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制度下的两种择校

来源 :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anqiq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中国的“择校就学”是在近几年随着私立中小学、民办中小学的出现以及“就地入学”这种新的入学招生政策的实施而产生的一种现象,目前,在中国被认为是“负面效应”大于“正面效应”的不正常的教育和社会现象。如何客观地、全面地看待“择校就学”?可不可以择校?择校中可不可以收费?如何收取等等问题,已成为我国教育亟待解决的课题。下面尝试对此作出分析和建议。
其他文献
艾青(1910.3.27—1996.5.5.),原名蒋海澄,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浙江省金华人。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于1933年。艾青,是我最敬佩的大诗人,他的夫人高瑛也是
十五大规划了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宏伟蓝图,1998年该是落实的开头一年。我认为首要的是在两个根本性转变中把国有企业搞活搞好。现在谁都清楚,企业不在科技和管理上下功夫就不可
产品设计是制造业的灵魂。如果说"管理"是制造业的大脑,那么"管理"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为企业铸造好这个灵魂。当前"先进制造技术"在国家的各个层次和各个方面受到了极大
我是典型的首都师大人,从军队转到地方,以军转干的身份来到北京师范学院(今日的首都师范大学),从当学生,再当先生,已经半个多世纪,我一直以自己是首都师大人而自豪与骄傲,从入
遵照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多次讲话精神,特别是“四个全面”及“三严三实”的要求,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改革开放,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
依靠科技进步,走科技振兴之路,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江泽民同志曾指出,"要加快实现高科技产业化,强化应用技术的开发与推广,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我国是发展中国
1997年已悄然过去。这一年,中国民营经济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先有珠海"巨人"危机,后有沈阳"飞龙自省",再到北京"南德"风波,加上国外八佰伴倒闭的消息。人们不禁要问:民
作为一名高等院校教师、科学工作者、教育艺术工作者,回顾上一个学期,在教学、科研工作之余,又为各界群众演讲11场。和我一同在我们"中国科学院大学老专家科学教育演讲团"活动
他们,为何能够变形?一直在关注湖南卫视每周播出的《变形计》,《变形计》里每一个故事,都给我以心灵的震撼,触碰到我神经最敏感、最脆弱、最深处的地方。他们,是一群来自大城市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