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城市如何提升绿色空间

来源 :公关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k1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城市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城市的体量,这个根本性的问题隐藏在交通、房价、教育和医疗等城市问题的讨论之下。
  一个世纪之前,世界上只有十分之一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如今这个比例已经超过了二分之一。随着人类前所未有的进化成为城市物种,城市规划者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他们不仅要考虑如何安置所有的居民,让他们能够正常出行,养家糊口,送孩子上学,还要考虑怎么做才能減少碳排放量,节省城市的开支。
  很多地区的解决方案是提高城市密度,即在给定大小的空间内塞进更多的人。这样做的逻辑是,如果将城市向人口密度低的郊区扩建,则需要建设大型的交通运输与服务网络,那么就会像洛杉矶所一样,带来高昂的费用和大量的碳排放,但是单位面积土地所征收的税额却会下降。由于无法建设大容量公共交通网络,人们就开着私家车出行,造成更多的碳排放量,甚至影响健康的雾霾。
  随着城市密集度的提高,更多的人可以享受到便利的教育和交通服务。没有什么比一张地铁路线图更能直观地说明这一点。在市中心,遍布着地铁站,走一会儿就能看见一个车站,而在郊区,车站间的距离则要远得多。
  为了提高城市密度,把更多的人塞进有限的空间,像多伦多和基加利(Kigali)这样的城市最近都通过了反城市扩张法,强制要求城市向上扩展而不是向外扩展。不过哥伦比亚的梅德林似乎想出了更聪明的点子,这个城市的人口在1951到1973年间翻了三番,从1973年到现在又几乎翻了三番,如今总人口已经达到了240万。这座曾经因为吸毒和聚众斗殴而臭名昭著的城市,为了制止城市向外扩张,围绕着城市边界设计了一个环形花园。这个项目雇佣了5000人,打算花15年时间来修建环形花园。这个花园的总长将会达到74公里,同时将解决高密度城市的一个综合症,即绿化空间的稀缺。
  许多提高城市密度的尝试都将绿地空间考虑在内,引发了一阵建造未来“垂直公园”的全球风潮。最有名的例子要数2014年在米兰修建的Bosco Verticale垂直公园。这个垂直公园由两栋27层高的大厦组成,大厦的各个立面共种植了900颗树,这些树可以过滤污染,吸收雨水,缓解城市热效应。


  同时巴黎正在城市环路的上方进行“千树公园”与住房开发的建设。设计理念是在高速公路上方建造一种由树木和住房构成的桥梁,希望避免建造人挤人的“白蚁塚”式建筑,让更多的人进入这些可用的空间。
  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上涨的空间成本。对于这个问题有很多对策,其中最普通的方式便是用公寓取代联排住宅。伦敦--这个全世界房价最贵的城市,曾经被空间利用率很低的排屋所环绕,这些排屋的总长度可达30多公里长。在1960年代进行的城市更新中,英国50万座排屋被拆掉,被新公寓所替代。
  另一个有效的途径是确保每一寸土地都得到了切实的利用。沙特阿拉伯刚刚打破了其反税收的传统,对闲置的城市空间强制征税,巴黎也通过了一项税收法律,对无人居住的房屋征收五倍的税。
  然而,城市提高密度也会带来一些发展的契机,能做一些以前无法做的事。比如,巴塞罗那为了解决汽车噪音和污染问题,夺回了60%的街道空间。9条街区被合并为一些大型街区,车辆只能在大型街区的边界上来往。在每个大型街区内部,只允许居民与物流用车,并限速10英里每小时。
  德国的曼海姆则走的更远,他们设计了一个无车街区,实际上这个街区根本没有道路。房屋之间被成排的树木和果园隔开,鼓励居民从家里走出来,在公共空间里活动。在街区的边缘留有一条主路,也可以通过电车车站到达城市的其他地区。
  这就是城市密度所许诺的未来:一个干净且没有喧嚣的地方,孩子们可以在街上玩耍,人们不用在雾霾中呼吸,健康因此得到改善。只有周末需要远行时,才会使用车。
  当然,只有基础设施建造得当,这些设想才会实现。亚洲的许多大城市的人口密度远远超过了西方的同类城市。比如,首尔的密集度就是柏林的四倍。
  也许有人会说他们不想住在公寓里,他们想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立住房。我也想这样。但是城市若想更可持续的发展,就要改变心态,考虑城市的高密度。人们希望拥有一栋位于郊区的房子,可以直接开车到家门口的想法,这种个人主义的想法符合1950年代的美国,郊区建设者和汽车推销员们极力宣传着过度简化的美国梦:“我们每个人的欲望和才能,都取决于我们到达的地方以及到达的速度。”(that each of us determines by his own desires and talents where and how fast he travels)。但这样的信条一旦遇到堵车就是毫无意义的废话了。
  我们中的大多数都居住在城市中,要么一起过得更好,要么一起过得更糟。我们可以选择接受这个事实,在高密度的空间中过更好的生活。当然,也可以选择将生命浪费在堵堵停停的机动车道上,躲在自己的坚硬外壳中,相互咒骂。



其他文献
画画是最具个人意志色彩的事,它不须顾及任何人的理会,于自己的王国里自由驰骋。因此有的畫家涉笔于林泉高士、寺观道释;有的画家取材于市井风情、现代人物;有的画家逸笔草草、酣畅淋漓。在这众多不同的艺苑里,刘西林独辟蹊径,开拓了一块与众不同、令人瞩目的工笔花鸟世界。  刘西林,1954年生于牡丹甲天下的曹州。曹州画牡丹蔚然成风,画写意花鸟高手云集,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如果刘西林走写意花鸟的路子,
期刊
在“西风烈,长空雁叫”,西画潮流、现代观念多元碰撞挑战下,中国画的发展正处在一个激烈变革的漩涡之中,“笔墨当随时代”,如何从审美理念、形式、语言等方面反映时代精神,则是画家面临的艰难选择,要么选传统没有的,要么把传统做出新意,而河北画院原院长、河北省美协原副主席南恽笙则以作品实力说话,“出新变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释放自身内在的生气活力,以“南氏特色”回应了时代的呼唤。  南恽笙画马透射
期刊
教育背景:  1975-1978年,河北省藝术学校舞台美术科  1986-1988年,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绘景专业  1999-2001年,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研究生课程高级研修班  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河北省舞台美术家学会会员  河北省河北画院油画院研究员  部分集体展览:  1997第二届中国静物画展  1999庆祝建国五十周年河北省美术作品精品展  2001中央美术学院《认同处境》创作绘
期刊
苏继海,男,1957年生,汉族,安徽省蚌埠市人,现居北京。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华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世界教科文卫组织专家成员,现国家一级美术师。北京工商大学专家导师、客座教授。中国当代泼彩画研究院院长。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作品多次参加全国重要赛事,国际艺术大展,入编多部名人录,精品集等。出版的画集有《中国艺术名家苏继海》《艺海情画》《当代名家》等作品集,作品入制“中华
期刊
在中国文化史上以狂放不羁而名留青史者众多,大名鼎鼎者例如屈原、李白、徐渭等,皆是千百年后名篇典故依旧不断传诵的传奇人物。在清代也有一人个性鲜明,书画文章皆有声名,艺术风格影响了多位现代著名画家,那就是“七道士”曾衍东,他被誉为“被遗忘的漫画先驱”。  曾衍东(1750—1830后),字青瞻,一字七如,号七如居士、七道士,祖籍山东嘉祥,为曾子第67代孙。清乾隆壬子(1792)举人。七道士性落拓不羁,
期刊
如今,艺术作品的数量和类型都达到了高峰。画廊的数量有所增加,甚至在一些国家人们可以免费参观。重要作品的价格以及重要的画家都更受媒体重视。在这样的前提下,提出“艺术已经终结”的理论似乎是荒诞的。而且这一理论似乎也没有意义,怎样算是艺术的终结?  但是这一理论并非毫无道理。尽管才华横溢的艺术哲学家们承认,艺术作品仍然会保持大数量的产出,且会以更新、更令人激动的方式出现,但他们仍然一直严肃看待这一问题。
期刊
近日,一则关于大理大学拟取消该校公共关系专业2017年招生计划的消息,引发了公关学界、业界的共同关注。  其中,尤以该校公共关系专业部分校友发出的“令人费解,甚至愤怒”、“丢掉初心,何以前行 ”质疑之声,成为争论的焦点之一。  其实,大理大学此举未必对公共关系专业的发展就是坏事,既有在特定大环境、大背景下,高校应用型专业转型的必然性,也是换一种角度思考公共关系专业建设的新契机,更有可能以此为新起点
期刊
当艺术性的创作成为一种运动的时候,因着功利性,它就发生了变异。在任何时候,艺术脱离个体生命与传统结合的独特表达,都会变成一种影子艺术,一种重复性制作。当代的书法创作已经有了走向空洞的一些迹象,出现了重“技”而失“道”的一种趋向,值得警惕。  空洞是指注重外表而没有内质,注重形式而缺乏内容,今年是北京画院建院60周年。1957年5月14日,时任国务院总理的周恩来在北京中国画院成立大会上提出“努力创作
期刊
在今年中国嘉德春拍中,有一件《南宋四朝宸翰》书法手卷格外引人注目。不仅是因为这件拍品是集南宋前四位皇帝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御书诗为一卷,更为重要的是,这件拍品曾经出现在2012年纽约苏富比的亚洲艺术周上,当时估价75万至100万美元,最终以568.25万美元成交,成为了当年纽约亚洲艺术周书画拍卖的最高价。因而,其再次出现在拍卖市场上,被视为中国艺术品海外回流进入“2.0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  
期刊
近日,大理大学因该校的公共关系专业第一志愿率低、新生报到率低,校党委把“取消该专业2017年招生计划”搬上了议事日程。消息一出,立刻成为公关圈里的热点话题。  这并不是中国公关界第一次涉及“取消公关专业”的话题了。2016年,具有“中国公关本科教育黄埔军校”之称的中山大学,其公共关系本科专业和硕士专业正式取消和停招。而早在1998年,公共关系学科一度从教育部专业目录上被拿了下来,停止目录内招生,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