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宗教音乐中人文主义精神的展现与表达研究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dlily_6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在对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和人文主义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以佛兰德乐派、宗教改革派、反宗教改革派和威尼斯乐派为例,分别研究了其宗教音乐创作的形式、内容、特征,通过对上述不同乐派宗教音乐的研究,可以发现人文主义精神是贯穿其中的最为重要的精神内涵。
  关键词:文艺复兴;欧洲宗教音乐;人文主义精神;展现;表达
  作者简介:张瑞申(1979.9-),男,山东曹县人,硕士,笔耕文化传播首席咨询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西方文学。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7--01
  14世纪开始欧洲在思想文化政治宗教领域发生了一次革命,人文主义向传统的宗教神权发出了挑战,人们的个性、自由、平等、民主、博爱等意识开始萌发和释放。长期以来,国内学术界习惯地将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宗教音乐与人文主义思潮对立起来,主观地认为人文主义与宗教音乐、宗教信仰等是根本对立的,简单地将文艺复兴理解为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道反对神道。
  1、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与人文主义
  从14世纪到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其最为重要的文化特点体现在“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这两个方面,这一时期基督教与人文主义并不是简单对立的关系,人文主义者所富有的精神境界恰好是基督教因素存在的体现,两者对人的存在价值都有着积极的肯定,宗教的教义、教规、仪式、音乐等都透漏着人文主义的终极关切。
  2、佛兰德乐派宗教音乐及其人文主义精神的展现与表达
  2.1 弥撒曲的创作及其隐含的人文主义精神
  文艺复兴时期的知名作曲家几乎都从事过弥撒曲的创作,其本来与宗教仪式紧密相连,但作为一种独立的音乐题材出现以后,作曲家个人的体验和意图就在其创作中留下了明显的痕迹。多声部的弥撒套曲是作曲家根据自己的精神体验和创作意图而创作出来的,它摆脱了外在推定的约束,其成形准则完全由创作人所决定。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弥撒曲的歌词基本没有变化,但不同时期的弥撒曲发生了显著变化,这充分体现了不同时代的人文主义精神。
  2.2 经文歌的创作及其隐含的人文主义精神
  经文歌是上方声部有独立歌词的复调乐曲,其产生于13世纪,在文艺复兴时期是一种重要的宗教音乐类型,配有宗教拉丁歌词,其内容多以对虔诚道德的称颂赞美为主,音乐表现上富有气势,多用于典礼仪式场合。勃艮第乐派所创作的经文歌成为了这一时期宗教所特有的歌曲,其特色为音乐结构比较统一,所有声部采用无伴奏的声乐合唱,音乐中透露着虔诚的宗教感情。
  3、德国宗教改革下的宗教音乐及其人文主义精神的体现与表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与音乐文化改革的结合产生了一种新的宗教音乐-众赞歌,其民族特征鲜明,曲调来自德国古老的圣歌,具有宗教性质的歌词。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认为人们对上帝的信仰不需要通过任何中介,人人可以使用自己熟悉的语言来歌颂和接近上帝,这种人文主义关怀给教会音乐带来了解放,使得宗教音乐在内容上更加主观,形式上摆脱了拉丁古典的规律,诞生了使用各国新方言歌唱的活泼通行的圣诗,促进了雅俗共赏的大众音乐的流行和传播。
  “因信称义”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核心观点,该观点具有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是平民阶层信仰的表达,马丁路德帮助人们在宗教信仰中寻找和发现自我,将人文精神中的自由、个人良心和思想的权利放在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平等”、“自由”体现了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学说中的个人主义因素,认为人们在宗教信仰上都具有平等的权利和地位。
  4、反宗教改革的宗教音乐及其人文主义精神的体现与表达
  反宗教改革是天主教教会在面临新教质疑和挑战的情况下而采取的相关措施和革新,在谈及宗教音乐问题时,反宗教改革派认为由于世俗曲调的应用使宗教音乐丧失了原本应该拥有的纯洁性,过于喧闹纷繁的乐器和复杂得多声部音乐结构影响了信徒对宗教音乐歌词的理解和与上帝的交流。反宗教改革对宗教音乐的世俗化问题分化成了两个派别,守旧派认为应该在宗教音乐中保存古代圣乐的遗产,反对在宗教仪式和宗教音乐演奏中使用除管风琴以外的其他乐器,摒弃宗教音乐中世俗非宗教的因素,革新派认为不能简单的否定多声部音乐的结构,认为当下的宗教音乐再回到单声部音乐也是不现实的。经过争论最后达成共识,即宗教音乐的创作不是为了获得听觉上的愉悦,而应该能够启发人们对宗教和上帝的沉思,要为宗教礼仪服务,在使用管风琴创作合唱弥撒时,应该只包含对上帝的颂赞,歌词的使用上应该让人们能够理解。达成共识后教会为了让信徒更好的理解圣礼的意义进而积极主动的参与,打破了以往拉丁化的强制传统,全面开启了在圣礼中使用本国语言的大门,总而使宗教音乐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过程中所孕育的人文精神不言自明。
  5、威尼斯乐派的宗教音乐及其人文主义精神的体现与表达
  威尼斯乐派的宗教音乐具有色彩绚烂、富丽堂皇的宗教音乐风格,该派的宗教音乐家们开创培养了复合唱的风格,这种唱法所带来的声音交互作用使其具有空间立体声的宏大效果。
  乔瓦尼加布里埃利是威尼斯乐派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他创作的宗教音乐以多个歌唱队的形式进行演唱,拜托了传统对位的复杂技法,在作品中追求明朗的主调性风格。他进一步加强了合唱队与乐队之间的对比,使得乐曲演奏呈现出绚烂华美的音响效果,使得乐曲的表现色彩十分丰富。
  参考文献:
  [1]伍维曦.弥撒套曲体裁性的确立与现存14世纪的弥撒套曲[J].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1(01).
  [2]王茕.论西方复调音乐与宗教音乐的关系[J].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10(02).
  [3]文艺复兴http://www.bigengculture.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66243.html.
其他文献
1998年6月,Volvo公司向全球隆重推出了其最新杰作Volvo S80。来自全球的Volvo轿车公司负责人、市场推销人员、代理商和新闻媒介1.2万多人参加了此次在Volvo总部瑞典哥德堡举
“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代表,我想的最多的是如何将这份沉甸甸的荣誉,转化为责任和使命,履行好全国人大代表的职责……”在全国“两会”上,身为上海富申国有资产评估公司董事长
眼外伤在眼科住院病例中占有很大比例,为了解本市眼外伤类型及分布情况特将我院自1986年元月~1990年12月底眼外伤308例加以分析.一、眼外伤发生率:从1986年元月至1990年12月
目的 探讨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肝脏病理改变特点及其与临床的关系,评价肝活检病理对治疗指导的意义。方法 对22例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行肝活检病理检查,并结合临床资料进
语文教学是初中的重要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科学习,更要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简要分析和探讨了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教育.
眼直肌松切术合并拮抗肌折叠术矫正共同性斜视30例,其中内斜视20例,治愈率为85%,外斜视10例,治愈率为80%。本手术具有操作简便、快速,不易引起眼位垂直性偏斜,合并其他肌肉手术
翼状胬肉是眼科之常见病,手术方式多种,但均易于复发。自1990年8月以来我科应用10%尿素直接注射胬肉体部治疗31例45眼,其临床应用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病例选择:本组病例男1
作者回顾性研究鼓膜和中耳灼伤患者36例,均为成年男性。根据其穿孔大小分成三度,Ⅰ度为紧张部穿孔面积在25%以下;Ⅱ度为紧张部穿孔面积达25~50%或累及二个象限的多发性穿孔;
3月7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参加海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海南要进一步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发挥比较优势,统筹城乡发展,使海南成为山海秀美、环境清洁、
随着我国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在当前的高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提升人文素质教育工作,是摆在广大教职人员面前的一项重要问题.为了切实改善这方面的情况,本文通过对高职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