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教育观改革浅谈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falone0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正是教育全面发展,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重要时期。我们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基础。在此我对当今中学化学教育观的改革进行简要分析。
  
  1.化学教育目标观的改变
  
  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教育首先要确立以科学素养为本的教育目标,改变以知识技能为取向的目标观。课标中对化学教育的目标明确指出:“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这正是新课标比大纲更具活力的原因所在。从课标内容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学生现实的生活、周围的生产实际、环境污染和保护、当前的科学技术密切地发生联系,具有崭新的化学气息,而不单是相对比较固定的,已“存活”了很久的学科最基础的知识。我们要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为了体现对未来公民科学素养的培养,化学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构建了课程的目标体系,并通过内容标准逐一落实。如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要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从日常生活或化学学习中提出问题,进行初步探究活动;能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应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努力学习化学的志向;要发展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等等。与旧化学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相比,新化学课程标准突出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在生活中的作用,突出了化学的趣味性,大大方便了教学。
  新课标确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主的教育目标,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不仅仅是智育,还应当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心理、体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久而久之,化学教育只重视知识的积累,忽视获取知识与信息的方法,尤其忽视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与态度,教育层面也往往只注重学生个体的个性发展需要。新课标中学生活动内容的多样性、内容的丰富性突出体现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交流协作的能力、创新和实践能力等具有发展意义的教育目标,同时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提升了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
  
  2.教育时空观的改变
  
  教育时空就是教育的时间范畴和空间范畴。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教育就是要突破教育的封闭状态,打通实际生活与学科间的应有通道,让化学的教与学具有鲜活的色彩。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生活的外延与课程的外延相等”,“课程是生成的”。课标中涉及的内容,体现了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应强调大力开发新课程资源的教育理念。它把课程资源的内涵延伸到现实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从而建立起校内外教育资源网络。
  构建开放而具有活力的现代化教育体系,突破原学科教学时空上的封闭状态,这些改变的不仅是教学的时间、地点和内容,而且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获取知识、生成知识的渠道,促使学生主动地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化学与生活、生产、科技关系的情感,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策略。
  
  3.化学教学方法的改变
  
  新课标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的积极性、自觉性、创造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尽可能为学生留有发展的余地,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养成、潜能的开发和智能的发展。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改变教学的组织形式,营造学生参与探究的空间,为学生参与教学创造时机和条件。进行师生易位,这是新课标的一个教学特点。教是为了不教。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就必须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即学生不仅参与学,而且参与教,从而增强主人翁意识。如在实验课上,学生上台做演示实验,教师则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及时纠正错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如,在习题的教学中,学生当小老师,运用自己掌握的方法和知识,帮助同学分析、答疑、解难,在参与教的过程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根据新课标的特点和要求,我在教学中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采取如下的教学方法:
  3.1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教师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十分重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应遵循“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原则,从听课、实验、观察、提问、记忆、总结等多方面进行指导。例如,在“富集在海洋中的元素——钠”这一节教学中,通过实验观察,钠投入水中后浮在水面熔成小球,四处游动,且会燃烧,有噼啪响声,证明钠跟水反应的系列性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提醒学生听、看、记、问、想等,其目的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教给学生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方法。
  3.2引导学生自我反省。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一直要求学生及时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反思,监控自己的学习行为;要求学生都记“错题集”,记下平时作业及考试中的错题,并分析错误原因,逐个订正,到下次考试前再拿出来翻翻、看看。实践证明,有了“错题集”,考过的内容再错的机率少了,对提高教学效果非常有益。学生每天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回顾与反思,及时纠正自己学习中的问题,改进学习方法,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
  3.3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探究。
  为了开阔学生的思路,进一步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自我获取知识,我常组织学生广泛地讨论,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推理、概括中自行得出结论。
  总之,无论是教育的目标观、时空观,还是方法等教育观念,最重要的一点是换位教育观,它更能体现出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教育观念的改革更有利于在教学中实现素质教育的全面实现。
  
  参考文献:
  [1]刘玉林.化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性与基本思路[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
  [2]杨静,陆真.研究性学习——化学教育改革的新视点[J].化学教学,2002.
  [3]陈丽娟.改革化学课堂教学 提高学生素质教育[J].科技创新导报,2008.
其他文献
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引起的结核病是世界上最严重的细菌性疾病之一。尽管宿主细胞存在着多种清除结核分枝杆菌的策略,但结核分枝杆菌也进化出了
丽水市2009年数学中考选择题第10题。如图:  已知△ABC中,∠ABC=90°,AB=BC,三角形的顶点在相互平行的三条直线l,l,l上,且l,l之间的距离为2,l,l之间的距离为3,则AC的长是()。  A.2 B.2  C.4D.7  这道选择题是有点难度的,需要学生作相应的辅助线,才能理清思路。如下图:过A,C两点作垂直于直线l的两条辅助线段AE,CF。有这两条辅助线后,相信只要知道直角
关于研究性学习,议论或著述颇多,见仁见智。笔者认为,所谓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同时,学会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由此可见,开展研究性学习无疑需要研究型教师。研究型教师的
摘 要: 针对师范院校数学教育专业《高等代数》课程的重要性,本文主要从对课程内容的改革及高校教师观念的更新两个方面对师范院校数学教育专业《高等代数》课程的改革提出整合意见。  关键词: 师范院校 《高等代数》 课程改革 观念更新    普通师范院校数学教育专业培养的是未来的中学数学教师,一名合格的中学数学教师不仅应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应具有中学数学教师的基本素质。《高等代数》课程作为师范院校
摘 要: 进入21世纪,高职教育的定位决定了高职数学改革迫在眉睫。本文对高职数学改革的途径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数学改革 高职 探索    进入21世纪,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中在数学方面的问题集中表现为:数学公共基础课内容常年不变,明显滞后于时代的步伐;实践性教学比例明显偏低;教学方式方法僵化,现代化教学手段没有得到充分运用;考试考核方
对于鸡球虫病的预防和治疗,传统是采取活卵囊预防和药物防治的方法,主要依赖药物防治。这些措施存在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开发新的防治方法,需要对病原做更深入的研究。鸡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