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注射时间碘对比剂优化方案在胸痛一站式CT检查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23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急性胸痛患者行胸痛一站式CT检查时应用固定注射时间碘对比剂优化方案的可行性。

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拟行胸痛一站式CT检查的患者。根据患者的体重指数(BMI)分为BMI≤23 kg/m2组和BMI>23 kg/m2组;每组患者再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个亚组,分别给予固定注射时间(14 s)的两种碘对比剂注射方案。方案1:碘对比剂总量55 mL,注射方式为5.0 mL/s×8 s+2.5 mL/s×6 s+40 mL生理盐水(2.5 mL/s);方案2:碘对比剂总量60 mL,注射方式为5.0 mL/s×10 s+2.5 mL/s×4 s+40 mL生理盐水(2.5 mL/s)。对患者不同节段血管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和客观评价,记录主观评分及肺动脉、冠状动脉(冠脉)、主动脉的CT值和对比噪声比(CNR);同时记录完成一次检查的总体有效辐射剂量。

结果

共92例患者纳入分析,BMI≤23 kg/m2组44例,接受方案1和方案2者各22例;BMI>23 kg/m2组48例,接受方案1和方案2者各24例。在相同BMI组内接受不同注射方案两个亚组间有效辐射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Sv:BMI≤23 kg/m2组方案1与方案2为6.7±1.1比6.5±0.8,BMI>23 kg/m2组方案1与方案2为7.8±1.0比8.0±1.1,均P>0.05)。在BMI≤23 kg/m2组,接受方案2患者肺动脉图像的CT值、CNR及主观评分均明显高于接受方案1者〔CT值(HU):主肺动脉为584±110比472±86,左肺动脉为561±93比467±78,右肺动脉为555±91比472±83;CNR:主肺动脉为24.2±7.5比18.7±4.6,左肺动脉为23.2±6.8比18.6±4.8,右肺动脉为22.9±6.7比18.8±4.7;主观评分(分):4.0(4.0,4.0)比3.5(3.0,4.0),均P<0.05〕;而两种方案冠脉及主动脉图像质量的主观和客观评价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BMI>23 kg/m2组,接受方案2患者冠脉及主动脉图像的CT值、CNR和主观评分均明显高于接受方案1者〔CT值(HU):右冠脉(RCA)近端为369±63比315±61,左冠脉(LCA)近端为388±63比323±63,升主动脉为328±83比272±51,主动脉弓为348±82比272±49;CNR:RCA近端为15.0±4.6比12.3±4.7,LCA近端为15.7±3.8比12.8±5.2,升主动脉为13.2±5.3比10.4±4.1,主动脉弓为14.1±5.3比10.4±3.9;主观评分(分):冠脉为4.0(3.0,4.0)比3.0(3.0,4.0),主动脉为4.0(3.0,4.0)比3.0(2.0,4.0);均P<0.05〕;而两种方案肺动脉图像质量的主观和客观评价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应用高端CT完成胸痛一站式检查的有效辐射剂量相对较低。固定注射时间的小剂量碘对比剂应用方案即可满足胸痛一站式CT检查临床诊断的需要,适用于急性胸痛患者。对于BMI≤23 kg/m2的患者,两种注射方案均可获得优良的图像质量,为尽量避免上腔静脉伪影的影响,推荐使用55 mL碘对比剂注射方案;对于BMI>23 kg/m2的患者,应用60 mL碘对比剂注射方案可以获得稳定的、质量优良的影像学资料,更适合临床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对重症医学科(ICU)细菌性重症肺炎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持续时间及使用频度(DDDs)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7年10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ICU重症呼吸与重症感染病区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作为CPIS组,以CPIS评分为参考依据指导抗菌药物的应用(首次CPIS评分≥5分者给予抗菌药物治疗,2~3 d进行1次动态评分,如CPIS<5分,则2 d后再次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