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翻译新剧与戏剧转型——以《小说月报》(1910-1920)为例

来源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0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末民初的新剧转型可从《小说月报》的翻译新剧中窥豹一斑。在演剧实践繁荣、翻译剧本匮乏的时代里,《小说月报》的翻译新剧一枝独秀。译剧在题材、艺术技巧、表现手段等方面的特点,译者们对剧本文学性和戏剧言语的重视、对戏剧理论的自发探讨,以及翻译新剧呈现出的小说戏剧同构、著译混淆的状况真实地反映了清末民初戏剧转型的特征。
其他文献
以1995—2015年5期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依据改进的当量因子法对龙门山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核算并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1)1995—2015年各类生态系
[目的]观察两种鼻饲方法对80岁以上鼻饲病人餐后低血压(PPH)的影响。[方法]选取68例进行胃肠营养的老年病人随机分为持续组和间歇组,观察进餐前后血压的变化及临床症状。[结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化研究作为一种重要的阐释方式植入媒介传播领域,文化与媒介的相互征用隐藏着文化研究的一种新质发生,也延拓了媒介批评的跨学科研究。但当今中国现有的媒介
古书不易读,即使名篇佳作人们耳熟能详,一些词语真正解释起来也未必能得其确诂。某些词语,或被误注,或者当注而未注,均可商榷。常见古文教科书及普及型古文读本注释谬误时有所见,选
"清谈"之风盛行于思想解放的魏晋时代,对当时士人文化空间的定位,"尤乐遊燕"、"善言虚胜"等交往方式的生发和思辨风尚的形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而使得魏晋美学呈现出鲜明的
受宋明理学的影响,明清拟话本小说中有很多命相故事具有丰富的理学意蕴。这些命相故事肯定命定论,但更肯定并高扬人的主体精神,命相叙事并不是简单的事实陈述,而是揭示命相与心相
精矿含砷量超标 ,直接影响精矿产品质量 ,产品没有市场竞争力 ,销售价格低 ,甚至卖不出去 ,严重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对粤西某高砷铅锌矿的生产调试 ,探讨降低铅锌精矿含
吉林崇文书院的创办是清末吉林教育史上的大事,可以视为北华大学的前身。利用方志、奏折、档案等史料,对崇文书院的创办年代、经费来源、管理制度、停办原因等方面进行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