。  我们真正的角色是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