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碳青霉烯酶耐药机制及其分子流行病学特征研究

来源 :抗感染药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570148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检测和分析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IRPA)碳青霉烯酶耐药机制,研究其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治院内IRPA感染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6-2017年间临床分离出的IRPA菌株80株资料(产/非产碳青霉烯酶IRPA菌株,分别为32株和48株),分析采用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mCIM法)和改良Hodge法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其显示阳性者进行测序比较产/非产碳青霉烯酶IRPA菌株的耐药谱差异性,以及分析对携带不同种类碳青霉烯酶菌株的耐药及流行病学特征.结果:分离出的80株IRPA中,其中32株(40.00%) mCIM表型阳性,15株(18.75%)为改良Hodge试验阳性,PCR检测结果显示VIM-2基因阳性13株(16.25%)、KPC-2基因阳性19株(23.75%),NDM及OXA-48基因均为阴性;产碳青霉烯酶IRPA菌株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87.50%、87.50%、68.75%、68.75%和68.75%显著高于非产碳青霉烯酶IRPA菌株分别为37.50%、35.42%、22.92%、22.92%和35.42%(P<0.05);MLST及PFGE分型结果显示IRPA菌株11个基因型,以ST235/A、ST244/D及ST639/K型为主,其中产酶IRPA菌株主要流行在ST235/A型、ST235/G型、ST244/D型、ST639/K型及ST1029/G型中.结论:本地区分离出的IRPA菌株以产VIM-2、KPC-2型MBL为主,其对临床常用的多种抗菌药物具有高度耐药性,应加强对产酶菌株的检测和监控,防止该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传播和流行.
其他文献
本文对Φ9 m 42CrMo钢大型环锻件热处理后出现裂纹和粗晶的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对其热处理工艺进行了优化改进,并对经改进工艺处理的环锻件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