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爱胭脂爱乾坤

来源 :七彩语文·写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ri1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武则天给自己取名为“曌”,这个新造的“曌”字,尽管意思和读音与“照”字相同,但结构特殊,能使人联想到日月当空,光芒万丈的磅礴气势,这也可能是武则天特别钟情这个字,并选作自己名字的原因。“则天”二字是后世对她的称谓。
  公元637年,14岁的武则天入宫成为唐太宗的才人,被赐名“武媚娘”。唐太宗有一匹烈马,无人能够驯服,小武媚娘说:“这有何难!先用铁鞭,再用铁锥,还不行,一刀割断喉咙。”小小年纪就透出一股狠劲儿。太宗死后,武则天出家为尼,后来被接入宫中,获得高宗的宠爱,32岁时被册封为皇后。高宗去世七年后,武则天登基,成为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皇帝。她在位十六年,算得上是有所作为的皇帝。她改革科举制度,让大批出身寒门的子弟有了一展才华的机会。密封阅卷也是她最早提倡的。武则天还能知人善任,她任用狄仁杰等著名贤臣治理天下,统治期间的社会可谓政通人和。但是,武则天对待政敌也是非常残忍凶狠的,据说为了嫁祸王皇后曾杀死自己的亲生女儿。
  武则天对书法十分喜欢,不仅自身的书法造诣非常高,还对推动书法的发展贡献卓越。
  有一天,武则天询问王羲之后裔王方庆:“你家中还存有王氏祖先的真迹吗?”王方庆赶忙献出了家藏的祖先真迹。武则天令人复制了摹本,将真迹归还给王家。这件事不仅可以看出武则天为人洒脱的一面,也感受到她对书法的热爱。唐以后,“二王”真迹荡然无存,而这些被称为《万岁通天帖》的摹帖,就成了武则天为后人保存的一项文化遗产。
  文献记载和留存证明武则天擅长行草。她的《升仙太子碑》开了行草刻碑的先河。碑额的“升仙太子碑”两行,用飞白写,装饰性很强。该碑中以行书为主,夹杂草书和楷书,还夹杂着她自己创造的新字,反映了她率意挥洒的气势。
  从《升仙太子碑》上我们可以看出,武则天的字无论是用笔还是结体上都与太宗李世民的作品很相似,但是字型扁方,不够挺拔,英气也稍显逊色。武则天的丈夫唐高宗对书法也非常用功,他的书法圆润俊华,不亚于名家。和高宗相比,武则天的字要丰满、坚硬些。
  武则天热爱文字,热爱书法,甚至到了迷信的程度。但是她的墓碑上却没有刻一个字。有人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夸耀自己功高德重不是文字所能表达的;又有人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因为自知罪孽重大,还是不写碑文为好;也有传说记载,武则天的儿子恨透了自己的母亲,藏了写好的碑文,留下了一块无字碑。
  究竟是何种原因,这可能永远是一个谜了。
其他文献
大家好。我叫吴柏良,今年十岁了,是徐州市铜山区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在我们学校,我可是鼎鼎有名,人家都叫我“小书法家”。  二年级时,妈妈让我学习书法。刚开始,我对书法不太感兴趣,练字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即使手里拿着笔,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妈妈发现了,对我说:“柏良,做什么事都不能三心二意,只有耐心地、坚持不懈地去做,才有成功的希望呀。”然后,妈妈又给我讲了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听了妈妈的话,
期刊
首届“七彩语文杯”全国小学生写字书法大赛自征稿启事发布以来,截至2010年12月30日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硬笔、毛笔作品近3000件。经过严格细致的评审,硬笔、毛笔各产生特等奖10名,一等奖25名,二等奖50名,三等奖100名。从上期起,陆续公布获奖名单(或登录“七彩语文网站”查询)。
期刊
还记得语文课本中那个写字“得红圈圈最多”的孩子吗?他按老师要求的“先用纸蒙着字帖描,等练熟了,再照着字帖写”,老师则会在写得好的字上画红圈圈。这个每次都得最多红圈圈的孩子,就是后来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  新中国成立后,小平同志工作非常繁忙,但他对书法的情怀未减。他利用出行的机会欣赏古代书法名迹,提高了他书法审美的眼界,留下了不少珍贵的书法题词。他的用笔老练沉稳,结体端庄严整,墨色饱满丰润,笔
期刊
徐丽霞
期刊
字无百日功  字无百日功,原指只要下百日之功,就能见一定效果。语出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并序》:“存意学者,两月可见其功;无灵性者,百日亦知其本。”后来此语变成人们学书的自谦之词,说自己写的字还没有百日之功,是不足道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学习书法绝不是可以速成的,需要经年累月的长期修炼,方能成才、成家。
期刊
他叫徐利民,是公安部特聘的刑侦专家。他精通指纹识别、犯罪现场复原,被称为“神探”“名捕”。而他还有些头衔:吉林省延边国画院副秘书长、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破案与书画看似没有联系,但却被徐利民结合得相得益彰,运用得淋漓尽致。  徐利民对指纹有着超常的记忆和鉴别能力。1985年,某县的金库发生抢劫案,整个现场只留了一个血指纹。徐利民记住了这个指纹的6个特征。三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当那枚熟悉的血指纹重现
期刊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有一年从山东老家移居到浙江绍兴。
期刊
同学们,我们的汉字素以“线条美”而著称于世。不过,有的同学在练习写字时,会过多地关注汉字的间架结构,过多地关注汉字的大小位置,而忽视了运笔力道的练习,导致了不管写什么样的字,也不管写什么样的笔画都均衡用力,使得整个字平淡无奇,从而失去了该有的“力量美”。为了凸现应有的“力量美”,我们练习写字时,既要考虑每一个字的间架结构,又要考虑每一笔画的运笔力道,把握好关键笔画的用力分寸。  今天老师就以“钩”
期刊
自古以来,女篆刻家不多,而诗、书、画都很出色的更是寥若星辰,然而近代艺坛上出现了一位传奇女印人——谈月色。  谈月色是广东顺德人,4岁时被送到广州檀度庵寄养。师太发现小月色乖巧懂事,有悟性,就想栽培她。小月色8岁时,师太开始教她读书念佛、书法绘画。聪明伶俐的小月色勤奋好学,进步神速,所写经文,娟秀清丽,令人爱不释手。15岁时,谈月色正式削发为尼。  1917年的一天,南国名士蔡守和几位朋友来到檀度
期刊
妈妈在我6岁的时候带我去书法学校参观,当第一次翻开颜真卿的《勤礼碑》、邓石如的篆书字帖,我就被那一个个美丽而又有趣的汉字深深地吸引了。从此,开始了我的书法之路。  刚开始学写字的时候,我的兴致很高,进步也很快,但学着学着,我就失去耐心了。枯燥的笔画训练,重复而又单一。总算开始写字了,可写出来的字东倒西歪。之后就是反复地练习再练习,那段时间我甚至要放弃了。但同时心中又有些不舍,对颜真卿那样流传千古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