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毒大戟萜类化学成分及抗肿瘤活性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medmat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狼毒大戟为传统中药材,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其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报道的活性成分以萜类化合物居多.概述狼毒大戟的萜类化学成分,综述狼毒大戟在抗肿瘤方面的作用,为其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 针对目前前胡含量较难合格的问题,对不同产地前胡的质量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采用HPLC-DAD法测定前胡中白花前胡甲素、白花前胡乙素的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XDB-C18(4.6 mm×250 mm,5μm),以甲醇-水(75:25)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321 nm,洗脱时间为30 min.并针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 24批不同产地的前胡,白花前胡甲素含量范围在0.83%~1.52%;白花前胡乙素含量范围在0
目的 研究T-box转录因子21 (TBX21) rs11657479多态性与缺血性中风(IS)中医证候及其血脂水平的关联.方法 纳入病例组及对照组各774例、793例.中风患者的辨证分型采用《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试行)》标准.运用Massarray技术对TBX21基因多态性位点rs 11657479进行基因分型,运用PLINK软件分析遗传关联数据.结果 ①TBX21基因rs11657479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在缺血性中风火热证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分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②TBX21基因r
综述脊髓损伤的定义、中医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实验研究概况,重点从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微循环、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促进神经细胞修复再生、抑制胶质瘢痕形成等方面对近年来中药治疗脊髓损伤的相关机制研究文献做出归纳和总结,以期为今后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思路.
共识作为一种辅助群体决策的方法,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在分析共识要点及中医药领域共识现状的基础上,尝试将云模型方法引入中医药领域共识研究中,重点解决长期以来共识达成标准与认定方法缺失的问题.基于云模型理论把握专家认识的不确定性、真实反映专家意见,采用逆向云发生器与正向云发生器相结合的方法模拟专家思维过程、获取专家意见,通过计算正态云含混度确认专家意见一致性程度,依据概念含混度与定性描述对应关系确定共识达成标准.提出基于云模型框架构建中医药领域共识研究方法,给出该方法下的共识会议完整流程,为辅助中医药领域群
目的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鹿源药材中γ-氨基丁酸进行含量分析.方法 采用柱前衍生UPLC-PDA法对不同基原、形态、采收时期,不同加工方式和部位鹿茸及鹿源药材中γ-氨基丁酸进行含量分析.结果 鹿茸、鹿角、鹿角胶和鹿角霜中γ-氨基丁酸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鹿茸(0.35~ 2.91 g/kg)最高,鹿角胶(0.71 ~0.94 g/kg)其次,鹿角和鹿角霜含量(O~0.13 g/kg)最低;不同基原鹿茸中γ-氨基丁酸含量以花鹿茸最高;不同形态鹿茸中γ-氨基丁酸含量以二杠最高,三岔
膝关节滑膜炎作为骨病科常见的疾病之一,本病的发生及发展,常致使其关节功能障碍,甚至关节畸形等,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现代医学治疗以对症消炎、镇痛以及手术为主,常常使其迁延反复,疗效欠佳.近年来随着miR-NA基因组学研究的发展,许多学者对于miRNA在骨细胞及骨组织中表达有着深入的研究,而中医药治疗骨病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中医药的有效成分通过干预骨组织及细胞中miRNA的表达,影响骨病局部关节炎症的发生及发展.围绕中医药干预miRNA在膝关节滑膜组织中的表达来了解其对滑膜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ELANE)基因rs3761007及rs740021多态性与缺血性中风(IS)痰瘀证及其临床生物学指标的关联性.方法 纳入IS痰瘀证组和对照组各550例,运用MassARRAY SNP基因分型技术进行基因分型,RT-PCR实验技术检测基因表达水平,PLINK软件完成遗传关联分析.结果 IS痰瘀证患者的ELANE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之间的比较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ELANE基因rs3761007、rs740021多态性与IS痰瘀证发生风险的关联均无统计学意义
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 kinase,PI3K)/蛋白激酶 B(protein kinase B,PKB,又称为 Akt)信号通路是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信号通路之一,在肿瘤细胞的生长、分化、增殖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黄酮类中药单体被证实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具有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自噬、抑制细胞增殖和肿瘤血管生成、抑制上皮间质转化等作用,成为近几年研究的热点.就黄酮类中药单体经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抗肿瘤作用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研究中药单体靶向PI3
证候本质研究及证候疗效评价研究是当前中医研究的核心及方向.代谢组学关注机体代谢产物的整体性变化,推测机体内部发生的变化,实现了宏观建立患者的代谢物图谱来确定疾病的生物标记物,达到证候诊断及证候疗效评价的目的 .近年来代谢组学在疾病及证候本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临床常见证候生物标志物筛选研究尚未开展.按照提出的基于代谢组学开展中医证候研究的思路
目的 探究分析中药颗粒配方治疗气阴两虚型早期糖尿病肾脏病的安全性及围治疗期miRNA-92a(miR-92a)的变化情况.方法 收集2014年6月-2015年8月医院收治的气阴两虚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共84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6例)采用基本降糖治疗:即口服格列喹酮,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可加用瑞格列奈或阿卡波;研究组(48例)在基本降糖的基础上,采用消渴保肾颗粒治疗.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尿微量蛋白和尿素氮水平明显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