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力对不同根吸收时期乳牙牙周膜干细胞的影响

来源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f8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

力对不同根吸收时期乳牙和恒牙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PDLSC)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探索乳牙生理性根吸收的相关机制。

方法

收集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儿童口腔科因乳牙滞留拔除的健康乳切牙12颗和口腔颌面外科因正畸需要拔除的健康第一前磨牙6颗,根据牙齿类型及牙根吸收程度分为:乳牙牙根未吸收组(the unresorbed group,UN组)、乳牙牙根吸收组(the resorbed group,R组)和恒牙组(the permanent teeth group,P组),每组各6颗。从各组牙周膜分离原代PDLSC并进行传代培养,对各组PDLSC分别加载0~45、0~90、0~135、0~180、0~225、0~270 kPa的流体动态压力,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分别检测加载压力后1~7 d的细胞增殖能力;对各组PDLSC分别加载0~45、0~90、0~135、0~180、0~225 kPa的流体动态压力,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各时间各组均以未加载压力作为对照。加载0~90 kPa的流体动态压力作用于细胞骨架,纤维型肌动蛋白(fibrous actin,F-actin)染色方法观察细胞微丝的改变。

结果

不同流体动态压力下,各组PDLSC均具有一定自我增殖能力。UN组和R组在0~180 kPa及以下动态压力作用3~7 d的A值均显著高于P组(P<0.05),但在0~270 kPa压力作用下1~7 d,UN组、R组和P组A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UN组和R组PDLSC在0~180 kPa及以下动态压力作用下的A值与各自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0~225及0~270 kPa压力作用下,3~7 d的A值与各自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PDLSC在0~225 kPa及以下压力作用下1~7 d的A值与其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0~270 kPa压力作用下,仅3 d(1.386±0.131)和5~7 d的A值(分别为:1.728±0.226、2.029±0.168、2.263±0.210)分别与各自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凋亡结果显示,相比各组对照组,UN组、R组和P组PDLSC分别在0~90 kPa及以上、0~135 kPa及以上和0~180 kPa及以上流体动态压力作用下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细胞凋亡显著升高(P<0.05)。F-actin染色结果显示,在0~90 kPa压力下,各组细胞微丝均呈绿色丝状,R组和P组细胞微丝沿细胞长轴排列,UN组细胞微丝部分纤维结构改变,排列更紧密。

结论

不同根吸收时期PDLSC受到力学刺激后的生物学特性均发生改变,牙根未吸收期乳牙PDLSC对力学刺激更敏感。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甲瓣联合第2足趾复合组织移植亚急诊再造Ⅲ~Ⅳ度缺损的拇指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7月至2014年3月,我院对12例拇指Ⅲ~Ⅳ度缺损的患者采取吻合血管蒂的甲瓣包裹第2足趾骨、关节、肌腱的复合组织移植亚急诊再造拇指,供区咬除第2跖骨头,修复跖骨头间横韧带,将第2趾甲瓣移位覆盖趾供区创面。结果12例再造拇指全部存活。术后随访6~24个月,再造拇指功能满意,外形与健侧拇指接近,感觉恢
目的探讨带部分趾末节趾骨及第二趾跖趾关节和近趾间关节及伸屈肌腱复合组织修复拇指Ⅲ类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例拇指Ⅲ类缺损的患者,采用带趾部分末节趾骨及第二趾跖趾关节和近趾间关节及伸、屈肌腱复合组织再造拇指。结果术后5例再造拇指全部成活,随访时间8~24个月,再造拇指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标准进行手功能评定:优4例,良1例。患者生活均能自理。结论带部分趾末节趾骨及第二趾跖趾关节和近趾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应用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胫前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6年4月-2013年11月,应用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胫前软组织缺损共26例,其中男19例,女7例。年龄25~ 58岁,平均39岁。左下肢10例,右下肢16例。缺损面积为2.0 cm × 4.0 cm~5.0 cm × 7.0 cm。皮瓣切取面积为4.5 cm × 6.0 cm~7.0 cm × 9.0 cm。顺行皮瓣8例
目的探讨前臂动脉化静脉皮瓣的临床解剖分型、血管穿支分布特点,并初步应用于手部缺损的修复。方法取新鲜成人上肢标本共4只,左、右侧各2只,经头静脉及腋静脉进行蓝色填充剂逆行灌注并分为12区,观察分区内静脉主干走行及其属支、皮肤属支的数量、直径。选择手部缺损伤共60例,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30例用动脉化静脉皮瓣传统的手术方法(传统组),另30例则是根据静脉皮瓣大小选择性应用控制血管穿支数量的动脉化静脉皮
目的探讨枸杞多糖(LBP)联合去细胞异种神经支架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修复的作用。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以大耳白兔胫神经为来源,采用化学萃取方法制备去细胞异种神经支架;90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18)和实验组(n=72),后者又随机分为模型组、LBP组、支架组和LBP联合去细胞异种神经支架组(联合组),每小组均为18只。于大鼠左侧股中部切断1 cm坐骨神经,分别用LBP或
期刊
目的探讨第1跖背动脉蒂足背岛状皮瓣修复甲瓣切取后供区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9年3月至2013年12月,采用第1跖背动脉蒂足背岛状皮瓣修复甲瓣切取后供区创面18例,修复供区创面面积为2.5 cm × 5.5 cm~4.5 cm × 8.0 cm,术后随访观察疗效。结果18例皮瓣全部成活,伤口一期愈合15例,3例皮瓣远端出现暗紫,边缘浅表小部分坏死,经换药处理,伤口二期愈合,足背供区游离植皮全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