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白塞病43例临床特点分析

来源 :中国实用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FI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提高临床对肠白塞病的认识。

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肠白塞病患者43例,分析其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结果、治疗方法及疗效。

结果

43例肠白塞病患者中,男20例,女23例,发病年龄13~57(32.79±11.70)岁;中位病程6个月。81.39%的消化系统症状发生在其他症状之后。主要的消化系统症状为腹痛(65.11%),消化系统并发症包括消化道出血、消化道穿孔、肠梗阻等。43例肠白塞病患者各年龄段性别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下病变部位以回盲部、回肠末端、食管为主,镜下表现以溃疡为主。38例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内镜病理学活检主要表现为黏膜慢性活动性炎症伴溃疡形成、淋巴组织增生、黏膜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肉芽组织增生、慢性炎症伴坏死渗出、血管炎、淋巴滤泡形成、局灶肉芽肿等。35例患者应用激素治疗,包括单用激素及联合免疫抑制剂或沙利度胺等,大多缓解,其余患者未用激素治疗,应用沙利度胺或免疫抑制剂,多缓解。6例行手术治疗,手术原因:合并穿孔2例,癌变1例,误诊为结肠癌1例,误诊为溃疡性结肠炎1例,行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1例。

结论

肠白塞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大部分消化道系统症状出现在全身系统性表现之后,临床工作中常因无特异性表现而容易漏诊或误诊为其他疾病。部分患者可并发严重并发症。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肠白塞病的认识,避免误诊漏诊。

其他文献
目的总结轻型创伤性颅脑损伤(mTBI)患者并发脑震荡后综合征(PCS)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探讨PCS的发病规律。方法选取北京积水潭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12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mTBI患者276例,其中并发PCS者114例,未并发PCS者162例。调查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头部致伤原因及部位、临床症状及其持续时间、发生PCS的时间。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mTBI患者并发PC
目的探讨顿服中等剂量溴隐亭对非急症性泌乳素(PRL)型垂体腺瘤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非急症性PRL型垂体腺瘤患者43例,分别在顿服溴隐亭5 mg后2 h、3 h和12 h检测血清PRL水平,通过PRL下降率判断患者的疗效,并比较不同性别、PRL初始值及不同年龄患者疗效的差异。结果43例患者顿服溴隐亭后有效20
垂体腺瘤是颅内常见良性肿瘤,但部分具有侵袭性。近年来对侵袭性垂体腺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及影像学方面,而在其代谢物质与MR征象相关性方面的研究虽然不多,却有助于了解肿瘤细胞代谢和对相关影像特征的阐释。本文现就侵袭性垂体腺瘤的MR评估及代谢标志物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脊柱裂是神经管畸形的表型之一,由遗传与环境等因素共同影响。与脊柱裂发生相关的基因很多,主要基因和动物模型主要集中在信号通路上。本文就脊柱裂的发病机理和关键基因的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阐明脊柱裂的发病机制。
目的探讨侵袭海绵窦的大型及巨大型垂体腺瘤的临床治疗策略。方法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109例侵袭海绵窦的大型及巨大型垂体腺瘤患者,其中4例泌乳素型垂体腺瘤患者口服溴隐亭药物治疗,余105例患者行手术治疗,手术入路的选择根据垂体腺瘤的分型来确定。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不同手术治疗方式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结果105例垂体腺瘤中Ⅰ型63例(60%)、Ⅱ型15例(14.3
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是发病率高且致死、致残率高的疾病之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TBI所致原发性及继发性脑损伤是多种病理生理机制相互作用的瀑布式级联反应,因其损伤因素多且机制复杂,故目前TBI的治疗手段及治疗效果有限。近年来,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结果证实干细胞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TBI介导的神经损伤。因此,激活内源性神经干细胞(NSCs)和(或)外源性干细胞移植治疗可能是TBI治疗的新策略。本文围
目的探讨应用外周静脉高营养方案治疗妊娠剧吐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因娠妊剧吐住院治疗的1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治疗组84例,采用短期静脉输注脂肪乳氨基酸葡萄糖为主的高营养治疗;对照组60例,接受常规静脉输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48、72 h的恶心呕吐妊娠专用量化(PUQE)评分,治疗后72 h电解质纠正率,总住院天数及酮体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及胎盘原位保留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苏州市立医院住院分娩的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的孕妇共34例,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A组18例,行剖宫产术将胎儿娩出后再行子宫动脉栓塞术,然后行胎盘剥离术;B组16例,行剖宫产术将胎儿娩出后将胎盘原位保留,术后给予甲氨喋呤(MTX) 1 mg/kg单次肌肉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