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浙江地方政府决意向陷入危机的飞跃集团伸出援手,以期帮助企业度过难关。
2007年以来,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中国纺织业出口萎缩,海外业务大幅减少,今年年初信贷紧缩,有“全球最大缝纫机厂商”之称的浙江飞跃集团,面临资金链随时断裂的危险。此时政府向飞跃集团伸出援手,似乎“雪中送炭”。政府此番决策初衷,当然也是好的。但这到底是明智之举,还是一次干预市场规律的非理性行为呢?
略知中国民营企业艰难历程者或许都会觉得,政府这次相救是对民企的莫大支持,值得企业家们额手称庆。毕竟,能得到政府如此“厚爱”的向来只有国有企业。但事有两面,河有两岸。大多数资金密集型国企利用政府的“父爱”,把企业亏损归结为政策性负担,不断获取政府补贴和银行贷款,这就是经济学里所谓预算软约束。众所周知,国企改革遇到的最大障碍正是预算软约束。那么,飞跃集团在政府“厚爱”之下是否也会步此类国企后尘?
飞跃集团发展到今天,实际上也已成了某种具有政策性负担的企业。和国有企业一样,它实际上已变成了政府的“儿子”。儿子出事了,老子岂能坐视不理?可以想见,假如这个大型民营企业轰然倒塌,可能意味着地区就业与税收受到严重影响,大笔银行贷款变成呆坏账,这些都是地方政府不能承受之重。政府伸出援手,不难理解。对长期缺少关爱的民营企业来说,这种“父爱”自然也无比珍贵。但我看,对建设有效率的市场经济而言,这未必是件好事,对市场的影响可能是负面的。只要企业与政府有着某种亲密关系,或者政府把一些政策性负担加在企业头上,预算软约束就会一直存在,企业这个“儿子”就永远无法长大,无论这个“儿子”是国有还是私有。
再者,政府的选择能力和判断力,太容易受政治及利益集团影响,让政府来选择救助或者扶持某个行业和企业,代价巨大且收效甚微。在一个政府主导、官僚盛行的市场中,民营企业不但会缺乏竞争力,而且很有可能成为政府腐败的源头。1997年金融危机后,泰国、韩国和马来西亚的私营企业在失去政府保护后大批倒闭就表明,产权私有化并不能解决企业效率的问题。近日,前国开行副行长王益被双规。此案也源于其和几家民营企业的暧昧关系。此案再次说明,少数民营企业勾结官僚,其肆无忌惮的腐败程度,有时比国有企业更甚。
改革开放三十年,成长于体制外的中国民营企业虽一路坎坷,却为中国经济腾飞作出了卓越贡献,创造了大量就业和税收,活跃了市场竞争,改善了整个经济效率。我国要进一步推进市场经济,就必须进一步消除对民营企业的偏见和歧视,还它们以公平的国民待遇,尊重这个企业群体的价值和地位。但是,对待民营企业,政府的态度不能矫枉过正,尤其要警惕在消除歧视的同时制造另一种不平等。对企业的正确态度应该是一视同仁,让不同类型的企业在一个公平环境下自由竞争。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应该是市场环境保护者、公共产品提供者和管理者。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和科学研究、法治上应有所作为,同时还有责任维护市场秩序、创造良好投资环境、促进生产力提高。
我们还应看到,市场经济与民营经济天然相融。民营经济天生产权明确,以盈利为追求,对市场信号反应最为敏感,而且为追求超额利润必须不断创新。只要真正放开,让民营企业平等竞争,民营企业就定能为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所谓“父爱”,弄不好反软化了民营经济竞争力,还是收起为好。
2007年以来,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中国纺织业出口萎缩,海外业务大幅减少,今年年初信贷紧缩,有“全球最大缝纫机厂商”之称的浙江飞跃集团,面临资金链随时断裂的危险。此时政府向飞跃集团伸出援手,似乎“雪中送炭”。政府此番决策初衷,当然也是好的。但这到底是明智之举,还是一次干预市场规律的非理性行为呢?
略知中国民营企业艰难历程者或许都会觉得,政府这次相救是对民企的莫大支持,值得企业家们额手称庆。毕竟,能得到政府如此“厚爱”的向来只有国有企业。但事有两面,河有两岸。大多数资金密集型国企利用政府的“父爱”,把企业亏损归结为政策性负担,不断获取政府补贴和银行贷款,这就是经济学里所谓预算软约束。众所周知,国企改革遇到的最大障碍正是预算软约束。那么,飞跃集团在政府“厚爱”之下是否也会步此类国企后尘?
飞跃集团发展到今天,实际上也已成了某种具有政策性负担的企业。和国有企业一样,它实际上已变成了政府的“儿子”。儿子出事了,老子岂能坐视不理?可以想见,假如这个大型民营企业轰然倒塌,可能意味着地区就业与税收受到严重影响,大笔银行贷款变成呆坏账,这些都是地方政府不能承受之重。政府伸出援手,不难理解。对长期缺少关爱的民营企业来说,这种“父爱”自然也无比珍贵。但我看,对建设有效率的市场经济而言,这未必是件好事,对市场的影响可能是负面的。只要企业与政府有着某种亲密关系,或者政府把一些政策性负担加在企业头上,预算软约束就会一直存在,企业这个“儿子”就永远无法长大,无论这个“儿子”是国有还是私有。
再者,政府的选择能力和判断力,太容易受政治及利益集团影响,让政府来选择救助或者扶持某个行业和企业,代价巨大且收效甚微。在一个政府主导、官僚盛行的市场中,民营企业不但会缺乏竞争力,而且很有可能成为政府腐败的源头。1997年金融危机后,泰国、韩国和马来西亚的私营企业在失去政府保护后大批倒闭就表明,产权私有化并不能解决企业效率的问题。近日,前国开行副行长王益被双规。此案也源于其和几家民营企业的暧昧关系。此案再次说明,少数民营企业勾结官僚,其肆无忌惮的腐败程度,有时比国有企业更甚。
改革开放三十年,成长于体制外的中国民营企业虽一路坎坷,却为中国经济腾飞作出了卓越贡献,创造了大量就业和税收,活跃了市场竞争,改善了整个经济效率。我国要进一步推进市场经济,就必须进一步消除对民营企业的偏见和歧视,还它们以公平的国民待遇,尊重这个企业群体的价值和地位。但是,对待民营企业,政府的态度不能矫枉过正,尤其要警惕在消除歧视的同时制造另一种不平等。对企业的正确态度应该是一视同仁,让不同类型的企业在一个公平环境下自由竞争。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应该是市场环境保护者、公共产品提供者和管理者。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和科学研究、法治上应有所作为,同时还有责任维护市场秩序、创造良好投资环境、促进生产力提高。
我们还应看到,市场经济与民营经济天然相融。民营经济天生产权明确,以盈利为追求,对市场信号反应最为敏感,而且为追求超额利润必须不断创新。只要真正放开,让民营企业平等竞争,民营企业就定能为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所谓“父爱”,弄不好反软化了民营经济竞争力,还是收起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