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德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是我们学校面临的重要任务,如何巩固学校德育的效果,使德育的效果更具有连续性和持续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新时期;德育;对策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社会知识化、信息网络化的时代,经济全球化为各种政治、思想和文化的交流铺平了道路,也为腐朽意识形态的传播制造提供了机会。正是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我们的各种社会问题更加突出,矛盾更为错综复杂,对德育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德育现状和客观环境的变化不相适应的矛盾明显地暴露出来,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不能令人满意,如何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成为广大教师共同关注的课题。
一、 更新观念,适应时代发展需要
1. 新的时代要求我们的中学生具有新的观念、新的素质。可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一些中学生,思想落后于时代的步伐。他们迫于升学的压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升学”书;或在优越的环境中长大,缺乏艰苦奋斗精神和拼搏进取意识;或对社会现实缺乏正确的认识……所有这一切,都不利于他们的成长与进步。因此,我们的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抓紧对学生进行新形势、新观念教育。
2. 知识经济大潮席卷全球的今天,要充分认识网络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要充分看到网络时代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的机遇,更多地看到网络给我们带来的积极作用和大好机遇。同时,还要注意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只有在思想观念得到转变的基础上,网络技术育人的优势才能得以真正发挥。要充分认识网络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积极运用网络技术。教师可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积极制作各种课件,使德育生动活泼。学校可运用校园网络,加强对学生的德育,积极推进学校德育工作信息资源建设。也可以定期针对一些现实问题,在网上开展一些专题讲座,或者创建一些相关专题网站,从而扩大网络文化教育,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二、 完善学校的德育管理组织和管理方法
1. 德育管理方法是达到德育目标,实现德育管理职能所应遵守的活动方式,是取得德育成效的精神工具和手段。它主要有德育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前者是要正确反映客观实际进行德育的决策,后者是控制和协调德育组织内的组成要素,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手段。在实践方法上,可积极采取行政方法和法律方法,它可以直接组织指挥调节德育管理对象,通过权威和服从关系,直接对管理对象发生影响。也可采取动机激励法,设置大、中、小、远、中、近具体目标,激发师生积极参与活动过程。要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广泛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要让学生参与管理,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责任感。
2. 要建立责任编制、控制层次,其中所有的要素都能在其位,行其事。当前学校的党团组织、学校德育领导小组、政教处、年级组、班主任、德育教师就是一个完整配套的德育组织系统,它既有决策指挥层,又有具体的执行层,职责范围明确合理,较适合新形势下德育工作新特点的要求,能按德育规律办事。
三、 积极开展因人施教
在德育过程中,我们既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而进行针对大多数同学的共性教育,如人生观教育、青春期教育、禁毒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等,又充分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而实施个性教育。加强个性教育,必须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1. 学生个别的特点。不同的学生受不同的环境的影响、教育,其体力、智力、兴趣、爱好、性格等存在不同特点。教师必须从各个方面了解学生的个别特点,如从学生家庭的成员结构、家长的教育要求、教育方法入手,了解学生个性、性格形成原因,了解学生的学习、劳动态度等等,从而为个别教育的成功进行打下良好基础。
2. 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教育。不同的学生对事物的理解和接受方式是不同的,存在的缺点和短处也是不尽相同的,有的学生不接受强硬的批评,希望与你和颜悦色地谈心;但也有的同学需要猛击一掌才能醒悟;有的学生是电脑高手,但对学习却提不起兴趣;有的学生善于积极为集体做好事,但自控能力较差;有的学生军事知识丰富,可以对答如流,但功课却不愿意做……反正一人一个样,都有其个性特点。学生间存在的差异性,要求我们的老师必须把准学生的思想动脉,有针对性地开展因人施教。如为帮助外向型、兴奋度较高的学生克服急躁、粗心、鲁莽的缺点,可以循序渐进地设计一些需要意志控制的活动、作业,培养他们的自制力和耐心;又如,有的学生由于父母离异,缺乏家庭的爱,性格孤僻,对人冷漠,对此,教师要用加倍的爱去关心温暖他们,增强他们的信心,培养他们活泼、开朗的性格。“学生好比一把锁,我们要用适合这把锁的钥匙去开启它,这样才会有效果。”我们的老师现在采用比较多的办法是“个别谈心”,在谈心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个性,从而寻找教育的切入点,效果甚好。
四、 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
学校应充分重视为学生成长创造一个和谐的、平等的、有利于发展的、具有民主氛围的人文环境,充分尊重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健康发展。应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激励和引导作用。学校应强化自我历史的宣传,塑造学校的精神,让每一堵墙壁都说话,每一座人文景观都成为德育的阵地。要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学校文化的熏陶,陶冶学生的情操。学校应大力支持学生组建社团,开展有意义的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进行自我教育、处理人际关系、调节和控制自身的行为习惯,同时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这有利于活跃校园气氛,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心理品质。
总之,德育的核心是引导学生学会做人,这也是现代学校教育的灵魂。我们要通过德育的创新,不断提高德育管理的实效性,更好地发挥学校德育功能,开创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王若维.网络时代对德育课教育的影响与对策[J].信息技术教育,2004(6).
[2]潘美华.浅论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J].上海教育科研,2002(7).
(乐清市虹桥镇六中)
关键词:新时期;德育;对策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社会知识化、信息网络化的时代,经济全球化为各种政治、思想和文化的交流铺平了道路,也为腐朽意识形态的传播制造提供了机会。正是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我们的各种社会问题更加突出,矛盾更为错综复杂,对德育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德育现状和客观环境的变化不相适应的矛盾明显地暴露出来,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不能令人满意,如何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成为广大教师共同关注的课题。
一、 更新观念,适应时代发展需要
1. 新的时代要求我们的中学生具有新的观念、新的素质。可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一些中学生,思想落后于时代的步伐。他们迫于升学的压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升学”书;或在优越的环境中长大,缺乏艰苦奋斗精神和拼搏进取意识;或对社会现实缺乏正确的认识……所有这一切,都不利于他们的成长与进步。因此,我们的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抓紧对学生进行新形势、新观念教育。
2. 知识经济大潮席卷全球的今天,要充分认识网络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要充分看到网络时代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的机遇,更多地看到网络给我们带来的积极作用和大好机遇。同时,还要注意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只有在思想观念得到转变的基础上,网络技术育人的优势才能得以真正发挥。要充分认识网络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积极运用网络技术。教师可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积极制作各种课件,使德育生动活泼。学校可运用校园网络,加强对学生的德育,积极推进学校德育工作信息资源建设。也可以定期针对一些现实问题,在网上开展一些专题讲座,或者创建一些相关专题网站,从而扩大网络文化教育,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二、 完善学校的德育管理组织和管理方法
1. 德育管理方法是达到德育目标,实现德育管理职能所应遵守的活动方式,是取得德育成效的精神工具和手段。它主要有德育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前者是要正确反映客观实际进行德育的决策,后者是控制和协调德育组织内的组成要素,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手段。在实践方法上,可积极采取行政方法和法律方法,它可以直接组织指挥调节德育管理对象,通过权威和服从关系,直接对管理对象发生影响。也可采取动机激励法,设置大、中、小、远、中、近具体目标,激发师生积极参与活动过程。要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广泛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要让学生参与管理,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责任感。
2. 要建立责任编制、控制层次,其中所有的要素都能在其位,行其事。当前学校的党团组织、学校德育领导小组、政教处、年级组、班主任、德育教师就是一个完整配套的德育组织系统,它既有决策指挥层,又有具体的执行层,职责范围明确合理,较适合新形势下德育工作新特点的要求,能按德育规律办事。
三、 积极开展因人施教
在德育过程中,我们既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而进行针对大多数同学的共性教育,如人生观教育、青春期教育、禁毒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等,又充分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而实施个性教育。加强个性教育,必须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1. 学生个别的特点。不同的学生受不同的环境的影响、教育,其体力、智力、兴趣、爱好、性格等存在不同特点。教师必须从各个方面了解学生的个别特点,如从学生家庭的成员结构、家长的教育要求、教育方法入手,了解学生个性、性格形成原因,了解学生的学习、劳动态度等等,从而为个别教育的成功进行打下良好基础。
2. 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教育。不同的学生对事物的理解和接受方式是不同的,存在的缺点和短处也是不尽相同的,有的学生不接受强硬的批评,希望与你和颜悦色地谈心;但也有的同学需要猛击一掌才能醒悟;有的学生是电脑高手,但对学习却提不起兴趣;有的学生善于积极为集体做好事,但自控能力较差;有的学生军事知识丰富,可以对答如流,但功课却不愿意做……反正一人一个样,都有其个性特点。学生间存在的差异性,要求我们的老师必须把准学生的思想动脉,有针对性地开展因人施教。如为帮助外向型、兴奋度较高的学生克服急躁、粗心、鲁莽的缺点,可以循序渐进地设计一些需要意志控制的活动、作业,培养他们的自制力和耐心;又如,有的学生由于父母离异,缺乏家庭的爱,性格孤僻,对人冷漠,对此,教师要用加倍的爱去关心温暖他们,增强他们的信心,培养他们活泼、开朗的性格。“学生好比一把锁,我们要用适合这把锁的钥匙去开启它,这样才会有效果。”我们的老师现在采用比较多的办法是“个别谈心”,在谈心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个性,从而寻找教育的切入点,效果甚好。
四、 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
学校应充分重视为学生成长创造一个和谐的、平等的、有利于发展的、具有民主氛围的人文环境,充分尊重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健康发展。应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激励和引导作用。学校应强化自我历史的宣传,塑造学校的精神,让每一堵墙壁都说话,每一座人文景观都成为德育的阵地。要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学校文化的熏陶,陶冶学生的情操。学校应大力支持学生组建社团,开展有意义的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进行自我教育、处理人际关系、调节和控制自身的行为习惯,同时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这有利于活跃校园气氛,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心理品质。
总之,德育的核心是引导学生学会做人,这也是现代学校教育的灵魂。我们要通过德育的创新,不断提高德育管理的实效性,更好地发挥学校德育功能,开创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王若维.网络时代对德育课教育的影响与对策[J].信息技术教育,2004(6).
[2]潘美华.浅论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J].上海教育科研,2002(7).
(乐清市虹桥镇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