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进补不能乱来

来源 :人生与伴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xian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立秋一到,天气虽然早晚凉爽,但白天仍有秋老虎肆虐,所以人的身体极易出现倦怠、乏力等情况。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秋季进补是十分必要的,但进补不可以乱补,应注意避免以下问题。
  
  1.忌无病乱补
  无病乱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血中胆固醇增多,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2.忌虚实不分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会伤害身体。
  保健养生虽然不像治病那样严格区别,但应按用膳对象分为偏寒、偏热两大类。偏寒者畏寒喜热,手足不温,口淡涎多,大便溏,小便清长,舌质淡。偏热者,则手足心热,口干,口苦,口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若不辨寒热妄投药膳,容易导致“火上加火”。
  
  3.忌多多益善
  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可引起腹胀,不思饮食;过量服用维生素C可致恶心、呕吐和腹泻。
  
  4.忌凡补必肉
  动物性食物无疑是补品中的良剂,它不仅有较高的营养,而且味美可口。但肉类不易消化吸收,若久吃多吃,对胃肠功能已减退的老年人来说,常常不堪重负,而肉类消化过程中的某些“副产品”,如过多的脂类、糖类等物质又往往是心脑血管病、癌症等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饮食清淡也不是不补,尤其是蔬菜类更不容忽视。现代营养学观点认为,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
  
  5.忌以药代食
  药补不如食补,重药物轻食物是不科学的,因为许多食物也是有治疗作用的药物。如多吃荠菜可治疗高血压;多吃萝卜可健胃消食,顺气宽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药能补脾胃。日常食用的胡桃、花生、红枣、扁豆、藕等也都是进补的佳品。
  
  6.忌重“进”轻“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家庭天天有荤腥,餐餐都油腻,这些食物代谢后产生的酸性有毒物质需及时排出,而生活节奏的加快,又使不少人排便无规律甚至便秘。养生专家近年来提出一种关注“负营养”的保健新观念,即重视人体废物的排出,减少“肠毒”的滞留与吸收,提倡在进补的同时,亦应重视排便的及时和通畅。
  
  7.忌恒“补”不变
  有些人喜欢按自己口味,专服某一种补品,继而又从多年不变发展成“偏食”、“嗜食”,这对健康是不利的。因为药物和食物既有保健治疗作用,也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会影响体内的营养平衡。尤其是老年人,不但各脏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需要全面系统地加以调理,而且不同的季节,对保健药物和食物也有不同的需求。因此,根据不同情况予以调整是十分必要的,不能恒补不变,一补到底。
  
  8.忌越贵越补
  “物以稀为贵”,那些昂贵的传统食品如燕窝、鱼翅之类可能并无奇特的食疗作用,而十分平常的甘薯和洋葱之类的食品,却有值得重视的食疗价值。另外,凡食疗均有一定的对象和适应症,应根据需要来确定药膳,“缺什么,补什么”,不要凭贵贱来分高低,尤其是老年人,更应以实用和价格低廉为滋补原则。
  (网摘)
  编辑 / 张秀阳
其他文献
传统大学德育的弊端之一是脱离生活。学校德育要走出困境,就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学生的生活世界是德育的根基,是德育的主题和素材的来源。德育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就是要
信用证欺诈始终是信用证业务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从欺诈主体来看,出口商出于故意或弥补履约环境的不利变化以及进口商对出口商发货与实际付款之间的时间差的利用都会对对方行使
详细介绍了0102^501综采工作面通过区段集中平巷联络斜巷(简称“接续横川”)过程中联络斜巷的支护、工作面调斜方法及通过方式。并且在工作面通过联络斜巷过程中积累了相关经验
代理是一项重要的民事法律制度.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市场主体对代理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我国的代理立法已不能适应各种代理事务的需要,因此补充和完善代理制度迫在眉
近年来,全世界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冠心病等慢性病的发病率大幅上升。令人惊奇的是,这些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在地中海沿岸发病率极低,这个奇特现象已引起世界医学界的关注。研究证明,这与当地独特的饮食习惯有关,因为这种“地中海饮食”能将脂肪降低至30%,将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降到8%,对于心血管的保健和预防肥胖大有益处。医学专家认为,目前我国中老年人群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发病率居高不下,学习和借鉴“地中海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