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新加坡Laneway音乐节阳光灿烂的日子

来源 :Q娱乐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xiao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月26日,泛太平洋地区唯一的大型巡演式音乐节—Laneway音乐节在新加坡全新的滨海湾花园(Gardens By The Bay)揭开了2013年的大幕。这个起源于大洋洲的音乐节于2011年第一次来到亚洲,今年已是新加坡站的第三个年头。当日天公作美,阳光灿烂,在蓝天白云之下、碧绿草地之上欣赏各国音乐人的精彩演出,实在可谓“最浪漫的事”;而现场高效的组织管理、周到的媒体服务,亦为本次音乐节加分不少。
  相比于欧美、日本等著名音乐节动辄拿出老牌乐队、经典乐队来带动票房,Laneway音乐节在艺人选择上口味更为“独特”,尤其偏爱在过去一两年里上升速度快、令人耳目一新的乐坛新生力量,今年亦是如此:来自英国的四人乐队Alt-J不必多言,他们是2012年最受宠爱的新名字,音乐节上新加坡观众的大合唱就是最好的证明;澳大利亚乐队Tame Impala在过去三年里凭借复古迷幻摇滚强势崛起,去年的二年级作品《Lonerism》广受好评,他们在夜晚11点的演出仿佛带领观众穿越了时空;智利裔美国电子音乐人Nicolas Jaar自2011年出道以来现场表演一直备受赞誉,此番新加坡Laneway他奉献了当天最性感诱人的音乐;而诸如Cloud Nothings、Yeasayer等独立乐队也带来了充满活力的表演。
  当然,音乐节上也少不了那些早已被乐迷熟悉并喜爱的“老面孔”:挪威民谣二人组Kings Of Convenience为音乐节带来浪漫温馨的开场,温柔帅气的Eirik甚至在现场吟诗一首,而活泼调皮的Erlend则用自己奇怪的舞姿博得观众一笑;Divine Fits由老牌乐队Spoon主唱Britt Daniel、前Wolf Parade成员Dan Boeckner组成双吉他双主音阵容,两人有范儿的一招一式不禁让人感叹“姜还是老的辣”;生在比利时、于澳洲长大的Gotye虽然走红于过去一两年,但其实已是在乐坛拼杀超过10年的“元老”,他在此次新加坡Laneway音乐节上的表演堪称当天12个小时里最为精彩的演出。
  与此同时,本次新加坡Laneway音乐节上的女艺人亦是风格迥异、风姿绰约:冷艳帅气的美国短发女歌手Polica及其乐队带来了同样冷艳帅气的电音表演,因与Gotye合作热门单曲“Somebody That I Used To Know”而走红的新西兰姑娘Kimbra则以华丽的服饰和搞怪的台风引发摄影记者围追堵截。而当天最大牌女艺人Bat For Lashes在夜晚10点以一袭飘逸的白衣出场,身材高挑的她或引吭高歌或浅声低吟,举手投足无不透出强大的女王气场。
  Cloud Nothings
  Cloud Nothings的主脑人物Dylan Baldi是位“90后”美国小帅哥,此次来到新加坡Laneway音乐节,Baldi蓄起了长发、戴着棒球帽,在后台与每一个陌生人亲切交谈,一副可爱友善的模样俘获了不少记者叔叔阿姨的心。而在舞台上,Baldi却完全是另一个样子,狂躁的吉他扫弦与充满爆发力的嗓音令人想起Nirvana式的少年心气,仿佛在告诉观众,Cloud Nothings已不再是3年前Baldi的“卧室项目”,它已经蜕变为成熟强势的独立音乐生力军。
  Q&A
  3年内发行了3张专辑。你是如何做到如此高产的?有没有遇到过创作瓶颈?
  我觉得3年发行3张专辑并不算是特别高产。我真希望能再多做点音乐,但是巡演占去了很多精力。我努力争取每天创作至少一首歌曲,不管是好是坏,这样我就能获得一点成就感,否则我就会觉得自己太懒惰了。
  你怎么来概括3张专辑的变化与演进?
  它们反映了我随着唱片而成长的过程。第一张专辑就是我最开始写的那些歌。接下来每张专辑都反映了我在歌曲创作上的进步。和两年前相比,我现在写出来的音乐要有意思得多。
  《Attack On Memory》的歌词听上去更阴暗更沮丧。这跟你当时的个人心态有关吗?
  绝对是我当时个人心境的反映。那时我很担心自己的乐队不会成功,因为那样就意味着我彻头彻尾地浪费了自己3年的生命。幸运的是,后来的结果不错。
  很多乐队的专辑听上去都比现场更“干净”。但在《Attack On Memory》中,你很好地保留了现场演出中的能量和冲劲。你是如何做到的?
  专辑里唯一收录的声音就是我们乐队在录音室里现场演奏的声音,因而在现场演出的时候自然就能很好地体现。凡是我们在现场无法表演的东西,我们绝不会强加到专辑里。
  当你决定辍学组乐队的时候,你给父母写了一封长达7页的邮件解释你的决定。还记得邮件里的细节吗?
  我就写了我是如何憎恨学校,我不想像别人那样走一条上大学找工作的“正常”道路,我想追求的是完全不同的东西。好在我的父母没有反对我的决定。不过现在回想起来,其实那封邮件写两段就够了,不用写上7页。
  你在大学里学过萨克斯风演奏。有没有想过用在你的专辑里?
  没有。我喜欢爵士乐里的萨克斯风,放在古典音乐里也不错,但在摇滚乐里使用萨克斯风肯定会非常难听。
  你对在新加坡Laneway音乐节上表演感觉如何?
  我很兴奋。这是我第一次来新加坡。之前亚洲国家里我只去过日本,那是全世界我最喜欢的地方之一。我对新加坡还没什么了解,但我对这次演出和整个音乐节期望很高。
  Nicolas Jaar
  2011年,生于纽约、拥有智利血统的电子音乐人Nicolas Jaar首张专辑《Space Is Only Noise》大获好评,多家知名电音媒体皆将其选为年度最佳专辑。在Laneway音乐节前一周,《Q》在香港全新小型室内演出场所E-Max观看了他的表演,那个夜晚他仿佛把全场观众带到了柏林或伦敦的火爆夜店,无论男女、无论国籍,每个人都在他制造出的强烈节拍与声场中忘情舞蹈、全心投入。无怪乎著名电音文化网站Resident Advisor的读者连续两年投票都将Nicolas Jaar送上“最佳现场”的宝座。此番在新加坡,Nicolas Jaar亦奉献了当天最为“性感”的演出——在傍晚的阳光下,Jaar和他的两个乐手用极具挑逗性的电子节拍、潇洒倜傥的萨克斯风、充满异域风情的吉他,让草地上的观众纷纷翩翩起舞、欲罢不能。   Q&A
  你上周在香港的演出非常棒,但Laneway是完全不同的场地。在现场方面,你会有意对室外音乐节与室内俱乐部的表演加以区别吗?
  每一个演出场地对我来说都是不同的。我一直相信,现场音乐应该与当时的场地、特定的观众群相呼应。我会根据当地的文化、有什么样的人来看我的演出,来决定自己在现场表演怎样的音乐。今天阳光灿烂,前面每个乐队表演的都是摇滚乐,而我是现场唯一一个能做电音舞曲的人。当然摇滚乐很酷,我也喜欢摇滚,但今天草地上的观众一直在听、在看,还没有人真正舞蹈起来。所以我今天不会玩什么实验的东西,我只想让观众跳舞。
  我的每次演出都是即兴的。我有大概50首歌,每次会针对不同的场地和观众即兴挑5首或7首来演。我的两个乐手特别棒,他们全都听我的。如果我说,今天要玩点能跳舞的,让大家开心一下,那他俩立刻知道要表演什么曲目。这样的表演方式更能让我兴奋,因为我的工作就是不断地到处表演自己的音乐,比起一成不变的歌单,我更喜欢这种随性的变化。
  你去年从布朗大学毕业,现在还会想念读书的时光吗?当初为什么选择“比较文学”这个专业?
  毕业既好也坏。好的方面是我终于有充分的自由做我想做的事,比方说我可以来新加坡待上3天。但离开学校也挺奇怪的,因为上学念书是件好事,也有人告诉你每周应该做什么。现在我自己是自己的老板,反而觉得更不容易了。选择“比较文学”专业是因为我一直喜欢读书,特别是哲学书籍。我自己是做音乐的,所以不想再学音乐相关的东西了。我更喜欢让书籍来影响我的音乐,而不是让音乐来影响音乐。
  能透露一下你毕业论文的主题吗?
  我的毕业论文研究了两个文本:一个是Jacques Derrida(注:法国哲学家)的著作《马克思的幽灵》(Spectors Of Marx),另一个是William Faulkner(注:美国作家)的著作《押沙龙,押沙龙!》(Absalom, Absalom!)。我的论文就是关于这两本书的。我就说这么多吧,再讲下去就很枯燥了。
  去年你自己的厂牌发行了一张名为《Don’t Break My Love》的合集作品,所有的音乐都是放在一个叫做The Prism的铝质金属盒里。你是怎么想到这个创意的?
  那其实更多是一个实验。我很想知道,如果载有音乐的媒介本身跟音乐产生关联,那是否会改变音乐?如果我给你一个“物体”,这个“物体”自身就能放出音乐,那它会对音乐和听众产生什么影响呢?我的结论是,“物体”并不会有什么影响,人们只关心音乐本身。
  你出生于纽约,有没有特别喜欢的纽约乐队?
  我知道这听上去挺奇怪的,但对我个人而言,在我小时候,最喜欢的纽约乐队就是The Strokes,因为他们实在太纽约了。他们的贝斯手跟我还是校友。在我的成长道路上,我觉得他们是最能代表纽约的。
  这次音乐节上最期待哪位音乐人的表演?
  我是Tame Impala的超级乐迷。他们是当下我最喜欢的摇滚乐队。他们做的东西太棒了,简直可以说是完美的。
  Alt-J
  两个月前赢得水星音乐奖,在各大音乐媒体年终盘点上风光无限,最近又在全英音乐奖上获得多项提名,英伦新军Alt-J真算得上是满载荣誉来到此次新加坡Laneway音乐节。但正所谓“好事多磨”,当天Alt-J第二首曲目刚演到一半,就因为技术故障不得不中断演出,乐队成员也很无奈,向观众做出抱歉的手势。在接下来的几分钟里,台上工作人员以极高的效率解决问题,而台下等待的观众也给予巨大的耐心和热情,一起有节奏地鼓掌并高喊:“Alt-J!Alt-J!”事后在谈到这一幕时,键盘手Gus对观众表示非常感激,并不无感慨地说:“有这样的观众在现场,乐队什么困难都能克服。”
  重新恢复演出后,从《Tessellate》到《Breezeblocks》,从《Matilda》到《Taro》,乐队的几乎每一首歌都赢得观众大合唱,可谓是当天最深得人心的艺人。有东南亚记者说,Alt-J的四个小伙儿在台上特别平静放松,与当天多支摇滚乐队相比实在台风迥异。但《Q》更愿意说,相比于此前舞台上多位狂躁的美国摇滚青年,Alt-J展现的则是四个成员之间的完美默契与英国乐队令人心情愉悦的“节制之美”。
  Q&A
  《Q》中文版刚刚报道了你们上月在香港的演出。对香港粉丝的印象如何?
  Gus(键盘):让我们来形容亚洲挺难的。但每到一个以前没去过的地方,我们都能惊讶地发现,原来这里竟然有这么多人听过并喜欢我们的音乐,香港和新加坡都是如此。
  Gwil(贝斯/吉他):也许我们的经历还不足以对每个城市给出自己的看法。我们每到一处的行程不外乎就是住酒店、去场地、演出,我们当然也想出去走走、看看当地风土人情什么的,但是根本没有时间。
  Gus:是啊,我们在香港只待了24个小时,但演出和歌迷都很棒。
  对于你们来说,2012年毫无疑问是非常成功的一年。在各种赞誉面前,你们如何保持冷静?
  Gus:不断巡演就能让我们保持冷静,因为一直在旅途中奔波,根本没有时间坐下来关心一下外面发生了什么。我们要做的就是一直演出啊演出,干好这份本职工作。
  想过下一张专辑的方向吗?
  Gus:我们只做自己感兴趣的音乐,而不是给其他人做音乐或者听起来像是什么其他乐队的东西。我们有自己工作的方式,不会将自己限制于某一种特定的风格。
  Gwil:我们的第一张专辑就是在录音室里摸索、碰撞出来的,可以说很多细节都是“美丽的意外”。所以我现在也没办法讲下一张专辑会是什么样。我认为,事先为一张专辑设定概念并不明智。
  第一张专辑这么受欢迎,会不会担心所谓的“第二张专辑综合症”?
  Gwil:实际上,第一张专辑的成功让我们对自己的音乐事业更有安全感了。如果一个乐队第一张专辑没做好,那他们就会赶紧冲进录音室赶制下一张专辑,但我们就不必如此。   Gus:而且我们现在可以说,Alt-J的第二张专辑一定会有听众的。
  有些人说“吉他音乐已经死了”(Guitar music is dead),你们觉得呢?
  Gus:那都是饿肚子的记者们编出来的。有的媒体就喜欢说一些鲁莽的大话。
  Gwil:他们还说过“绘画已死”呢,但实际上绘画根本就没有消亡。再说了,我们也从来不认为我们做的是吉他音乐,它是死是活跟我们也没啥关系。所谓“吉他音乐已死”,我想大概是三和弦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吧。(此时Gus和Gwil四目对视并同时说:也许还没呢!)
  Gwil:呃,是啊,三和弦的时代必然还没结束呢,你们就当我没说哈。
  你们的第一张专辑里提到了很多电影。能否说说2012年你们喜欢的电影?
  Gwil:Gus你个电影达人,这个问题你来吧。
  Gus:去年我最喜欢的电影是《南国野兽》(Beasts of the Southern Wild)和《月升王国》(Moonrise Kingdom)。
  花絮
  有记者问Alt-J的iPod里都存了谁的歌,金发小帅哥Gwil就掏出自己的手机,一边看一边说:“我前几天刚整了一个下MP3的玩意儿,里面的歌还不多呢,我给你们念念都有谁的歌哈:嗯,Alt-J……”在场记者顿时笑成一团。随后,在念出来Bloc Party、Django Django、LCD Soundsystem等名字之后,Gwil还不忘加上一句:“我可都是花钱下载的啊!”记者们又都笑倒了……
  TameImpala
  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澳大利亚的珀斯(Perth)被人们称作“最与世隔绝的城市”,而当来自珀斯的乐队Tame Impala在2010年发行首张专辑《Innerspeaker》的时候,地道的复古迷幻摇滚也让人们怀疑这些小伙儿是否“与世隔绝”了几十年;去年发行的《Lonerism》更是再度赢得媒体盛赞,也让人们对乐队在本次Laneway音乐节上的表演更加期待。长发翩翩的主唱兼吉他手Kevin Parker一张口就令你想起John Lennon与Syd Barrett,而在新加坡23点的黑暗夜空之下,伴随着舞台上炫目的灯光,Tame Impala的5位帅哥用迷离梦幻的声场将人们带回到神奇的20世纪60年代。
  Q&A
  很多人都很喜欢《Feels Like We Only Go Backwards》的MV,能谈谈这个视频吗?
  这支MV来自英国导演Joe Pelling和Becky Sloan。我们在网上看过他们以前的作品,大伙儿都很喜欢,于是我们的唱片公司就邀请他们来为乐队量身定制这支MV。
  2013年有什么计划吗?已经想过新专辑的方向了吗?
  现阶段对我们来说就是休息、放松,我们也不想一刻不停地做专辑。等我们休息够了以后就会进录音室。当然,在Tame Impala之外,我们乐队里每个人手头都还有其他的音乐项目。
  你们对免费下载MP3这事儿怎么看?
  我们不觉得这是什么问题,反正现在也没有哪个音乐人真能通过卖音乐赚钱。再说连我们自己都从网上免费下载电影看……所以只要大家还能来看我们的演出、买我们的T恤,是否掏钱买音乐真的无所谓。我们的钱是通过卖T恤挣来的,而不是卖音乐。当然我们这次来新加坡演出也会挣钱啦。
  花絮
  Tame Impala在记者会上的表现如同他们的迷幻音乐一样“鬼马”。有记者问他们最喜欢的音乐人是谁,乐队各位帅哥给出的答案可谓风马牛不相及:键盘手Jay Watson说他的最爱是AC/DC,鼓手Julien Barbagallo的答案是Genesis,吉他手Dominic Simper号称自己最爱Francoise Hardy,说到这里连乐队成员们自己都笑成一片了,于是主唱Kevin Parker赶紧为这些的队友打圆场,一本正经地表示自己最喜欢的音乐人是David Bowie。而Kevin Parker本人的法国情结也在记者会上表露无遗。很多人都知道,他的女友Melody Prochet是位巴黎女歌手,拥有自己的dream-pop音乐项目Melody’s Echo Chamber,Parker亦是其首张专辑的制作人。当有记者问起Kevin Parker在《Lonerism》中最喜欢哪首歌时,他没有犹豫就说是以法语命名的《Endors Toi》。而在谈及自己最想合作的音乐人时,Parker更表示自己最想和已故法国音乐人Serge Gainsburg合作,因为他的法语歌词非常浪漫独特。
  Gotye
  关于Gotye,也许有些人对他的印象是《Making Mirrors》这张成功的专辑,并期待他在此次新加坡Laneway音乐节上奉献精彩的表演;也许另一些人对他的印象仅仅是《Somebody That I Used To Know》这首热门单曲,甚至会因此把他称为“one-hit wonder”,并对本次音乐节将他作为压轴演出艺人感到不解。然而,当演出在1月27日0点50分准时结束时,人们最终的结论几乎是一致的:这是本次新加坡Laneway音乐节上最好的一场演出。
  那些认为Gotye的全部看家本领只是一首大金曲的人,一定会对他在舞台上的精彩表现备感惊讶:这位帅哥绝对不是只会拿着话筒的“流行歌星”,而是一个令人诧异的乐器多面手,从键盘到架子鼓,各种设备无所不能。与此同时,他的嗓音状态仍能保持得非常好。舞台上硕大的LED显示屏闲置了整整11个小时,却在Gotye最后的压轴演出上大放光芒,五彩缤纷的抽象图案、简单生动的手绘人物,丰富的视觉形象伴随着音乐节奏在屏幕上此起彼伏。在演出的间歇,Gotye还非常认真地带领全场观众学唱下一首歌的和声,并教大家“不要停,看看你们能唱多久”,几分钟后大屏幕重新亮起,他才告诉观众“真相”:“玩这个,是因为刚才视觉效果坏掉了……”机敏的应变可见一斑。   在倒数第二首歌之前,Gotye狡猾地对观众说:“下面这首歌,如果你们愿意的话,可以跟着一起唱副歌。你们懂的。”随后《Somebody That I Used To Know》的前奏响起,这是音乐节当天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台下手机、照相机、摄像机的电子屏幕刹那间亮成一片。整场演出的收官之曲选择了慢板伤感的《Hearts A Mess》,来自Gotye的第二张专辑《Like Drawing Blood》。演出的最后一秒,舞台骤然变暗,一声清脆的三角铁出现,一缕灯光打在Gotye的脸上,他露出顽皮而喜悦的笑容,而回应他的则是全场观众兴奋的欢呼与掌声。
  毫无疑问,这场压轴演出是一场视觉与听觉的饕餮盛宴,阳光、草地、音乐与爱洒满新加坡滨海湾花园的每个角落,也让人们更加期待2014年再次相聚新加坡的夏天。
  Q&A
  2012年对你来说是梦幻般的一年。那么2013年有什么打算?有计划跟其他音乐人合作吗?
  我还不清楚2013年是否会发行新作品,我希望不要再等上5年时间才有下一张专辑了(注:Gotye的上两张专辑相隔5年之久)。我最近跟Kimbra一起写了一些新东西,也想跟一些美国和加拿大的制作人合作。今年3月,我会去加拿大的一个乐器博物馆,跟当地的制作人有个合作。经过两年的巡演,我的唱片为我带来了那么多疯狂而意外的事情,我想是时候坐下来写些新歌了。
  你最近获得了2013年格莱美奖的提名。感觉如何?
  我用了两年时间做《Making Mirrors》这张专辑,2011年在澳洲发行,随后又是不断巡演,现在我又来到了亚洲演出,所以我想,格莱美对于《Making Mirrors》来说算是一个终点吧。我只在电视上看过一次格莱美颁奖,现场的表演都很棒,我也很期待今年的演出。我还不知道今年会有哪些艺人表演,但我相信一定都会是大牌。至于我自己得不得奖无所谓,第一次去到那里就已经是有趣的经历了。很多跟我关系很近的人都被邀请了:Kimbra、我的两个经纪人、我的女朋友,都有可能跟我一起去,我期待跟他们一起分享那个夜晚。
  你最喜欢在现场表演哪首歌呢?
  那绝对是《State Of The Art》,每次演这首歌都特别好玩,因为这首歌里有很多采样和键盘的声音。我的鼓手Michael和键盘手Tim在表演这首歌的时候都有充分的发挥空间,我们每次都一起“乱搞一气”,每次都即兴尝试不同的东西。
  花絮
  在演出前的记者见面会上,Gotye展现了自己极具亲和力的一面。当时Bat For Lashes正在舞台上演出,Gotye一进媒体棚,面对挤满了一屋子的记者甚至有点不好意思,还问大伙儿:“难道这会儿你们不是应该都去拍Bat For Lashes吗?”在长达5分钟的拍照时间里,Gotye一直非常配合地全程面带笑容面对四面八方的镜头,到后来他真有点坚持不住了,又对记者们说:“能给我讲个笑话吗?这样我能为你们笑得再久一点。”
其他文献
南部蒙福绅士的天堂迷幻灵魂乐。  Matthew E. White  Big Inner  DOMINO,1月21日  关于Matthew E. White,有一则未经证实的有趣传闻:据说他在成长过程中对Randy Newman的讽刺作品充满敬畏,甚至专门拜访了这位前辈的家,并亲手送上了自己的CD。其中可能就包含了“Hot Toddies”。归根结底,他在歌中传达了这样的信息:“你把我教导得很好。
期刊
重启事业的最后一击。  Marianne Faithfull  Broken English:Deluxe Edition  UMC,1月28日  《Broken English》是如此精彩的一张专辑,给人的感觉就像是Faithfull经历重重苦难才完成的一张唱片。1979年,这个曾经与Mick Jagger约会的前明星已经成为一个不可救药的瘾君子,青春的亮丽嗓音踪迹难寻,沙哑的咆哮中满含着生活的
期刊
由伯明翰ska乐队The Beat的两位前成员以及出生于赫尔的主唱Roland Gift组成的Fine Young Cannibals是一支拥有众多打榜金曲的流行灵歌组合。他们的第二张专辑,1988年的《The Raw And The Cooked》中有两首歌都在美国登上了榜首。他们的倔脾气也很出名,1990年,他们因为抗议一条有撒切尔夫人出现的视频而退还了他们获得的全英最佳组合奖。到了1992年
期刊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昔日移动音乐的王者iPod俨然已经退居二线。配合新一代智能手机和各式蓝牙设备的强大功能,播放音乐已经不再受到插槽和电线的束缚。然而面对众多厂商的产品以及各式新兴的技术格式,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音箱可需要费一番脑筋。这里我们向你介绍无线音响的基本知识和推荐产品。  选择无线音箱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无线平台,而这取决于你播放音乐和控制的设备。DLNA和蓝牙平台都广泛地被平板电脑、智能手机
期刊
这个世界总是充满着疑惑,也满是误会。比如,摇滚是男人的长头发和破了洞的牛仔裤,还是荷尔蒙的冲动和疯子的狮吼?汽车是冰冷的机械和毁灭生命的元凶,还是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产物和有钱人的玩具?  或者,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当充满了艺术感染力的摇滚乐,乘坐上作为工业化结晶代表的汽车,这场艺术与工业的相遇交缠,能撞出怎样的火花?更重要的是,这种火花与青年文化结合起来,又能带来怎样的逆袭?  必须要说,青年
期刊
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新四大发明”吗?高铁就是其中之一,截至去年年底,我国高铁的总里程数已经位居世界第一啦!飞驰在大江南北的高铁,为我们提供了快捷便利的服務,也不断创造出举世瞩目的成就。高铁能够快速又安全地行进,它的铁轨功不可没。
期刊
有着残缺美的处子专辑再版上市。  Manic Street  Preachers  Generation Terrorists:20th Anniversary Edition  SONY,2012年  虽然当年未现真身就已饱受赞誉,这张处女作依然称不上完美—曲目太多,歌词太多,吉他独奏也太多,但是它却精准地传达了年轻、明亮、愤怒以及野心的感觉。这支来自Blackwood的4人乐队当年笃定全英国的
期刊
竖画分为悬针竖和垂露竖,它俩就像一對孪(luán)生兄弟,差别主要在“脚”上。
期刊
英国诗人雪莱曾在《西风颂》中写过这样的名句:春运来了,春晚还会远吗?这个构造如同反季蔬菜大棚一样的舞台,赵本山已经长久没有来了。我说服自己开始习惯,那些没有赵本山的日子。但当我夜不能寐时,翻阅经史子集四大名著,满眼却还是他拐一年摇一年的影子。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曰:“走两步,没病走两步!”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
期刊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横钩的写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欧体的其他钩画——斜钩和它的延伸筆画横斜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