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进一步增强对产业趋同问题的预见性。目前,全国性的产业同构现象比较突出。产业同构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区域内的过度竞争,实质性的问题是大量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产业同构问题在我省已有前兆,以玉米深加工项目为例,2004年全省玉米产量为1810万吨,剔除农民自留一部分外,商品粮基本在1300万吨左右。目前,全省建成投产、在建和拟建的玉米深加工项目,规划年需玉米量约为1000万吨以上,本省玉米资源紧张问题显而易见。如现在不加以调控,同类的项目上得过多,可能会出现企业相互争原材料资源和相互压价销售的恶性竞争局面。因此,建议省里对经济发展中产业趋同问题引起高度重视,增强预见性。在扩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过程中,统筹产业布局,从区域经济长远发展出发,加强产业发展的规划和宏观调控,避免重复上项目,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要进一步加大对土地利用的监管力度。目前,国家已开始拉紧土地这道闸门,经济发展受土地资源制约的问题将会越来越突出。我国人均耕地仅为1郾41亩,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40%。我省从1996年到2004年减少耕地面积达35?郾8千公顷,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保护耕地的矛盾已经开始在我省凸显。不发展不行,不注重长期利益求一时发展更不行,关键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走集约使用土地的道路。目前,在省内部分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企业建筑面积占所征用土地面积的比例过低,容积率过低,必然导致土地利用率低,开发区基础设施成本加大。基于此,建议省里加大土地利用的监管力度,加大对集约使用土地的引导和扶持力度。任何占用耕地的单位应将所占用耕地耕作层的土壤用于新开垦耕地、劣质地或者其他耕地的土壤改良,并经过权威部门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施工建设;对容积率过低的项目建设单位,政府要强行收回部分土地,以保护有限的土地和提高土地利用率。
要进一步加强对地方金融机构的扶持。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和推进项目建设离不开金融支持。目前,东北地区国有商业银行由于投贷政策和资金安全因素,投放的资金量有限,对我省加大固定资产投资事实上已经产生了制约。因此,建议积极探索发展地方金融机构,拓宽融资渠道,提高区域内自主配置生产要素的调控能力。地方金融机构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大,主要源于地方金融机构对本地区的企业发展状况最为熟悉,办理贷款程序较为简捷,资金投放较为及时。但新事物需要有扶持发展的过程。基于地方银行资本金少,放贷能力有限,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持与实际需求有很大差距的实际,建议省里出台政策,筹措部分资金,通过转移支付的形式拨付给地方财政,地方财政以参股的方式向地方金融机构注入资本金,扩大地方银行放贷能力。通过做大做强地方金融机构,为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和推进项目建设提供支持。
要科学合理规划和设置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开发区、工业集中区是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和项目建设的主要平台,而且是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保护环境的最佳选择。但开发区的规划必须尊重规律,尊重科学,特别是开发区的发展规模、特色定位及选址建设,要充分考虑区域产业布局和地理区位等因素,努力建设规模适度、优势互补、彰显特色的经济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目前,开发区设置多依行政管辖而设定,缺少从区域性的整体经济布局去考虑,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经济布局不合理。建议省里对全省开发区、工业集中区设置进一步作出统一规划,打破行政界限,集约利用资源。不一定遍地开花,不一定越多越好,不一定每个县区都有开发区,避免一哄而上,人为割据。
要进一步强化对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支持。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问题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借鉴发达国家经济转型的经验,国家将对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实施补偿机制和援助机制,一系列具体的优惠政策也即将出台。我省辽源和白山被国务院确定为试点城市,这是一个重大的政策机遇。建议省里强化对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工作的组织协调,加大对政策、资金、项目的争取力度,并明确专门的工作机构,提高对国家相关部门的衔接力度和对接层次,争取更多的资金和项目支持,以使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早日顺利实现。
(作者系全国人大代表、辽源市副市长)
要进一步加大对土地利用的监管力度。目前,国家已开始拉紧土地这道闸门,经济发展受土地资源制约的问题将会越来越突出。我国人均耕地仅为1郾41亩,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40%。我省从1996年到2004年减少耕地面积达35?郾8千公顷,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保护耕地的矛盾已经开始在我省凸显。不发展不行,不注重长期利益求一时发展更不行,关键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走集约使用土地的道路。目前,在省内部分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企业建筑面积占所征用土地面积的比例过低,容积率过低,必然导致土地利用率低,开发区基础设施成本加大。基于此,建议省里加大土地利用的监管力度,加大对集约使用土地的引导和扶持力度。任何占用耕地的单位应将所占用耕地耕作层的土壤用于新开垦耕地、劣质地或者其他耕地的土壤改良,并经过权威部门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施工建设;对容积率过低的项目建设单位,政府要强行收回部分土地,以保护有限的土地和提高土地利用率。
要进一步加强对地方金融机构的扶持。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和推进项目建设离不开金融支持。目前,东北地区国有商业银行由于投贷政策和资金安全因素,投放的资金量有限,对我省加大固定资产投资事实上已经产生了制约。因此,建议积极探索发展地方金融机构,拓宽融资渠道,提高区域内自主配置生产要素的调控能力。地方金融机构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大,主要源于地方金融机构对本地区的企业发展状况最为熟悉,办理贷款程序较为简捷,资金投放较为及时。但新事物需要有扶持发展的过程。基于地方银行资本金少,放贷能力有限,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持与实际需求有很大差距的实际,建议省里出台政策,筹措部分资金,通过转移支付的形式拨付给地方财政,地方财政以参股的方式向地方金融机构注入资本金,扩大地方银行放贷能力。通过做大做强地方金融机构,为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和推进项目建设提供支持。
要科学合理规划和设置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开发区、工业集中区是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和项目建设的主要平台,而且是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保护环境的最佳选择。但开发区的规划必须尊重规律,尊重科学,特别是开发区的发展规模、特色定位及选址建设,要充分考虑区域产业布局和地理区位等因素,努力建设规模适度、优势互补、彰显特色的经济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目前,开发区设置多依行政管辖而设定,缺少从区域性的整体经济布局去考虑,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经济布局不合理。建议省里对全省开发区、工业集中区设置进一步作出统一规划,打破行政界限,集约利用资源。不一定遍地开花,不一定越多越好,不一定每个县区都有开发区,避免一哄而上,人为割据。
要进一步强化对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支持。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问题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借鉴发达国家经济转型的经验,国家将对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实施补偿机制和援助机制,一系列具体的优惠政策也即将出台。我省辽源和白山被国务院确定为试点城市,这是一个重大的政策机遇。建议省里强化对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工作的组织协调,加大对政策、资金、项目的争取力度,并明确专门的工作机构,提高对国家相关部门的衔接力度和对接层次,争取更多的资金和项目支持,以使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早日顺利实现。
(作者系全国人大代表、辽源市副市长)