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知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ncis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粗浅的无知存在于知识之前,博学的无知存在于知识之后。
  ——蒙田
  就好像井底之蛙,如果不是那只海龟,它永远也不会知道世界有多大。
  粗浅的无知,是懵懂的你面对世界的第一印象,存在于知识之前,它以自我为中心,世界只有井那么大。
  儿时喜欢跟着奶奶去后院,后院是一片很大的树林,中央有一棵老树,听奶奶说这棵树有几百年历史了,通往天上。奶奶躲到树后面,我都找不到她。
  我问奶奶:“天上是什么样子啊?”奶奶说:“天上很美。”
  我问奶奶:“您怎么知道的?您去过吗?”奶奶说:“没有啊,做梦的时候,你太姥爷来托过梦。”奶奶还说太姥爷很想看我。
  “那他为什么不来呢?”“你还没出生时,太姥爷就去天上了,不能来看你。”
  “天上就在树顶上吗?”“嗯。”
  “蝴蝶和蜜蜂就可以去天上了?”“嗯。”
  “天上好玩吗?”“嗯。”
  “天上有糖葫芦吗?”
  “天上有饭吃吗?”
  “我也要去天上!”
  ……
  在天真的脑袋里,世界就只有树那么高,树上面就是天上了。
  长大后,上了楼顶,就看见了树顶,知道所谓“天上”只是大人糊弄小孩子的说辞。上了学,学了知识,在题海中遨游,变得博学了,人就懂事了。
  偶爾去屋顶上和爷爷一起看星星,躺在凉床上,看天上的北极星,爷爷会拿出二胡拉一曲《十面埋伏》,边拉边给我讲故事。他说这首曲子是曾祖父生前最爱听的,这二胡也是他老人家传下来的。当时曾祖父坐在树下,边拉二胡边给爷爷讲自己年轻时的故事。在长辈面前,无论你多么博学,你都要变成无知的人。
  生活让我们变得谦虚,磨去了我们的棱角。有人说“人生和自我,都不是用来战胜的,而是用来相处的。”的确,当懵懂的无知,变成了博学的无知后,你就长大了,就学会与生活相处了。
  粗浅的无知,是天真与幼稚;博学的无知,是成熟与稳重。
  【技巧点拨】
  作者巧妙地以名言作为文章的结构线索,用个人经历解释名言内涵,写出了成长的感悟,总体思路还是不错的,问题在于内容单薄,前一部分从儿童的语言、心理角度展现“粗浅的无知”,篇幅较长,对素材缺乏合理剪裁,后一部分转变突兀,对“博学的无知”解说不够全面、深入,使文章缺乏层次感。而且部分语言为了扣题中材料显得不够流畅。
其他文献
适用主题:对时间的想象;好奇心;使命感;生命的意义;探索未来……  女儿,你好!  这是一封你可能永远收不到的信。我将把这封信保存到银行的保险箱中。在服务合同里,我委托他们在我去世后的第二百年把信给你。不过,现在你打开了信,是吗?如果你在看这封信,我至少有一个预言实现了:在你们这一代,人类征服了死亡。  你收到這封信,还说明了一个重要的事实:银行对这封信的保管业务一直在正常运行,说明这两个多世纪中
我们之所以喜欢“天才”,是因为难得一见,而年纪轻轻与事业有成,是天才最好的代名词。可是,人与人的能力和爆发点是不同的,村上春树29岁才开始写小说,摩西奶奶80岁才出版了她的随笔集《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  从“天才”写起,暗扣题目中的“闪光者”,而村上春树和摩西奶奶的事例则证明了“人与人的能力和爆发点是不同的”,同时也暗合题目中的“普通人”。  只要好奇和勇气还在,只要还有重新开始的决心,什么
每个月我都会在网上订购几本图书,所以每个月自然都会接到月度畅销书推送。那些“畅销”的标准我个人并不认同。每个人的欣赏点、关注点不同,因此每个人喜欢的书也肯定不一样,但有没有一个相对比较客观的标准呢?我认为是有的。  好多年前的一篇文章引得我思虑至今,文章的标题是《世界末日,先烧哪些书?》。我知道,很多读书人碰到这个问题的时候,都会情不自禁地思索一番。其实,“世界末日,先烧哪些书”当初有两个前提:一
“女团”“偶像”“出道”,这些词组合一起你会想到什么?大概首先想起的都是肤白貌美、唱跳俱佳的女孩。但最近“女团青春成长节目”《创造101》里,却走出了一位完全不同的女孩王菊。她皮肤黝黑,身材健壮,一点也不符合大众对“美”的定义和对“女团”的想象。王菊的出现,甚至让一些人觉得是“视觉灾难”。在节目中、王菊一出场,就显得很“强势”。别的女孩战战兢兢生怕出错,她已经在自称老师。她在歌里唱:“是谁的小眼睛
一、文言文阅读  1.明确要求,抓牢重点  考生应以上一年度使用试卷中的文言文阅读题为样本,进行针对性训练。使用全国卷的考生,要重点研究人物传记的阅读,牢牢把握人物传记的阅读考查规律。目前,全国卷高考文言文阅读材料基本选自“二十四史”。阅读中,除了古汉语字词、语法、表达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性,影响考生“读懂”文意的主要障碍,就是对史实、典故、背景等知识的不了解。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考生可以适当拓展自己
7年医学本硕连读,不去读博,也不去医院找工作,最终却选择了自己开面包店。放弃原本稳定而优厚的工作条件,选择收入并不理想的“初中毕业就可以”的面包店,任谁都觉得是一种资源浪费,任哪一位父母都觉得书白读了。然而,在笔者看来,黄晓斌不按常理出牌选择创业,任性的人生也有别样精彩。  正如他所说:“工作上那些条条框框,不是我想要的。”生活中,多少人因为受不了条条框框,却不得不为稻粱谋,在自己不喜欢的工作环境
北京卷大作文①:  今天,众多2000年出生的考生走进高考考场。18年过去了,祖国在不断发展,大家也成长为青年。请以“新时代新青年——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  《作文與考试·高分素材》2018年14期52页《节物风光更可待,桑田碧海须臾改——材料作文“中国的变化”素材运用指导》的文题中说:“每个人都是在不同岗位上去推动中国的发展。”“我们每
在这世上,为人、行事被框定了诸多标准,自然,在众多标准下必会有所谓的标准答案。然而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有不同的思想,自然,所表现出的行为、处世的风格迥异。所以这世上哪有什么标准答案呢?  爱默生说:“要想成为真正的人,必定不能盲从,灵魂的完整性是不容侵犯的。”世人给了诸多标准答案,难道都真的往自己身上硬套吗?显然不能。  你我最熟悉的考试中,其实就蕴含了这个道理。如果仔细对过答案,你会发现一些题后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日常生活中,敲门是再寻常不过的动作。敲门是一种礼仪,敲门是一种试探,敲门是一种诉求……总之,敲门中有故事,有人情,有学问,是人生必须面临的一大课题。  请根据以上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  题目的第一句点出了言说的对象——敲门,文章必须围绕敲门来展开。脱离实际的敲门,空谈细节、礼仪、感情等属于偏离题意。作
那是高二即将结束的一个下午,窗外正飘着细雨,丝丝点点,不时有微风携雨,拂在面庞,一阵清凉舒爽。  窗外正是“斜风细雨不须归”的美景,窗内却是一片考试后的压抑惨淡。  少许感喟后,我还是投入了学习中,看着满目疮痍的试卷,又是一阵唏嘘。  正心塞时,雨大了。雨丝变长变密了,在天地间斜斜地织成一张网。  我急忙关上窗,雨脚如麻,密密地打在玻璃上。雨点在窗上汇集,不久便汇出了一股溪流,蜿蜒而下。对面郁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