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数学问题教学法运用初探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教学的“核心”,是数学学科知识点内涵及其联系的高度概括和生动体现。问题教学是数学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习学习技能培养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学目标要求内涵展示的重要平台。问题教学法深入实施,能够有效激发初中生学习探知情感、培养动手探究能力、提升思考分析深度,促进初中生全面发展进步。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教学法;运用初探
  数学学科是一门基础性的知识学科,问题是数学学科的“心脏”,是教学的“核心”,更是教师教学技能水平展示的有效载体。众所周知,数学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中,离不开问题案例的教学,并且将问题案例教学贯穿落实到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问题教学已经成为是数学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习技能培养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学目标要求内涵展示的重要平台。新实施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可以发现,问题教学成为双边互动过程有效开展的重要载体。问题教学法成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教学策略。教育学认为,问题教学法就是改变传统“满堂灌”的单一性教学方式,以问题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数学发现和构建的过程。从而锻炼提升初中生学习技能和学习素养。下面,我结合问题教学法的实践经验,对新课标下初中数学问题教学法进行简要论述。
  一、紧扣教材要义,设置情境,提出问题
  数学问题是数学学科知识内涵的概括,是教学目标理念的体现。教师在问题案例的设置时,不能“随手拈来”,不经研析,脱离教材目标要求,而应该根据抓住本节课教材的教学目标、学习目标、教学重点以及教学难点等内容,设置贴近教材、紧扣学生主体的问题案例,使所设置的问题案例能够更加具有针对性、更加具有深刻性、更加具有典型性。众所周知,创设具有生活气息、难易适度,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情境,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关键。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问题教学法实施过程中,要重视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诱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诱导学生主动探索。如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认真研析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平行四边形性质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以及教学重难点等内容,遵循学生情感发展规律,利用教学情境鼓励特性,向学生提出了“如图一,梯形ABCD中,AD∥BC,AB=CD=AD=1,∠B=60°直线MN为梯形ABCD的对称轴,P为MN上一点,那么PC+PD的最小值是多少?”问题内容,营造了初中生想提出问题的心理倾向,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提供了认知的基础,此时,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焕发,主动向学生提出了“如图二,将一块边长为12的正方形纸片ABCD的顶点A折叠至DC边上的点E,使DE=5,折痕为PQ,则PQ的长多少?”问题,这样就为更加深入开展问题探析打下了基础。
  二、注重策略指导,探究问题,掌握精髓
  策略方法,是初中生有效开展问题解答活动并取得显著成效的重要保障。教学实践证明,教是为了不教,教师为了教会学生自主、高效开展学习活动的技能和素养。因此,解题策略,探析方法的指导,是实施问题教学法的根本任务和最终归宿。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问题讲解过程中,善于搭建初中生有效探究的“舞台”,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自主探究、分析问题,对解答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能有初步的感知,同时,在教师的有效引导和指导下,实现问题解答策略的有效掌握和运用。如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学活动中,教师在问题案例教学中,创设出“如图,在△ABC中,点D是BC的中点,作射线AD,在线段AD及其延长线上分别取点E、F,连接CE、BF。添加一个条件,使得△BDF≌△CDE,并加以证明。你添加的条件是什么。(不添加辅助线)”探究实践案例,要求学生根据现有知识内容和解题经验,进行探知活动,学生在探知活动中,认为该问题“由已知可证∠ECD﹦∠FBD,又∠EDC﹦∠FDB,因为三角形全等条件中必须是三个元素,并且一定有一组对应边相等。故添加的条件是:DE=DF(或CE∥BF或∠ECD=∠DBF或∠DEC=∠DFB等)”,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再次分析案例活动,得到了问题案例解答的最佳策略和方法,学生解题过程如下:
  解:(1)添加的条件是:DE=DF(或CE∥BF或∠ECD=∠DBF或∠DEC=∠DFB等)。(2)证明:在△BDF和△CDE中
  ∵DE=DF,
  ∴△BDF≌△CDE.
  最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在探究解题基础上,对解题策略进行提炼升华,共同归纳总结出该问题解答的规律方法这样,这样就为更好开展解题活动,打下了坚实的策略基础。
  三、实施合作辨析,双边互动,形成技能
  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经过逐步的锻炼和实践,逐渐形成了问题解答的技能和素养。初中数学教师在问题教学策略实施中,应将培养学生解题素养和技能作为重要任务和目标要求,采用合作评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问题解答过程的评析活动中,针对解题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疑难问题、核心问题、难点问题,及时组织学生评价、讨论、交流,适时引导调控,促进初中生良好解题习惯养成。
  如学生在问题案例探究解答结束后,教师应组织学生组成合作评析小组,对自身或他人的解题过程进指导、评析,表达解题见解和观点,并通过讨论和交流,实现“策略”在评价辨析中更加科学,“技能”在讨论交流中更加进步。
  总之,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并创新教材的问题功能,联系学生生活经验,鼓励学生提出具有思考性和启发性问题,强化指导锻炼,实现学生探究能力、创新意识等方面学习能力的提升进步。
  (作者单位:江苏省新沂市草桥中学)
其他文献
通过回顾企业持续成长理论,论述了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成长驱动力演进。
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是一项广泛接纳雨水,抑制土壤水分蒸发,减少地表土壤的风蚀和水蚀,改善生态环境,降低受到干旱威胁风险的一项旱作农业新技术。同时一次覆膜可以连续种植
在假设交易谈判中讨价还价的过程无限进行的前提下,从数学的角度,讨论了谈判双方在进行每一次让步时,其让步幅度(或让步比率)所应满足的条件和要求。同时,也给出了买卖双方未来
剖析了影响图书馆员服务工作的因素,在提出了流通部当前面临的几个问题后,对提高高校图书馆流通部服务质量提出了几点建议。
高中阶段数学教学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将能力培养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探究能力作为学生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进行有效的锻炼和培养。本
化学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人们研究化学学的重要方法,近年来高考化学实验占的分数正在逐年增大,实验教学跟不上是制约我校化学成绩的重要因素。因此,我认为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实验教学。  一、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化学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概念、化学规律是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概括出来的,而化学实验对于建立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及加强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