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忘初心

来源 :初中生之友·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miann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终其一生都是在不断地行走罢了,只是,定要记得那最初的起点。
  ——题记
  这个世界一直在不停地改变着,悄无声息,不知疲倦,它丝毫没有考虑过别人的感受,一直在行走,不停地在变化。于是,慢慢地巧妙地隐藏了它本来的样子。有多少人不是这样?我们一直都在成长,变化了模样,也变换了心肠,在生活在社会在职场在学校中不断地碰撞。经历总会磨平它最初的想法,磨平你原本坚硬的棱角,变得世故变得圆滑,变得学会面对什么样的人就说什么样的话。你一直在向前走,只是恰巧偏离了方向。放心,生活会告诉你什么是成长。成长会让你变得更成熟更冷静更坚强,亲身试过的感觉才会更加真切。
  又忆起了她,那个我心中永远无法释怀的她。
  那个白色的影子在风中颤抖着,但她无暇顾及身体的冰冷,依然缓慢地向前蠕动着。她的身上肩负着母亲的责任,她蓬乱的头发滑到脸前,瘦削的脸,凹陷的眼眶,还有刺骨的寒风在她脸上刻下的印痕,无不在我的眼中渐渐放大,放大,越来越大。我远远地看着她,脸上露出了不屑。
  白色的头发、灰色的衣服很显眼。她佝偻着腰,干枯的手,像枯木一样在一双双锃亮却刻意避开她的皮鞋中间扒拉着几个盒子。我仔细地打量着她,她没有丝毫痛苦的表情,只有平静,平静得近乎麻木。一件棉袄胡乱地裹在身上,树枝般的枯手将刚刚拾到的几个塑料方便饭盒紧紧地揣在怀里。
  脑袋中隐隐约约地闪过一个字“脏”,便提起脚转身准备走,不想在她的身边停留太多的时间。
  刚要走,身旁有人议论:“她有个女儿,有精神病。”说得很轻,但我听见了,愣了愣又回过头。那女人,依旧是满脸的平淡与麻木,还有冷漠。和周围的人群相比,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只是在看到她的那一刻,都冻结了笑容,轻蔑讽刺地捂着鼻子匆匆走过,说是走过,不如说是逃离,就连个白眼也不舍得给予。是呀,我见过少男少女对拾荒者的厌恶,大腹便便的中年人对拾荒者的斥责,生意兴隆的摊主对拾荒者的驱赶。而我自己送去的也是冷冷的目光。
  面对这个有着我祖母般年龄的女人,我忽然感到了窒息般难过,为她,也为我自己。
  因为,很可惜,不是所有人都能在岁月的沉淀中变得越来越好,就像我,还有我们。
  我伫立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视线松散地分布着,只觉得画面如此熟悉,一个小女孩,开心地给路旁乞讨的人几张为数不多的纸币——她买零食的钱,然后心满意足地离开,或是屁颠屁颠地跑去周围的早餐店给他们送去热腾腾的早饭。在她眼中,这不是施舍,而是义务,是责任,应该这么做。
  多么鲜明的对比,我满脸的讽刺,同样的事,前前后后,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反应。
  人们的鄙弃和不屑是因为她拾荒者的身份吧。我们是怎么了?变得这么市侩,这么势利,可以在某些人面前阿谀奉承,又可以在一些人面前趾高气扬,这仅仅是因为前者有权有势有地位,而后者没钱没权没家境吧。我笑了,我不知道这些优越感是从何而来的,或许在一定程度上,我们还不如他们。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这些变得越来越不像自己的我们。
  是什么燃尽了我们的良知,而只留下冷漠的灰尘在空气中弥散?
  有一些隔绝在人与人之间的东西,可以轻易地在彼此之间划一道深深的沟壑,下过雨,再变成河,就再也没办法跃过去。
  这横在人与人之间无法渡过的沟,叫做自私,叫做冷漠。
  有个朋友,曾经有几个展现她侠骨柔肠的瞬间让我觉得她美好得像是凡尘中的天使,特别喜欢她的眼睛,眸子里透着一股干净、单纯还有温暖。很少能见到这般明亮的女子,像是黑暗里巨大的白色花朵,被清亮的泉水洗涤后,变得更加纯白,并且扩散出更加清冽的芬芳来,盛放出最最动人的花儿。
  她的身上,有最初的我们的影子,干干净净,毫无杂质。
  “莫忘初心”这就够了。
  (指导老师:李胜昶)
  点评
  本文贵在细致入微地观察社会,从一位拾荒者的身上,剖析社会的冷漠与虚伪,呼吁人际关系重回纯洁、相互信任的原貌。
其他文献
如果说我是墙边渺小、不起眼的青苔,你就是盆中鲜艳、受人喜爱的牡丹。我们的生存方式不一样,境遇不一样,生活也不一样。偏偏命运弄人,让这样的我遇见了你,让你从此在我眼中不曾消失。  我在班上不起眼,相貌平平,成绩不好,体育也差,又没有一技之长,还坐在一个角落里,老师和同学们看不见我。我性格不算开朗,圈子也就那么点大,跟别人说话也聊不了几句就沉默,整个就是一“话废”。对于这样的自己,我是十分讨厌的,但当
如果你有话想说  我的生活中突然闯进了一个“恶魔”,它的名字叫“物理”。  初一时,我的学习成绩还可以,偶尔能进班级前十。但是到初二开始学物理的时候,我的成绩明显下滑了,因为每次考试,拖我后腿的“罪魁祸首”都是物理。物理老师上课讲的内容我大概都能听懂,但一写作业,我就不会了。可当老师讲解后,我又恍然大悟……我真搞不懂自己,明明是同样的题目,为什么有的同学会做,我却不会。每当这个时候我就羡慕我们班的
田间、路旁、篱笆下,无数小花在绽放;白瓣、黄蕊、绿茎叶,清新俏丽好模样。它的名字,叫一年蓬。可是,我多次误认了它。  每年六月,白色小花开满山岗。童年时期的我和小伙伴一起采来大把大把的小花,把家里所有的瓶瓶罐罐都找出来还插不下,只得铺在窗台上。长长的一列,挨挨挤挤,窗台成为一片花的海洋。  这些山野小花质朴清新,有白色花瓣、黄色花蕊、绿色茎叶,模样秀丽,香气悠远,我想当然地以为它们的名字就叫“雏菊
A wild donkey once met a tame donkey feeding on a hillside. The wild donkey was thin and small.  He spent his life out of doors, sheltering as best he could in the cold weather and eating the sparse h
刚读完余光中的这本散文集《长长的路,我们慢慢走》,天色渐晚,窗外晚霞缠绵,竟像是这书的余味,久不散去。阅读好书的乐趣和魅力就在于,它可以让你长久沉浸在另一种氛围之中,仿佛经历了另一种时空、另一种情绪而不得脱身。我想,余光中这本书做到了,因此在我心中它便是一本好书。  余光中的文字仿佛有种独特的魔力,带你越过一幅恬静悠然的山水画,黏稠而意蕴无穷。作为诗人,余光中的风格复杂多变,从早期的现代诗,到把笔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唐)孟郊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那里,怎能不甜?  ——[法]雨果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写作提示  题目中两则材料都与“慈母”有关。“母爱亲情”是个老话题了,旧题如何写出点
一  鞭炮声在无云的天幕下炸响,空旷辽远。  木娃要离开村子,到城市里去上大学了。  爸爸妈妈是在年纪很大的时候有的木娃。后来,爸爸去世了,妈妈就只有木娃了。  木娃出息了。村里人都这样称赞他。妈妈听了好高兴啊。  火车开来了。  木娃对妈妈说:“妈妈,送到这里就可以了。”  妈妈对木娃说:“木娃,放了假要赶快回来啊。”  “好的,妈妈。”  “木娃,木娃……”  在妈妈的哭声中,木娃上了火车。一
出发。  一辆单车,一张地图。  最喜欢小区门口那一段长长的下坡路。骑车飞驰下去,听着耳边呼呼的风声,有种奇妙的快感。旁边的景物在迅速后退,那一刻,感觉自己像是在飞。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正是因为对于身边的景色太熟悉了,所以才觉得少了许多新鲜感。而陌生的地方,总会有不一样的景色等待着我们去追寻,去探索。  看着地图上陌生的地方,循着路线,一点点地接近自己的目标,让人有种莫名的收获的快感。  走过
人民军队走上历史舞台,中国共产党从此有了自己的武装。自那时起,人民军队在党的旗帜下一路前行,英勇投身为中国人民求解放、求幸福,为中华民族谋独立、谋复兴的历史洪流,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历史告诉我们,党指挥枪是保持人民军队性质和宗旨的根本保障,这是我们党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得出的颠扑不破的真理。  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历史节点回望强军征程,必须坚持的根本经验就是全军将士要始终在党的旗帜下行动和战斗
九月的清晨,秋日爬上校园的树梢  从繁密叶间,洒下金色的光辉  每当经过这里,我总會想起  您的眼眸里那闪耀的温暖目光  您总是比我们快些  在我们睁开惺忪睡眼前  在我们踩着铃声冲进教室前  您就已经为我们种下星辰大海  日子昂首阔步前进着  一棵树慢慢变成森林  您依旧伴着泛黄的课桌  隔着黑板飘落的粉末,祈祷着  新叶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