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温克族民间药用植物及其与蒙古医药的比较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lai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鄂温克族传统植物学知识和相关文化多样性是通过鄂温克人与植物的相互作用而形成并经历了长期历史实践检验的知识遗产和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自然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挖掘、抢救、保护和应用价值。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少数民族药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在医药文献整理、药物资源调查、开发利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对于我国鄂温克族民间的植物药用情况鲜见报道。蒙古族和鄂温克族毗邻民族,社会生产方式相近,民族关系密切,因此蒙古医药知识是了解鄂温克医药知识的重要参考。
其他文献
以2,5-二溴噻吩为底物,经醛基化、KrOhnke吡啶合成反应、Suzuki偶联三步制备了联噻吩桥联双三联吡啶(BTTPY,总产率13%).通过紫外吸收及荧光光谱研究了其在酸性介质中的质子化效应,B1T
设计合成了外围以0.5、1.5、2.5代聚酰胺-胺(PAMAM)树枝形聚合物修饰的六苯并蔻衍生物HBC-C6-PAMAM-Dm(m=0.5,1.5,2.5),化合物结构通过了1HNMR、13CNMR、IR和MS的表征.测定了HBC-C6-PAMAM-D
摘 要:动静药性,用以表示药物的走守属性,是中药药性理论的组成内容之一,对于方剂组方配伍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但至今尚无系统的理论阐述本文着重分析动静药性的作用特点和功效应用,探讨走守药性论的其学术内涵,以期丰富中药药性理论,更好的指导中药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药性 动静    中药药性理论有着丰富的内涵,以动静论药性,概括中药的作用特征,亦是中药药性理论的组成内容之一探讨药性之动静有利于丰富中药
《医方集解》为清代著名方论书之一,本文通过对其中所应用附子的方剂进行统计分析,对附子常用的配伍药物进行统计分类,进而对其配伍规律进行探讨。
目的:通过护士对肺癌化疗患者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提高疗效。方法:对59例肺癌化疗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讨论:减轻化疗患者不良反应的关键是严密观察.及早发现,积极采取相应的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