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壹 发令枪还没响起,李少壮藏匿在一群跑全程马拉松的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选手间,他这次跑的是半程,出发顺序应该在全程选手之后,为了争取到一些时间,他选择藏在了全程选手之中,这是大多数老江湖的惯用伎俩,而21岁的李少壮早就驾轻就熟,虽然这有点冒险。发令枪响起,2012年重庆马拉松赛正是开始,李少壮和一群外国人冲向跑道……

李少壮的马拉松生涯也是从一场冒险开始。他印象最深刻的是那趟从日照开往郑州的2150/2151次绿皮车,以前每次出门比赛,他都要在那上面煎熬10个小时。2010年的3月,正值春运,李少壮第一次踏上了这趟车,前往福州参加2010年福州半程马拉松比赛,那也是他第一次接触马拉松。他们一行5、6人只有站票,挤在成堆的人群中,寸步难行。绿皮车的窗户是开着的,凌晨裹着大衣的他被冻醒,地上也全湿了,即使带着垫子也无法坐下,一路上他们吃的,也只有随身携带的山东煎饼。就这样,前后经历了20多个小时的辗转后,他们又投入到马拉松比赛中。首战即告捷,李少壮获得了2010年福州半程马拉松比赛第五名,同时也得到了2000元奖金。从初中就开始在校队练中长跑的李少壮第一次发现自己可以通过跑步来挣钱,美!
“现在想起来那段苦日子不知道怎么走过来的。其实那时参赛的风险还是挺大的,一次比赛要7、800元的路费,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投资。我一个同学就没我这么走运了,他在第一次比失败后,我下一次叫他,他就不敢再去比赛了。”李少壮回忆道。“我也不敢想象自己如果第一次参加比赛没有得到奖金,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因此,此后每次当比赛进入到最艰难时刻,心中表露出想放弃的想法时,另一个声音马上会从李少壮的脑海中冒出来:如果得不到奖金,回程的路费怎么办呢?那时,他从来没提前买过火车票,都是当天去买票,住30元一晚的小旅馆。最实际的想法,也是最有效的强心剂。李少壮在参加的所有马拉松赛事中,几乎都取得了名次,赢得了奖金。
自从进高中后,李少壮就从来没问家里要过一分钱生活费,反而会把比赛的奖金寄给父母,并在过年时给家里买上了洗衣机和电动车等。马拉松,就这样改变着李少壮的命运。
贰 刚跑了2公里,李少壮的担忧慢慢变成了现实,起跑时跟老外们赢拼了一把,他那只受伤的右脚开始疼痛起来。怎么办?之前只要参加比赛,他就肯定能获得名次,难道这次因为伤病要放弃么?但如果伤势加重,后果更是不堪设想。还是,别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吧,未来更重要……
这次脚伤是李少壮在3月3日参加厦门(海沧)国际山地越野公开赛后留下的。在这项赛事中,用他本人的话来说,状态奇佳,夺得60公里第二名,税后得到8800元奖金,随即寄给了家里8000元。这也是李少壮第一次尝试60公里,对于伤病,他也看得很淡然,要想取得突破,就得尝试,而尝试就会存在风险,包括伤病的风险。
“如果你一开始只能吃两个包子,偶尔吃三个就会觉得撑。但当你经常吃三个把胃撑大后就没问题了。跑步其实跟吃包子一样。”李少壮表示。然而同时他也明白,自己的训练跟专业队比起来依然有差距。他是个自律性很强的人,一般人在高中校队接受训练,然后顺利进入大学后就不会认真训练了,因为他们这时凭借体育特长上大学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而李少壮依旧继续练,他知道自己需要练些什么,臂力出现问题时做俯卧撑,腰部核心力量减弱时多做仰卧起坐。
在各项赛事中取得一系列的佳绩后,一些偏远省份的专业队教练找到了李少壮,希望他能转入职业,接受更正规的训练,取得更好的成绩,李少壮却拒绝了,他清楚进入专业队意味着什么:无止境的封闭训练,再也不能随便参加比赛,必须取得第一,第二、第三都不好使。
“我觉得大学可以学到更多东西。4年1个冠军实在太难了,而且我自己也没有信心取得那样的成就。”李少壮表示。
他敬佩的高中教练左兴高的转变也似乎印证了他的想法,认真负责的左教练以前是为专业队输送人才,然而渐渐发现送到专业队的弟子们的前途似乎不那么光明,责任心极强的左教练觉得似乎愧对这些学生的父母。现在他转而向高校输送人才了,因为他发现这些孩子读大学更有前途。相对于进专业队取得更好的成绩,李少壮同样更喜欢大学生活,在这里他对自己的未来更有信心。


叁 由于顾忌伤病,李少壮的步伐一直放得很慢,他清楚,如果自己从现在开始不顾一切力拼,他还是能挤进前十的,他的内心一直在挣扎。不过到了5公里左右碰上了一个认识的女跑友后,他平静了下来,他决定带着这位女跑友跑,这就是他此次比赛的任务啦……
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大一学生李少壮很喜欢现在的生活状态,对自己的大学也充满了感激之情。来大学报名时,李少壮身上只带了2000元钱,找到学校体育部书记李蓬松后,他的学费问题得到了很好的处理。现在每次外出参加马拉松比赛,大学的教练和校领导都予以支持。因此,现在他的目标就是等着5月份,等着学校运动会的开展,他要打破母校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保持的1500米、5000米和10000米的校记录,同时他还想用自己的成绩和行动感染更多身边的人,让他们都加入到跑步行列中来。
现在,李少壮参加马拉松不再为赢得奖金,不再为路费承担风险,甚至为了不受穿着的束缚,他放弃了与品牌签约,但他对马拉松的热情依然有增无减,因为他已经认定了这将是他一辈子的事业。
比赛后半程时,李少壮精力依旧充沛,他有点后悔了,脚伤似乎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他异常喜欢那种冲刺的感觉,那种无氧状态下的感觉——时间在以微秒计算,呼吸困难,四肢僵硬、酸疼,任何微小的感官在放大,心中却只有一个念头:向前,冲刺……之前几个小时的奔跑都只是在为这一刻做铺垫,这是他爱上这项运动最致命的原因。
最终,李少壮在此次重庆马拉松赛事只获得第27名(半程),马拉松参赛生涯首次没有拿到比赛奖金,然而他帮助的那位女跑友获得女子半程的第六名。他的跑步生涯迈入一个新的阶段,或许。

李少壮的马拉松生涯也是从一场冒险开始。他印象最深刻的是那趟从日照开往郑州的2150/2151次绿皮车,以前每次出门比赛,他都要在那上面煎熬10个小时。2010年的3月,正值春运,李少壮第一次踏上了这趟车,前往福州参加2010年福州半程马拉松比赛,那也是他第一次接触马拉松。他们一行5、6人只有站票,挤在成堆的人群中,寸步难行。绿皮车的窗户是开着的,凌晨裹着大衣的他被冻醒,地上也全湿了,即使带着垫子也无法坐下,一路上他们吃的,也只有随身携带的山东煎饼。就这样,前后经历了20多个小时的辗转后,他们又投入到马拉松比赛中。首战即告捷,李少壮获得了2010年福州半程马拉松比赛第五名,同时也得到了2000元奖金。从初中就开始在校队练中长跑的李少壮第一次发现自己可以通过跑步来挣钱,美!
“现在想起来那段苦日子不知道怎么走过来的。其实那时参赛的风险还是挺大的,一次比赛要7、800元的路费,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投资。我一个同学就没我这么走运了,他在第一次比失败后,我下一次叫他,他就不敢再去比赛了。”李少壮回忆道。“我也不敢想象自己如果第一次参加比赛没有得到奖金,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因此,此后每次当比赛进入到最艰难时刻,心中表露出想放弃的想法时,另一个声音马上会从李少壮的脑海中冒出来:如果得不到奖金,回程的路费怎么办呢?那时,他从来没提前买过火车票,都是当天去买票,住30元一晚的小旅馆。最实际的想法,也是最有效的强心剂。李少壮在参加的所有马拉松赛事中,几乎都取得了名次,赢得了奖金。
自从进高中后,李少壮就从来没问家里要过一分钱生活费,反而会把比赛的奖金寄给父母,并在过年时给家里买上了洗衣机和电动车等。马拉松,就这样改变着李少壮的命运。
贰 刚跑了2公里,李少壮的担忧慢慢变成了现实,起跑时跟老外们赢拼了一把,他那只受伤的右脚开始疼痛起来。怎么办?之前只要参加比赛,他就肯定能获得名次,难道这次因为伤病要放弃么?但如果伤势加重,后果更是不堪设想。还是,别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吧,未来更重要……
这次脚伤是李少壮在3月3日参加厦门(海沧)国际山地越野公开赛后留下的。在这项赛事中,用他本人的话来说,状态奇佳,夺得60公里第二名,税后得到8800元奖金,随即寄给了家里8000元。这也是李少壮第一次尝试60公里,对于伤病,他也看得很淡然,要想取得突破,就得尝试,而尝试就会存在风险,包括伤病的风险。
“如果你一开始只能吃两个包子,偶尔吃三个就会觉得撑。但当你经常吃三个把胃撑大后就没问题了。跑步其实跟吃包子一样。”李少壮表示。然而同时他也明白,自己的训练跟专业队比起来依然有差距。他是个自律性很强的人,一般人在高中校队接受训练,然后顺利进入大学后就不会认真训练了,因为他们这时凭借体育特长上大学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而李少壮依旧继续练,他知道自己需要练些什么,臂力出现问题时做俯卧撑,腰部核心力量减弱时多做仰卧起坐。
在各项赛事中取得一系列的佳绩后,一些偏远省份的专业队教练找到了李少壮,希望他能转入职业,接受更正规的训练,取得更好的成绩,李少壮却拒绝了,他清楚进入专业队意味着什么:无止境的封闭训练,再也不能随便参加比赛,必须取得第一,第二、第三都不好使。
“我觉得大学可以学到更多东西。4年1个冠军实在太难了,而且我自己也没有信心取得那样的成就。”李少壮表示。
他敬佩的高中教练左兴高的转变也似乎印证了他的想法,认真负责的左教练以前是为专业队输送人才,然而渐渐发现送到专业队的弟子们的前途似乎不那么光明,责任心极强的左教练觉得似乎愧对这些学生的父母。现在他转而向高校输送人才了,因为他发现这些孩子读大学更有前途。相对于进专业队取得更好的成绩,李少壮同样更喜欢大学生活,在这里他对自己的未来更有信心。


叁 由于顾忌伤病,李少壮的步伐一直放得很慢,他清楚,如果自己从现在开始不顾一切力拼,他还是能挤进前十的,他的内心一直在挣扎。不过到了5公里左右碰上了一个认识的女跑友后,他平静了下来,他决定带着这位女跑友跑,这就是他此次比赛的任务啦……
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大一学生李少壮很喜欢现在的生活状态,对自己的大学也充满了感激之情。来大学报名时,李少壮身上只带了2000元钱,找到学校体育部书记李蓬松后,他的学费问题得到了很好的处理。现在每次外出参加马拉松比赛,大学的教练和校领导都予以支持。因此,现在他的目标就是等着5月份,等着学校运动会的开展,他要打破母校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保持的1500米、5000米和10000米的校记录,同时他还想用自己的成绩和行动感染更多身边的人,让他们都加入到跑步行列中来。
现在,李少壮参加马拉松不再为赢得奖金,不再为路费承担风险,甚至为了不受穿着的束缚,他放弃了与品牌签约,但他对马拉松的热情依然有增无减,因为他已经认定了这将是他一辈子的事业。
比赛后半程时,李少壮精力依旧充沛,他有点后悔了,脚伤似乎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他异常喜欢那种冲刺的感觉,那种无氧状态下的感觉——时间在以微秒计算,呼吸困难,四肢僵硬、酸疼,任何微小的感官在放大,心中却只有一个念头:向前,冲刺……之前几个小时的奔跑都只是在为这一刻做铺垫,这是他爱上这项运动最致命的原因。
最终,李少壮在此次重庆马拉松赛事只获得第27名(半程),马拉松参赛生涯首次没有拿到比赛奖金,然而他帮助的那位女跑友获得女子半程的第六名。他的跑步生涯迈入一个新的阶段,或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