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急诊输液安全隐患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huajn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3.245
  资料与方法
  2007年6月~2009年6月我院门急诊输液室患者29160例,发生输液反应42例(循环负荷过重3例,药物不良反应37例,晕厥2例)。纠纷7例(沟通不良2例,输错药液2例,技术不过硬1例,处理问题不及时2例)。药物配制错误27次(查对不严6次,剂量错误3次,加错瓶7次,溶酶不当8次,配伍不当3次)。杜绝差错128次(医嘱单与处方不一致16次,配伍不当13次,患者身份不符37次,发错药42次,医嘱单转抄错误20次)。
  输液反应、护理缺陷的原因:①患者对输液滴速快慢缺乏正确的认识。有研究[1]报道,患者自行调节输液滴速过慢占23.3%,加快滴速者占80%。原因分析:输液存在体位的限制和空间的制约,常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不适;患者往往由于工作、学习时间紧张,想尽早结束输液;由于某些药物刺激,患者感觉疼痛自行调慢滴速。②个别患者空腹输液引起“晕针”。原因分析:患者因病无食欲或认识不足。机体在空腹状态下代谢减弱,针刺激活机体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易引起头晕、恶心、腹痛等。③患者自行调换输液位置。患者在输液室碰见熟人或嫌自己所在位置不适等而自行调换位置。④患者在输液进行中自行提药瓶离院。患者因有急事须马上离院。⑤患者未认识到药物过敏试验可能导致严重的过敏反应,皮试后自行离开皮试等候区。⑥护士巡视病房不及时,输液结束后患者自行拔液体。⑦患者输液后的穿刺部位有皮下瘀血。患者按压针眼的方法和时间不当。⑧个别护士缺乏药理知识,未按输注药物的使用说明、不良反应及患者病情来合理调整滴速。
  纠纷产生的原因:①患者到输液室排队交药,在输液高峰时段,护士因忙接药后未告知患者输液需等候的时间,而患者由于从挂号到输液经过多次排队,情绪已不佳,再加上疾病的折磨,患者等候时间较长,此时如果护士与患者沟通不到位,患者往往会把就医过程中的不满发泄到护士身上,护士工作中稍有疏忽就可能导致投诉。②在输液高峰时段,巡视时间相对不足,液体输完、药物外渗、药物点滴不畅等,护士未及时到位而患者又不知如何处理,此时极易引起患者或家属的不满而投诉。③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患者自行调换输液位置,护士不认识患者,护士又未认真核对而出错;护士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操作规程而配错药或溶媒,输液或换液时又未认真核对而出错;病室嘈杂,护士呼叫与其名字相近的其他患者时,患者匆忙答应而护士又未认真核对致使出错。以上三种情况虽然被及时发现未出现不良后果,但出现了护理纠纷。④年轻护士静脉穿刺技术不过硬且态度不端正而产生纠纷。
  药物配制错误的原因:①护士在药物配制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因工作忙乱未按操作流程或按定势思维方式导致配错液体、医嘱单转抄错误。②注意力不集中,不同瓶的药物加入同一瓶内或溶媒使用不当。③小剂量药品计算错误致配制错误。④药物的配伍禁忌不明,存在禁忌的药物于同一瓶中配制。
  护 理
  根据各个班次输液工作量情况,合理安排护士人数,实行二线值班,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推行电话预约,尽量使次日输液的患者避开治疗高峰期。
  加强护士的职业素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核、礼仪和患者沟通的技巧的培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对工作中发生的问题及时反映,及时改正。
  强化告知制度,规范输液治疗过程中的行为,在输液治疗过程中护患双方共同参与,使患者对输液治疗的风险认知度和依从性得到提高,确保患者安全。
  制作药物说明本,收集输液常用药物说明书并及时更新,便于护士对不熟悉药物的信息及时查找。制作药物剂量换算表、常用的药物配伍禁忌表。
  安排专职人员加强巡视,重点观察输液滴速、有无心慌、液体外渗及不良反应,认真做好交接班。
  加强同其他科室的沟通,如及时同药房人员核对药物发放、医生的医嘱单等方面的问题并及时纠正。
  将护理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及时记录到输液反应登记本、护理差错登记本。定期组织讨论,分析原因,制定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 王虹,杨小文.输液滴速问题调查分析及对策.护理学杂志,2004,21(11):46.
其他文献
物价持续上涨的后,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会计处理方法,金融形势出现了许多新问题。笔者对物价上涨和金融信息理论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物价上涨对企业的财务信息的影响,
微藻生物柴油是当前生物能源中最具发展潜力的一种新型能源,为更好地开发微藻生物柴油,筛选出适合制备生物柴油的富油微藻,以10种热带富油微藻为研究对象,对其生物量、总脂含
摘 要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时间窗内给予介入溶栓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48.4%和8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7%和62.1%(P0.05;与治疗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P0.05。  临床疗效治疗后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组总有效
摘 要 目的:观察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护理效果。方法:对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术前应解除其心理顾虑,做好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注意体位护理,重视术后功能锻炼和出院指导。结果:患者经术前和术后的有效护理及康复锻炼指导,肢体功能得到了康复,术后平均住院18天。本组除1例因锻炼方法不当而导致人工股骨头脱出外,其余无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具有关节活动好和下床早
以辣木籽为原料,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微波辅助提取辣木籽油的工艺条件,并将最佳条件下的辣木籽油得率及其品质与超声波辅助法、溶剂浸出法的进行对比分析。
师范院校创业教育科学体系应是师范院校创业教育内涵的逻辑拓展。师范院校创业教育有五个显著特征:创业教育目标的多元性、创业教育内容的综合性、创业教育方法的针对性、创
中国文献或教科书中认为“管理是为了有效地实现某种预定目标而对有关过程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综合性活动”。所谓管理,从汉语词义上来看,有“管辖”、“处理”、“控制”的含义。这些认识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管理的含义或是某一方面的属性。那么管理是否等于領导,我们鉴于领导在管理活动中具有的地位和作用,认为在管理的各项职能中,领导职能是最重要的职能。任何一个组织,不论其规模大小,都离不开领导。组织的有效程
摘 要 回顾总结监护室护士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包括医源性感染、体液污染、物化性危害、社会心理性危害。从而有针对性的采取防护措施,以尽可能地减少对监护室护士身心健康的危害。在确保监护室护士不受职业危害的同时可确保医疗质量,让监护室护士以良好的心态、饱满的热情及精湛的技术投入到工作中,为广大患者服务。  关键词 监护室护士 职业危害 防护措施
抽动-秽语综合征又名多发性抽动(搐),是一种以抽动为特征的神经精神系统的慢性疾病。多在2~13岁间起病,7~8岁占高峰,男孩多见。近年发病有增高趋势。成为儿科神经专业门诊的常见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